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基于体验需要的主题心理活动设计与操作

2018-01-10宋良炯

新一代 2017年14期
关键词:心理需求

宋良炯

摘 要:主题性心理活动是学校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具有活动集中性、影响力大的特点。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主题活动的具体设计思路、保障体系、实施主体和具体的操作模式,并列举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主题心理活动方案。心理主题活动灵活多样,其模式具有推广普及的功能。本研究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让心理活动主题化、模式化、系列化、规范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育环境。

关键词:主题心理活动;心理需求;设计与操作

【案例1】:“心理健康活动周实施方案”

活动主题:携手百年校庆,绚烂生命之花

活动时间:拟定为2016年5月

活动内容:1.生命大讲堂——生命教育知识的普及

2.生如夏花——午间温馨广播

3.永远不只是一瞬间——电影展映活动

4.你关注过自己吗?——学生心理普查

5.心灵读本 阐释心灵——心理刊物编辑

6.绚烂生命之花——图片,文章征集活动

7.我心我绘——黑板报评比

这是一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活动周实施方案,初步看起来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活动如能有序进行,学生会积极参与,并能起到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效果。但仔细研究,我们就会发现,里面的很多活动都是学校推送给学生的,无论从知识大讲堂、广播、电影、征文还是黑板报虽然围绕了主题,但是缺少新意,没有真正关注学生需求,也就是说整体的活动过程未必能走进学生的心里。

那么,在我们的心理主题活动应该如何设计,如何能“走心”呢?笔者思考:应基于学生的需要而开展,学生的需要不仅仅是学生本人的诉求,而是综合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从时间节点、成长节点、个性需求三方面考虑。在“活动设计围绕三维目标”这个大背景下,要具体考虑活动内容的来源、活动结构的方式、活动走向的生成、活动过程的指导、活动反馈的总结,都要体现出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活动理念。如图1所示笔者作了主题活动设计思路。

一、基于学生需求的校园心理主题活动发起

(一)主题心理活动的活动方式应从“主导”到“引导”

学校以往的主题心理活动是建立在教师指导传授的基础上,学生被动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以活动的形式,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得到启发。这样的方式对自我独立意识发展最快的中学生尤其适合。因此以主题心理活动等形式提升学生健康心理的品质,教育方式从“主导”到“引导”的转变是迎合时代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

(二)主题心理活动服务方式应从“传统”到“多元”

主题心理活动有活动集中性,影响力大的特点,通过围绕主题开展的各项活动,能让学生在这集中的时段里,体会不同情境的主题活动,获得心灵的成长。每届主题心理活动的活动设计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将凝结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体系以活动的形式展开,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让学生自己亲自参与,从感知到内化,主动探索完善,达到自我实现。主题心理活动需要考虑学生的需要、组织者、活动对象、时间、场地、学生阶段性心理问题等各方面因素。因此需要不断改进方式,根据学生的需要每个学期开展相应主题,争取不断开发新的活动形式和实施方式,让学生在整个高中获得多种不同的心理体验。在以往的单一宣传,咨询,心理课的基础上,开发活动性,参与性强的主题活动,让心理服务方式多元化,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三)主题心理活动服务内容应从“推行”到“需要”

主题心理活动不仅仅是学校心理辅导站层面设计的活动内容,而应结合学生的意见,从学生自己的需要出发而设计相应的活动内容。主要从时间节点、成长节点、个性需求三方面考虑。

1.以“时间节点”考虑学生需要

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时间紧张。持续时间长,内容多的活动很难集中开展。这时应结合学生具体的情景而开展短期有效的主题心理活动,例如每次大考前后的考试主题辅导;结合感恩节的感恩教育主题;春季心理防护主题等等。在充分考虑和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以时间节点设计主题及内容。

2.以“成长节点”考虑学生需要

高中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是其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设计活动时应考虑学生成长的节点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比如以青春期教育為主题的心理活动;生命教育;高一的适应教育和挫折教育;高三的人生规划教育等内容。此类问题往往在心理咨询和心理课堂及班主任的反馈中能获得学生的这些需求。

3.以“个性需求”考虑学生需要

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想要获得心灵放松,或者想要获得某一方面成长的需求。心理辅导站可以收集学生这些方面的需求开展相应的主题心理活动。例如户外素质拓展;校园大比拼等活动。这类主题心理活动往往以放松为主,可以充分释放学生的青春活力,在紧张学习过程中释放心灵,重新汲取力量。

