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加压包扎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

2018-01-12杨高雄侯俊明

关键词:皮下皮瓣积液

杨高雄,侯俊明*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00;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1-2]。手术治疗仍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手术方式由乳腺癌扩大根治术发展至现今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保留乳腺的根治术。但由于部分基层医院的医疗观念及设备水平受限,另外由于患者及家属对保乳根治术的了解不足使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仍是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术式[3]。术后出血、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为术后短期内较为多见的并发症。既往为避免以上并发症发生,医生多采用单、双管高、低负压引流,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笔者发现,以往文献报道多单独采用负压吸引引流,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仍在10%~45%[4-6]。近一年来本科室采用双管负压引流联合加压包扎使得以上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降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有2016年3月~2017年09月于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200例,年龄32~65岁,病理分期Ⅱ~Ⅳ期,统计58例采用高负压引流装置引流,称为高负压引流;28例采用手控制式低负压引流球引流,称为低负压引流组;另采用无负压引流装置10例。

1.2 手术方法

手术操作均由同一组高年资医师完成,采用横向梭形切口,完成乳房切除加腋窝淋巴结及大小胸肌之间淋巴结清扫后,充分止血,灭菌注射用水、生理盐水冲冼创面后,于腋窝放置止血材料1块,用各组引流装置自带穿刺针,在腋中线距切口边缘3~4 cm处穿刺,引出引流管,引流管末端避免直接接触大血管、神经,必要时用可吸收线固定术区引流管,体外引流管用丝线固定,常规使用两套引流装置,一套放在腋窝,一套放在胸骨旁平行于肋间,再缝合切口。伤口缝合后用手术中用的吸引器吸净手术创腔的空气和创面渗液,再将引流管与引流装置接驳。术后无菌敷料敷盖,同时腋窝及胸壁加盖棉垫用可调节式胸带以加压包扎。胸带松紧程度以不影响患者呼吸为标准,每日由专业护理人员检查并调整胸带松紧度。加压包扎时间为拔管时间+2 d。

高负压引流组:德国美多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设计负压为85 kPa,引流管为硬质多空引流管。

低负压引流组:山东驼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负压吸引球(200 ml),所产生负压不超过15 kPa。引流管为工形多空引流管,接手控式低负压引流球。每日三次由专业护理人员调整负压大小并计引流量。

无负压引流组:采用工形多空引流管,接普通引流袋,无负压。

积液诊断标准:引流管拔出前或拔除后术区皮下出现不可经引流管引出或不可自行吸收的积液。

观察指标:将三组间总引流量、皮下积液率、皮瓣坏死率、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2 结 果

高负压联合加压包扎组,5 8例,平均引流量540±50 mL;皮下积液1例;皮瓣坏死1例;平均拔管时间10.2±3.5 d;平均住院时间12.2±3.5 d。低负压联合加压包扎组,28例,平均引流量470±60 mL;皮下积液1例;皮瓣坏死0例;平均拔管时间12.2±2.6 d;平均住院时间14.2±3.0 d。无负压联合加压包扎组,10例,平均引流量400±50 mL;皮下积液2例;皮瓣坏死1例;平均拔管时间14.2±2.1 d;平均住院时间17.2±4.0 d。

负压联合加压包扎的两组间在引流量、皮下积液率、皮瓣坏死率、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压联合加压包扎较既往文献报道[4-6]中皮下积液率及皮瓣坏死率低;在无负压组较有负压组在总引流量、皮下积液率、皮瓣坏死率、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负压引流技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对于减少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本次临床观察统计,高、低负压引流联合加压包扎在引流量、皮下积液率、皮瓣坏死率、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对比上无明显差异。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双管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加压包扎在减少术后总引流量、皮下积液率、皮瓣坏死率、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方面较单纯负压引流效果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加压包扎联合负压引流技术能使皮瓣更加均匀受力,贴合胸壁,更能有效降低术区残存死腔可能,为皮瓣提供持续稳定的压力有利于术区创面愈合。且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率均低于既往文献报道。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加压包扎能缩短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拔管时间及住院天数,从而减轻病人负担,同时加快病人周转率,提高病床利用率,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但局部加压包扎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患者舒适感较差,查看伤口不方便,每日需要多次检查,及时调整胸带松紧度。综合利弊,笔者认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加压包扎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皮下皮瓣积液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一种新型眼科手术积液盒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复方樟柳碱两种注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