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遇在数字设计的未来

2018-01-10钟和晏

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体块数字空间

钟和晏

数字技术的应用引发了设计领域的众多可能性和不确定性,设计该如何依附数字技术来改变生活、创建新的社会文化场景?科学家、设计师与工程师该如何回应这些变化并对未来做出设想?

今年89岁的日本建筑师槇文彦(Fumihiko Maki)第一次去蛇口勘察设计互联|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的项目基地时,还是2011年11月份的时候。那时他对深圳的了解并不太多,他的槇综合计画事务所也还未曾在中国建造过任何项目。

他看到基地的南侧面对着广阔的海景,隐约能辨认出香港岛的轮廓,北侧被附近的青山环绕,东边毗邻绿草如茵的城市公园。自然条件本身的美好打动了这位久负盛名的建筑师,他事后说:“我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能量,我认为我们应该给它甚至给整座城市带去一些重要的、值得纪念的东西。”

他在白纸上用寥寥数笔画下最初的设计草图:正中间的两叶船帆点明大海的位置,海的远处是群山,艺术中心的建筑轮廓出现在画面右下方:三个朝向不同方向的梯形体块,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本土语境:山、海和城市,底层有阶梯一直通向屋顶花园。

大概6年之后,这张简略的草图已经演变成现实的存在——一座占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的新型文化中心。站在蛇口望海路上,眼前是被白色花岗岩和带格栅玻璃幕墙包裹的新建筑,如同一艘停泊在港口的白色巨轮。

2017年12月初,由招商蛇口创立的设计互联|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开幕,它被定义为“以设计驱动社会发展”的综合创新文化机构。作为一个多用途的建筑,它的中央轴线贯穿着从城市到海洋的两端,总共六层空间(地上四层、地下两层)中容纳了展馆、剧场、多功能厅、工作坊、教育机构、品牌店等多种设计体验场所。

如果站在附近的高楼向下俯瞰,艺术中心的结构变得一目了然:整个建筑由平台和三个向外出挑的体块构成,平台内部划分为展馆和零售区,三个分别朝向远山、公园和大海的体块是剧院、餐厅和多功能厅,百叶格栅的玻璃幕墙让外部风景一览无余。多面体的银色轻型铝板覆盖着体块的屋顶,因为不同的倾斜角度,呈现出清晰的外形和阳光下的明暗面。

在平台部分,展馆和零售区是两个相互偏移的网格体系,这两个体系交叠在一起,产生出三个室内广场。广场不仅在建筑体量中充当空间隔断的角色,也连接了垂直方向的上下空间。建筑两侧,铺着绿色草坪的宽大台阶吸引人们向上攀爬一直到达开放的屋顶花园,眺望周围的山海景观。

可以说,公共性和开放性是这座新建筑显而易见的特征。早在1964年的《集群形态研究》专著中,槇文彦就提出他的“集合形态”理论,探讨建筑物之间以及建筑物在建筑集群中的相互关系。多年来,“开放空间的集合形态”可以说是他的重要设计主题,期望人们更关注空间关系而非建筑结构。在他看来,未来城市应该围绕开放空间进行规划,因为空间比建筑物更灵活,并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使用可能。

他把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称为“功能多元的迷你城市”,“空间化”是圍绕空间创建结构和形式的过程,“社会化”则是空间最终供人使用的过程。“满足人们基本欲望的是空间而不是建筑形式,这其中也包含了潜在的社会欲望。”直到今天,这位年届九十的建筑师仍然这样强调他的主张:“换言之,在我的建筑化过程中,重要的是赋予这种欲望空间以形式,这也是我对现在盛行的地标性建筑的批判看法。”

在艺术中心里,面积最大的构成部分是1200平方米的主展厅,单根的柱子撑起9.5米高的空间,自然光从富有仪式感的玻璃天窗倾泻进来。由“设计互联”策展的“数字之维”设计展就设在这里,向观众展现一个由数字技术构建的沉浸式新奇体验世界。

如同艺术中心的建筑空间强调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关系,选择“数字技术与设计”的主题作为开幕展,显然也和深圳这座城市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设计互联馆长奥雷·伯曼(Ole Bouman)对本刊说:“这一切完全是植根于深圳的语境下呈现的,珠三角地区正经历着向知识型和创意型社会的转型过程,与近几十年相比,新的经济模式对创意产业和技术创新更为依赖。”

2016年,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超过50%。互联网创建了新的社会交往和消费形式,对社会生活、经济和政治产生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和冲击,手机屏幕成为我们与社会连接的重要媒介。尽管如此,在众多专家对未来的预测中,这种数字化转变才刚刚开始。

例如麻省理工学院数字经济专家安德鲁·麦克菲(Andrew Mcfee)认为,我们正在经历的是第二个智能机器时代。技术的表现已经出人意料,像无人驾驶的汽车,计算机以更灵活的方式诊断疾病、回应人们的需求,智能设备能够记忆人们的行为偏好、模仿人的判断等。到2025年,电脑运行速度将比2013年快64倍。

所以,“数字技术的应用引发了设计领域的众多可能性和不确定性,设计该如何依附数字技术来改变生活、创建新的社会文化场景?科学家、设计师与工程师该如何回应这些变化并对未来做出设想”?“数字之维”展试图用来自国内外设计师、工程师和创客团队的60个设计案例,对这些问题做出分析和调查。

这里有数字技术制作的家居服饰、实验性的建筑结构,也有指向未来人机关系的交互装置和实验项目等,结合人机智能的数字化设计呈现独特的美学和造型。数字方法和物理方法、机器和手工制作、当代思维与传统价值、人造材料与仿生逻辑,在这些案例中,重要的不是讨论科技的运用,而是讨论科技本身的可能性,将新技术的发展置于想象性的日常情境中。

荷兰建筑事务所MVRDV提供的展陈设计借用了迷宫的概念,1200平方米的空间被分隔为层层递进的双层迷宫,配合数字相遇、数字交互和数字参与这三个部分,构成一条探索性的观展路线。从“机器会设计吗?”到“传统能被设计吗?”,再到“互动体验能被设计吗?”,每个部分始于一个令人困惑的疑问,它们被投射在入口处的地面上。

猜你喜欢

体块数字空间
体块地瓜干的三百年
创享空间
一种基于邻域作用力的三维网格平滑方法
面向大规模地震体的多切片实时交互绘制优化
利用体块PZT制备膜片式压电微泵
数字变变变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