二、主题心理活动的整体规划

主题心理活动、主题活动,往往需要年级组、班主任等协同配合,有的是大型比赛,有的需要集中宣讲。主题设计可以相同,也可以分年级、年段开展,例如研究者在以往的实践中每次主题心理活动会安排一至三个主题活动,有的主题活动是全校性开展的青春期教育,有的是分年段开展的针对性教育:如上半学期,高一主题活动是:培养苜蓿芽,高二主题活动是:守护生鸡蛋,下半学期高一主题活动是:21天不抱怨,高二主题活动是:绘制情绪图谱,高三是减压团体活动等。因此心理主题活动月的设计根据每年的学生需求,社会现状作调整。在已有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主题心理活动设计主要有两方面思路:

开展学生心理需求调查:开展学生心理需求调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确定学生的需求,为主题设计提供方向。

开展座谈会:座谈会包括学生座谈会,班主任座谈会,通过座谈会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愿意接受的活动形式。endprint

主题设计不仅仅是心理辅导站的任务,而是全校德育团队的共同工作,德育团队根据学校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统筹安排各项资源,确定活动主题,具体设计可以收集学生意见、教师意见、家长意见等。主要的设计思路如下图所示。

如图2所示,主题心理活动主题活动分为:主题设计、活动实施和活动效果反馈三个阶段。具体的主题心理活动流程为: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设计主题活动,以团队建设和基础建设为保障体系,开展主题活动,达到活动效果的过程。期间做好各项反馈工作,以便不斷调整。

三、主题心理活动的保障体系

(一)学校基础服务是主题心理活动的后盾

学校基础服务保障包括活动的场地、活动宣传和活动时间安排。主题心理活动的实施是全校资源调动共同努力的结果,很多大型的心理宣传活动离不开场地、宣传横幅、宣传展板、学生活动时间等保障,有些活动还需要器材、设备。这些都需要获得学校各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从基础上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心理辅导团队是主题心理活动的支柱

主题心理活动的开展需要一支团队力量,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体现学校的特色。为此我们总结了以班主任、学科教师、心理辅导教师、学生家长为主导,结合学生工作领导,协同建立主题心理活动的人员保障体系。主题心理活动不是少数专职心理辅导员的事,需要教师的协作,学生的主动参与。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参与,才能算得上主题心理活动真正发挥了作用。除了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外,还有很多辅导力量也应渉入其中。右边是笔者学校的心理辅导共同体关系图。

1.主题心理活动需要班主任的支持和理解

很多心理主题活动需要班主任去理解、发动、配合。学校心理辅导站应向班主任说明活动的意义和流程,具体活动设计时尽量减少班主任的工作量,尽量得到班主任的理解和支持。班主任可以利用各种载体。如:班干部团体、学生周记、主题班会课等开展和宣传主题活动内容。强化班主任在主题心理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主题活动效果的重要保证。

2.主题心理活动需要学生工作领导组织和配合

中学都有学生处和团委,这些都是与学生思想工作密切相关的机构,并且也是和班主任联系最密切的领导组织。这两个学生领导组织的活动都和心理主题活动有很大的类似性,是心理主题活动开展的重要支持。心理主题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生处、团委、年级组等都大力配合。

3.主题心理活动需要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的规划和联合

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往往是主题心理活动的发起者,策划者,主要的实施者。主题心理活动中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心理教师团队的努力,当然心理教师还可以区域联合,结合全区,全县的心理辅导力量参与活动,有时光靠一个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往往力不从心。

4.主题心理活动需要学生自主性团队的积极参与

学生自主团队建设,是实施主题心理活动的重要力量,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以社团为单位,创建学生自主性团队是活动开展的重要人力基础。笔者学校曾今开设的学生团队包括以下两个组织:

(1)学生心理互助队

“学生心理互助队”是由学生担任心理帮扶人员参与学校心理辅导活动的一种学校心理辅导操作模式,这一形式体现了心理辅导互助的实质。后来学生心理互助队改名为班级心理委员,是活动宣传、发动、落实的好帮手。

(2)学生心理社团

心理社团也是主题心理活动的重要活动参与者。心理社团在主题心理活动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宣传和互助,他们协助辅导老师组织学校范围的宣传和辅导活动,为低年级的学生成长提供帮助,负责班级心理辅导的联络和宣传,他是联系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同学之间的纽带。

四、主题心理活动操作模式

在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主题心理活动的操作模式,主题心理活动是在一定物质基础上,如活动的场地、活动宣传和活动时间安排等保障前提下开展团队建设,主题活动和主题宣传活动,其中研究者在团队建设和宣传体系的实践上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其中具体的三大内容为:

