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自不同星球”的马丁·帕尔

2018-01-11

摄影世界 2018年1期
关键词:帕尔曼彻斯特摄影展

马丁·帕尔(Martin Parr)身上的标签有很多:马格南图片社前主席、最负盛名的英国当代摄影师之一,等等。他的身上也充满了同样多的争议:他对纪实摄影的颠覆,古怪而又充满讽刺的画面语言……就像布列松曾经评价他:“我只有一句话可以对你讲,你来自完全不同的星球。”当下,帕尔已经近56岁,或许作为一位摄影艺术家来说,已经到了研究者可以从头开始梳理他的创作脉络的时候了。

瓦尔·威廉姆斯(Val Williams)是一名策展人兼作家。她是伦敦艺术大学摄影历史与文化专业的教授、伦敦艺术大学摄影系主任。从文化地缘的角度看,一位英国人可能更容易了解另一位英国人的思想。这十几年,帕尔一直是她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在采访与马丁·帕尔有关的近百位人士,以及多次采访帕尔之后,她开始撰写一本比较系统的书籍,名为《珍藏马丁·帕尔》,这本书里面不仅披露了帕尔自己的论文和回忆录,也分享了英国国家图书馆内英国国家影音档案馆(British Library National Sound Archive)、大曼彻斯特档案馆(Greater Manchester Archive)、伦敦传媒学院(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的伦敦艺术大学摄影和档案研究中心(UAL Photography and the Archive Research Center)等资料。因此可以说,这是一本让人对帕尔“解惑”“解误”的研究型书籍。

令人不快的影像

马丁·帕尔的摄影作品,容易令人们感到些许不快。他将我们的日常食物、穿着,以及我们游览过的地方均以戏谑的手法表现出来;同时,他又极其细致入微地展现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些人也许会认为帕尔是将人们缺乏良好生活品味与判断力的现实状态,通过摄影这种方式向人们展现出来,尤其是他在后期选择使用彩色摄影胶片记录现实世界浮华的名利场,这一点更为明显。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帕尔仅仅是记录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他们认为帕尔所记录的社会问题包括松散的社区纽带、对于物质消费的狂热追捧、全球休闲度假的旅游热潮、英国中产阶级的名利场,以及在1980年代出现的“次阶级”虚影幻景等现象。

也许,马丁·帕尔只是同生活在1950和1960年代的那些郊区儿童一样,一直是局外人、旁观者,他不属于任何地方,没有同盟,也几乎没有任何个人偏好。

非凡旅程的開始

当马丁·帕尔从英格兰南部的萨里郡(Surrey)北上,到曼彻斯特理工学院学习摄影时,对他来讲,那一定是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帕尔出生地在萨里郡的埃普瑟姆(Epsom),生活虽富足却单调。位于英国西北部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对于帕尔而言,似乎是另一片文化地域。这里拥有不同种族移民的莫斯赛德(Moss Side)地区,当时英国国内潜藏的种种社会问题也开始在那里慢慢显现出来。

当帕尔抵达曼彻斯特的时候,维多利亚时期的曼彻斯特几乎消失殆尽,街区被夷为平地,那些宏伟的19世纪建筑物均受到破坏。曾经热闹的产业工人社区,只剩下孤零零的几座酒吧,虽然由于某些历史条款规定仍保持着原样,却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1970年代早期,帕尔的摄影实践看起来似乎像是一场愚蠢的冒险。因为在当时的英国,摄影仍旧被分为商业摄影、时尚摄影、新闻摄影,对于严肃的纪实摄影师来说,很难得到机会。

那时,伦敦举办了两场非常重要的摄影展:1968年,在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举办的“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摄影展”,以及1970年在重新开张的海沃德画廊(Hayward Gallery)举办的“比尔·勃兰特(Bill Brandt)摄影展”。对于当时的艺术界来说,摄影已被边缘化,且不被主流艺术所接纳,因此这些摄影展被视为异类。尽管在美国,摄影早已被学术界所接受,并举办了多次影响深远的展览,但是英国的艺术博物馆仍旧视摄影为一种平庸的、不受欢迎的艺术形式。

