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杏子川采油厂谭家营曹禾区注水开发评价

2018-01-10薛小宝马江波刘磊峰陕西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杏子川采油厂勘探开发研究所陕西延安717400

化工管理 2017年35期
关键词:谭家生产井水驱

薛小宝 马江波 刘磊峰(陕西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 杏子川采油厂 勘探开发研究所,陕西 延安 717400)

1 区域概况

本次研究区为安塞谭家营油区新区块,位于安塞县谭家营乡曹禾河村。研究范围:X:19329690-19338020,Y:4088580-4098910,面积约19.12km2。研究区地表为黄土覆盖,地面海拔最大高差可达300m。

2 油藏特征

研究区于2011年7月在杏6180井附近投入开发,投产初期区块内只有2口井,日产油1.27t/d,含水82.0%。长6油层均获得工业油流,经过几年的滚动开发,现已形成规则的菱形反九点注采井网。全区探明含油面积19.12km2,地质储量945.75×104t,累计采油9.3×104t,采出程度0.98%,主力开采层位长6、长2层。

3 注水区开发动态分析

3.1 开发现状

截至2015年5月底,共有各类井264口,其中生产井166口,关停井25口,注水井80口(开井56口)。日产液351m3,日产油129t,平均单井日产液2.29m3,日产油0.84t,综合含水57%。该区块2013年3月,杏6180撬装站投入运行,开始注水,而后进行生产井投产作业。2013年9月开始规模注水开发,截止2015年5月底,共有注水井64口,基本实现同步注水。

3.2 生产动态分析

(1)含水率变化

从油井含水变化规律看:区块含水一直在60%左右上下波动,近期呈现平稳趋势。

(2)注采平衡状况

曹禾注水区自2013年3月开始实施注水,2013年9月开始规模注水开发,截止2015年5月底,共有注水井64口,基本实现同步注水。单井日注9.58m3左右,区块产含水基本平稳,液量缓慢小将,累积注采比1.12。

水驱指数也表现为两种形式:累积水驱指数和阶段水驱指数。指数越大,需要的注水量也越大。通过统计研究区历年生产情况,得出截止2015年5月底,累计水驱指数为4.38m3/t。阶段水驱指数曲线为下图所示。可以看得出全区水驱指数一直保持在较好值,表明该区开发需要注水量较大。

(3)递减情况分析

通过对该区生产井对比分析,自从基本完成区块产能建设后,一直呈现较快的递减趋势。

曹禾河区产量变化曲线

(4)产量构成特征

谭家营南区自2011年5月开始投入开发,2012年自2014年处于规模建产期,新井占了较大比重,2014年继续小规模建产,新井比重开始减小;截至2016年底,基本建产完成,2016年没有新井投产。

(5)注水量对比分析

截至2017.3月底,研究区共有注水井68口,开井40口,2012年至2013年为规模注水建设期,注水量快速上升。2015年后,由于累计注采比已经较大,出现部分水窜井,开始逐步调低单井配注,并暂停部分水窜注水井和低效区注水井,2016年小站并大站,由于地面工程原因,导致注水量下降,达不到配注。整体处于下降趋势。

(6)水驱动用状况

通过对研究区生产井射开厚度进行统计分析,总的射开厚度为701.5m,连通厚度为529.5m,整个研究区块水驱控制程度为75.5%,控制程度较好,基本达到注水开发区块Ⅰ类评价标准,说明区块注采井网和层位对应关系较完善,能满足目前开发需要。但部分生产井周围缺乏与之对应的注水井。

(7)地层压力

研究区未建立完善的动态监测体系,压力监测井号不固定,且测试井数占总井数比太小,代表性差,不能掌握整个区块的压力状况。

(8)油井见效特征分析

①油井见效情况分析

据统计,在2014年5月前投产至2015月仍继续生产的井中比较其中见效情况,明显见效占36%,一般见效占22%,不见效井数占42%。

②明显见效井特征分析

研究区注水明显见效井共有42口,明显见效井大都处于顺物源方向,且大都为多向注水受益,有部分井为措施见效,杏6025井组。杏317-6、杏317-7均为注水见效井,旁边均有沿物源方向且层位对应的注水井。

③未见效井分析

注水控制区中,共有73口生产井未见效,其中多向受益、单向受益井均有,其中主要为杏352长2注水区,在该区主要长2注水井少,欠注明显,如杏6330-7、杏6330-8、杏352-6的注水压力为0.

4 结语

杏子川油田历经十几年的开发,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层间矛盾日益突出,含水上升快,综合调整工作势在必行。油田剩余油分布不均匀,在平面上,断层附近、油井间、井网控制及物性相对较差区域剩余油分布相对富集;纵向上,主力层产出量大,但同时也是剩余油富集区。经过综合调整后,注采对应率提高,水驱控制储量增大,提高油田开发的最终采收率。

[1]金海英.油气井生产动态分析.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2]低渗油田开发技术与管理/郝世彦等编著.—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7

猜你喜欢

谭家生产井水驱
汽车装配线在线返修策略重组研究与实施
油水同层生产井注水效果评价指标修正方法
鄂尔多斯某区块致密油产能影响因素分析与优化研究
特高含水后期油藏水驱效果评价方法
强底水礁灰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表征模型
遗传的细胞基础
几种胺类固化剂对环氧树脂固化行为及固化物性能的影响
水驱砂岩油藏开发指标评价新体系
低矿化度水驱技术增产机理与适用条件
生产井实时检测工艺技术及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