(一)开设全校性或分年段主题活动:可以针对高中不同年级设计不同的主题心理活动,也可以全校统一开展同一主题。

(二)开展多元化心理宣传方式:如通过校园小报、心理讲座、校园橱窗、校园网络、QQ群等宣传心理主题,或者通过这些平台搜集学生需求。

(三)开展团队建设:学校层面的心理辅导共同体建设,主要认识是心理自助主题活动的策划,确定活动时间和活动场地,实施过程的监督、指导和提供帮助。

如上图所示,主题心理活动主要面向学生、班主任、学科教师、心理辅导教师、学生家长、学生工作领导,以主题活动、宣传、主体团队建设为工作方式,以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为主要途径开展活动。覆盖高中教学和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注重全员、全程、全面的思想,使学生全员参与、接受入学到毕业的全程辅导,渗透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各层次各类型的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五、主题心理活动的过程环节

(一)主题心理活动口号设计

主题心理活动的口号,也叫活动主题是整个活动的核心。口号设计应简洁、明晰,让人一眼就能知道活动大致的方向。口号设计应朗朗上口,例如笔者学校曾经设计的青春期教育口号“向青春举杯,让青春更美丽”虽然不是很押韵,但一眼能看出活动的指向。再比如笔者学校曾今的主题口号“阳光心情 美丽校园”就很难判断出主题心理活动的内容。

口号设计时,笔者的经验是先罗列出所有的关键词,而且必须是褒义的。比如青春期教育的关键词是青春、男女交往、阳光、责任等等,从中筛选出核心的词汇,然后结合活动、结合目标成句,最好是排比句。当然也可以用副标题做具体的活动说明。

(二)主题心理活动氛围布置endprint

主题心理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心理氛围的创建,离不开活动宣传,及时的宣传和良好的氛围能带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主要可以通过国旗下讲话、横幅、广告、广播、海报等形式。还可以通过班主任会议,年级组会议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设主题心理活动大环境。

其中海报宣传有长期性,可以讓学生明白整个主题活动的具体内容;国旗下讲话具有活动开幕的效果;横幅能整体营造氛围,各种形式和资源可以根据主题需要按需布置。总体上是宣传越多越详细越及时,效果就越明显。

(三)主题心理活动总结推广

主题心理活动需要反馈总结,并对结果进行推广,扩大影响面,起到辐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很重要,学校也很重视。但在学业繁重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时间被挤压,因此,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每次活动的总结和推广能提高心育效能,具体可以采用微信、当地报刊、网络平台宣传活动过程。

六、主题心理活动的实施案例

研究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主题心理活动的经验:主题心理活动的开展分为特色活动和常规活动,常规活动是集中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如国旗下讲话,安排一个月4周连续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宣讲;心理电影,每次活动全校学生观看一部心理电影;心理刊物发放,主要是发放有针对主题的校园心理刊物;心理橱窗展,主要是利用校园心理橱窗集中宣传主题内容;黑板报评比,利用班级黑板报让学生自己设计主题相关的黑板报,进行评比;心理主题班会课,通过班主任或者学生自己设计一堂心理主题班会课,此外还有心理讲座、心理社团行动等。每年因为时间等原因会增加或减少常规活动,基本不少于4项。常规活动争取做到普及面广,时间持续长,争取做到全员参与。主题心理活动常规活动以学生的需要为主,每次我们都会在校园心理橱窗内设置反馈箱,根据学生的需要做调整。

主题心理活动特色活动,往往需要年级组、班主任等协同配合,有的是大型比赛,有的需要集中宣讲,每次主题心理活动会安排一至三个特色活动。以下是学生在主题心理活动守护生鸡蛋中的体验和收获:

【案例2】:特色活动之守护生鸡蛋活动学生反馈

体会到了十月怀胎的艰辛,感受到要当妈妈所带来的不便。行到要小心翼翼,睡觉也不安稳。整天提心吊胆,谨小慎微。也让我们知道生命来之不易,要珍视生命。要学会感恩,并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持之以恒,没有做不到的事。高二(3)班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处于人生道路抉择的关键时期。主题心理活动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并能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主题心理活动促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认识、感受到了温暖、找到了归属,而且还学会了提升自信心、解决学习压力、情绪压力、人际交往、环境适应、家庭等方面的问题,懂得了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以前有不少学生对心理咨询都不太了解,通过参加活动,他们对心理学的功用有了亲身体验,增加了对心理健康作用的认识。并且很多活动都是学生自己设计参与,发挥了心理自助的功能。总之,主题心理活动可以充分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群体的心理素质共同提高,是一种值得重视和大力提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林建华.中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4).

[2]郑和钧等.高中生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需求
满足职工心理需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老年电子产品中的人性化考虑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之有为有不为
学生心理需求角度下的管乐训练教学研究
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用“角色期待”转化调皮生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