2001年,当摄影展层出不穷,而油画展或雕塑展却成为特例的时候,人们很难想象,曾经的摄影展是在多么局促的环境中存在的,甚至有时只是一个临时搭建的处所——大学教学楼的走廊、剧院的大厅或摄影器材公司的前台接待处等。这些地方成为唯一能够一览著名摄影师作品的场所,如赫尔穆特·牛顿(Helmut Newton)、唐·麦库林(Don McCullin)及大卫·贝利(David Bailey)等。此外,这里也成为能够有机会欣赏如马丁·帕尔这样新晋摄影师作品的地方。

帕尔的个人摄影作品首展是在曼彻斯特肯德尔米尔恩(Kendall Milne)百货商场的走廊里举办的。但他也是1970年代早期,能够抓住机会参与画廊巡展的首批年轻英国摄影师之一。他的作品在约克的印象(Impressions)画廊、伦敦东区的半月(Half Moon)画廊以及考文特花园的摄影师(Photographers)画廊中都有展出。

消费是社会的切口

马丁·帕尔一直对那些不断变化的领域感兴趣,人们不同的选择和品味令他着迷,在他所拍摄的作品中也暗示出颓废与某种歇斯底里的社会情绪。

1972年,帕尔在合租的公寓中独创了一种桌面游戏,当时他与一同就读于理工学院的三位年轻人住在一起。帕尔把自己发明的桌面游戏命名为“爱立方”(Love Cubes ),由一套木头方块组成,每一个方块上贴着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中有一位年轻的男人或女人。游戏的创意是让参与者为方块配对,猜一猜哪些人是在一起的情侣或伙伴,并把贴有照片的相对应的方块组对配在一起。endprint

“爱立方”是一个奇特的游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那时便开始着迷于人类的偏好和品味,比如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人们选择对方?这也表现了帕尔对于一些社会行为的困惑,他有强烈的意愿希望把这些不解记录下来。直到如今,我们仍旧能够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这些。

27年之后的1998年,当帕尔游历英国拍摄纪录片的时候,他好像是一位踏入异域的陌生人。大风中在海滨蹦跳而过的一群纽卡斯尔女孩指责他是窥私狂;一位游客给他上了一堂政治课,讲述外来移民的危害;而一位房主则跟他分享了自己与家乡不断疏远的感受。

也许那群纽卡斯尔的女孩一语中的:帕尔一直在观察,在记录细节,在四处游走且不被察觉;他是人类面孔、姿态以及轻率的社会行为的收集者。

帕尔的摄影作品在本质上是一种强烈好奇心的映射,主要受到1970和1980年代美国摄影的影响,而对他产生影响的摄影师包括威廉·埃格尔斯顿(William Eggleston)、比尔·欧文斯(Bell Owens)、乔尔·迈耶罗维茨(Joel Meyerowitz)以及加里·温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对他的创作产生影响的还有一位英国彩色明信片摄影师约翰·欣德(John Hinde),以及众多匿名摄影师的作品,如在发展中国家、东欧以及西欧等国家拍摄的人像作品、海边纪念品等。

尽管有人评价帕尔的摄影作品看起来违背社会道德,尤其是他在1980年代創作的一系列作品,如拍摄于1983年6月的《最后的度假胜地》和1986年9月拍摄的《生活的成本》等,但无论从理论还是政治的角度看,这些作品拥有的生命力及内涵的多样性都超越了其表面意义。他的作品不仅能够用来定义社会观点或者强调文化表达,而且如镜子一样反映我们生活方式的本质特性。endprint

猜你喜欢

帕尔曼彻斯特摄影展
山西首家通过新版GMP验收,帕尔阳光发展的“动力之匙”何在?
观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
张超摄影展
最初的面孔 肖全摄影展
公益摄影展《走进走近》福州开展
帕尔的玩笑
布达拉宫外的摄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