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终冷碱洗脱硫工艺

2018-01-10李桂华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000

化工管理 2017年35期
关键词:碱液煤气冷却水

李桂华(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00)

以煤为原料,在制造煤气的工艺过程中,约30%的硫从煤转移到煤气中,并主要以H2S形式存在。焦炉煤气中一般含有6~8g/m3H2S,燃烧时生成硫氧化物,严重污染大气。以氨为碱源、HPF为催化剂的脱硫新工艺,脱硫效率不低于99%,同时脱氰效率达到80%。脱硫后煤气中H2S含量可达60~100mg/m3,结合蒸氨加碱分解固定铵工艺,终冷碱洗脱硫工艺的脱硫效率达到了60~80%,可使脱硫后的煤气含硫指标达到城市煤气的标准,从而节省了再次脱硫的费用。

1 流程简述

从硫铵饱和器来的~55℃的煤气,首先进入终冷塔分二段冷却(详见图1)。36℃的下段循环冷却水从塔中部进入终冷塔下段,与煤气逆向接触,将煤气冷到~38℃后,煤气进入终冷塔上段。而循环冷却水经下段循环冷却水冷却器,用循环水冷却到36℃进入终冷塔下段循环使用。25℃的上段循环冷却水从塔顶部进入终冷塔上段,将煤气冷到27℃后,煤气去洗苯塔。而上段循环冷却水经上段循环冷却水冷却器,用低温水冷却到25℃进入终冷塔上段循环使用。同时,在终冷塔上段加入一定碱液,用以脱除煤气中的H2S,保证煤气中的H2S含量<20mg/m3。下段排出的冷凝液送至酚氰废水处理站;上段排出的含碱冷凝液送至蒸氨塔顶,用于分解剩余氨水中的固定铵。

2 反应机理

H2S、HCN和CO2与NaOH反应式如下:

终冷塔排出的含碱冷凝液在蒸氨塔中分解固定铵反应(以NH4Cl为例):

3 工艺特点

终冷碱洗工艺,是利用分解剩余氨水中固定铵所需的一定量碱液,将这部分碱液可先加到终冷塔上段对煤气进一步脱硫,然后从上段含碱冷凝液中抽出一部分加到蒸氨塔去分解固定铵,这样达到综合利用碱液的目的。

煤气中含有大量的CO2,它和H2S、HCN同属酸性,当碱吸收H2S、HCN的同时,也必然会吸收CO2。CO2吸收越多,所耗的碱越多,而碱的耗量是与剩余氨水中固定铵的含量相对应的,同时也导致操作费用过大。因此,希望尽可能的选择性吸收H2S和HCN。

用碱(NaOH)作吸收剂时,CO2、H2S和HCN的吸收反应如下:

反应(d)(e)(f)是离子反应,瞬间即能完成。反应(a)是水合反应,反应(b)(c)是电离反应,据资料介绍反应(b)(c)要比反应(a)快很多。根据相际传质的双膜模型理论,用碱液吸收H2S、HCN时液膜阻力很小,与H2S、HCN溶解的气膜阻力相比,小的可以忽略不计,为气膜阻力控制型;而吸收CO2时,液膜阻力较大,即吸收受CO2溶解的气膜阻力和液膜阻力共同控制,为双膜阻力联合控制型。由此可见,用碱液吸收H2S、HCN时要比吸收CO2时速度快的多,这就给碱液选择性吸收H2S、HCN奠定了基础。

碱液选择吸收H2S、HCN的关键是气液接触时间,由于H2S、HCN吸收速度快,在吸收时首先被吸收下来,因此选择恰当的吸收时间就可以使H2S、HCN尽可能的被吸收下来,而CO2少被吸收下来,即选择性吸收H2S、HCN。

碱洗段碱液碱度主要是由蒸氨塔分解固定铵的碱液需要量决定的。蒸氨塔分解固定铵的碱液需要量远大于碱洗段吸收H2S、HCN的碱液需要量,故在碱洗段不存在碱液需要量不足的问题。并且由于碱液的过量,在考虑适当的喷淋密度下,碱洗段的脱硫效率完全可以达到60~80%,即可使脱硫后的煤气含硫指标达到<20mg/m3的城市煤气标准。

4 结语

加入终冷塔的碱的碱性没有改变,并不影响其在蒸氨塔中分解固定铵的功能。在蒸氨过程中回收的酸汽(H2S、HCN等)随氨汽返回煤气系统。

在终冷塔上段加入一定量碱液,可进一步脱除煤气中的H2S,确保煤气中的H2S含量<20mg/m3。这样在冷却煤气的同时还脱除煤气中的H2S,达到了双重的目的。

猜你喜欢

碱液煤气冷却水
煤气爆炸
煤气发电机组DEH控制系统的优化
液化气深度脱硫系统对液化气脱后硫含量的影响
氯乙烯合成废碱液的循环利用研究
油田主机排气阀冷却水泄漏故障分析及修复
水电解制氢设备碱液平均分配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
液化气脱硫醇装置提高碱液利用率研究
中国核电站冷却水“热污染”调查
中央空调冷却水系统节能研究
一种发动机冷却水管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