APP下载

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1-12于福全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30期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瑞舒伐他汀氯吡格雷

于福全

[摘要]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予瑞舒伐他汀,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氯吡格雷联合治疗。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及心肌缺血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 结论 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瑞舒伐他汀;氯吡格雷;心绞痛发作次數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30-004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osuvastatin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enroll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n=40) and control group(n=40) by random number method.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symptomatic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suvastati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bined therapy of rosuvastatin and clopidogrel.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fter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75.0%),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of angina pector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of rosuvastatin and clopidogrel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symptomatic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alleviat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Rosuvastatin; Clopidogrel; Number of angina attacks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社会压力的增大使其发病率逐渐升高。UAP介于稳定劳累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病情发展迅速,易导致患者出现继发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1]。因此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重要原则[2]。瑞舒伐他汀是第三代他汀类调脂药, 研究证实其具有降低血脂、抑制炎性递质释放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3]。目前临床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除经典的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外,他汀类药物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氯吡格雷是新型的第二代抗血小板制剂,目前多项临床研究证实氯吡格雷对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疾病患者具有显著的早期和长期改善作用[4]。本文旨在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慢性UAP 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 版)》中的诊断标准,共80例,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瓣膜性心脏病等、氯吡格雷或他汀类药物过敏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其中男、女各20例,年龄39~72岁,平均(58.2±11.3)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41~75岁,平均(56.3±12.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endprint

1.2 方法

两组均予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瑞舒伐他汀10 mg,每天1次,睡前口服。观察组联合应用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75 mg,每天1次,口服,连续治疗2周,比较其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减少幅度超过80%,心电图显示恢复正常或ST段恢复超过 50%,T波恢复为直立;有效: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减少幅度在 50%~80%间,心电图ST段下降在0.5~1.0 mm 间或以上,T 波为双向或者变浅;无效:心绞痛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好转或者加重,ST-T未恢复,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甚至死亡[5]。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觀察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6.92,P<0.05)。见表2。

2.2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肌缺血次数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及心肌缺血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见表3。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的常见急症之一,发病急、变化快,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心源性猝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较复杂,其发病主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血管狭窄、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或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缺血,局部心肌血流量下降及冠状动脉痉挛、心肌供血不足[6-9]。

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UAP的药物主要有抗血小板、抗凝血酶药物、硝酸酯类、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但单一用药疗效欠佳,目前临床多主张采取联合用药。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研究证实,其不仅具有调脂作用,还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抗炎、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10-11]。

瑞舒伐他汀作为他汀类药物之一,其除具有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增强肝脏系统摄取LDL-C,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提高 HDL-C含量的作用,还具有通过改变动脉硬化斑块内炎性细胞和脂质成分发生逆向转运,抑制斑块基质降解及炎症反应,增加胶原纤维量,从而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同时还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斑块、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及干扰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2-13]。

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可选择性地抑制ADP与其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 ADP 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的活化,抑制血小板聚集。

王延武[14]将60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氯吡格雷,治疗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9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证实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提高效果,缓解临床症状。

许炯强等[15]将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后,试验组的治疗效果和心电图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证实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确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肌缺血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与吴志红等[16]报道的观点是相符的。

综上所述,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17]。

[参考文献]

[1] 朱玉玲.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4):2118-2119.

[2] 栗晓莺,齐玲,魏华,等.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2):34-35.

[3] 卢文娟,马丽娟,张正水.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13(2):159-160.

[4] 李红娟,黑君华. 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 吉林医学,2010,31(31):5545-5546.

[5] 周建军.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5,10(3):315-317.

[6] 徐茂星.瑞舒伐他汀与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调脂作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0):50-53.

[7] 梁伟华. 瑞舒伐他汀钙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6):743-745.

[8] 吴国宁. 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其氧化应激的影响[J]. 临床医学,2016,36(12):57-58.

[9] 孙魁,史沛霞,张培培,等. 氯吡格雷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0):1081-1082.

[10] 李晨,宁群,王玉斌,等. 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4):17-18.

[11] 吕岩丽. 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hs-CRP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3):76-77.

[12] 齐国华. 氯吡格雷与瑞舒伐他汀钙联用方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 26(9):1120-1121.

[13] 汪言信,章永根. 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5,15(1):46-47.

[14] 王延武. 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107-108.

[15] 许炯强,张文,牛冬静,等. 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评价[J]. 临床合理用药,2014,7(11A):29-30.

[16] 吴志红,孙玉然,连晓芳,等.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 疑难病杂志,2013,12(10):748-750.

[17] 张效明,张鹏,冯崴,等. 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7):26-28.

(收稿日期:2017-07-2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不稳定型心绞痛瑞舒伐他汀氯吡格雷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分析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
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两种药物治疗冠心病随机对照研究
瑞舒伐他汀并依折麦布对ACS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