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尚的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2018-01-09何勇强

青年时代 2017年36期
关键词:齐国

何勇强

摘 要:吕尚,是西周的开国元勋、齐国的开创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其经济思想,主张“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民族思想,主张“因其俗,简其礼”;用人思想,主张“举贤而尚功”;后人所传《六韬》是能体现吕尚的政治军事思想,这部书虽在思想倾向于黄老,但仁政爱民等主张,也带有后世儒家思想的色彩。吕尚的思想对齐国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尤其是中国历史上兵家文学的兴起,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关键词:吕尚;西周;齐国;六韬

吕尚,或作吕望,今人多称为“姜太公”,是西周的开国元勋、齐国的开创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他的思想。

一、经济思想——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

周武王分封诸侯:吕尚封于齐,周公封于鲁,召公奭封于燕,叔鲜封于管,叔度封于蔡。周武王搞分封政策是有区别的,把好的地方、土地肥沃的国家封给同姓国家,也就是姬姓国家,把土质差的地方分封给异姓国家。比方说齐鲁两国,周武王就搞厚鲁薄齐的政策。

我们学过历史地理的人都知道,地理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比方说,现在一说到经济发达地方,首先就是东南沿海地区,但在历史上它们曾经是蛮荒之地。现在的黄土高坡,在历史上也曾经是郁郁葱葱,有茂密的森林。我们现在一说到山东,说到齐鲁,总的感觉是齐地要比鲁地富裕。在春秋战国,齐国是最富裕的国家,齐国首都临溜就是现在的上海。但这些都是以后的事,在吕尚刚到齐地的时候,当时的齐地还是一片荒芜,它的经济发展程度要比鲁国落后。这在史书上是有记载的。

《汉书》卷28下《地理志第八下》记载:“齐地负海澙卤,少五谷,而人民寡。”这就是说齐地靠近大海,土地咸湿,不太能够生长庄稼,人口稀少。就这么一个状况。

《盐铁论》卷3《轻重第十四》记载:“昔太公封于营丘,辟草莱而居焉,地薄人少。”也就是说,吕尚刚到营丘的时候,他在那里披荆斩棘,开垦荒地,土质差,人口少。西周的时候,当时中国境内的情势跟战国之后大不一样,当时中国境内密密麻麻分布着大量的邦国,有些甚至连国家都谈不上,处于部落、酋邦的发展阶段。齐国不过是这些众多小国中的一国,百里之国,后世把县令称为百里候,也就是说齐国刚建国时的国土面积跟一个县差不多。而且,齐国境内分布着很多沼泽,土地碱化严重,不利于庄稼生长。

《管子·轻重丁》记载:

管子问于桓公曰:“敢问齐方于几何里?”桓公曰:“方五百里。”管子曰:“阴、雍、长城之地,其于齐国三分之一,非谷之所生也。龙夏,其于齐国四分之一也,朝夕外之,所墆齐地者五分之一,非谷之所生也。然则吾非托食之主耶?”

这段话是春秋时期齐桓公与管仲的对话,当时的齐国经过西周几百年的发展,已经不是吕尚初封时期的百里小国,已经是五百里的一个大国了。管仲讲当时齊国国土资源的情况,阴暗、雍水、长城,这几个地方占齐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龙夏占齐国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还有五分之一的土地在海边,经常受到潮汐的冲激,这些地方都不能生长庄稼。也就是说,齐国的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并不好。

怎么办?吕尚的措施就是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发展齐国经济。齐国有上面说的种种劣势,但它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渔盐之利”,齐国的背面和东面是大海,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港湾,渔盐资源比较丰富;齐国有很多是人低山丘陵,间杂着一些小平原,农田虽不如鲁国那样肥沃,但在山区种种桑树,在小平原上种种麻,发展一下纺织业,都是可以的。

《史记》卷32《齐太公世家》: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盐铁论》卷3《轻重第十四》:昔太公封于营丘,辟草莱而居焉,地薄人少。于是通末利之道,极女工之巧。是以邻国交于齐,财畜货殖,世为强国。

——所谓“通末利之道”,士农工商,末业就是商业,那就是发展商业。“极女工之巧”,那就是发展纺织业,跟邻国开展贸易,经济发展起来了,最后成为强国。

吕尚采取这样的措施,原因是什么呢?第一,跟吕尚本人的经历有关。吕尚早年曾为商贩。《盐铁论》:“太公贫困,负贩于朝歌。”①《说苑》:“太公望,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舍人也。”②《尉缭子》:“太公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棘津。”③这些记载都说明,吕尚早年曾为商贩。第二,跟齐国的地理环境有关。齐国虽然地贫人少,但有渔盐之利。

二、民族思想——因其俗,简其礼

上引《史记》中的一段话:“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是说吕尚的经济思想,“因其俗,简其礼”则是说他的民族思想。这里的“俗”,是指土著东夷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允许东夷人保持他们原有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和礼仪制度,而不强迫他们改用周礼,各从其志,各随其愿。这样做的好处是:新建立的齐国政权不会与当地土著居民产生较大的矛盾和冲突,它的结果就是“人民多归齐”,为齐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相反的例子,就是清朝初年强迫江南百姓剃发,引起激烈的反抗。

山东及其周边的沿海地区,原来是东夷人的聚居地。东夷人文化水平高,势力强大,在夏朝、商朝的时候就一直不服夏、商王朝的统治。商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夷人的反抗。商朝晚期的时候,不仅跟西面的周有冲突,跟东面的东夷人也有冲突。史书上记载“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周灭商后,东夷人的势力还非常强大。周武王看得非常清楚,能否稳定国家的东部地区,或者阻止东夷西进,对周王朝的长治久安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周朝搞分封的时候,把最厉害的两个人封到了原来东夷人的聚居地,一个是把吕尚封到齐国,一个是把周公旦封到鲁国。

东夷与原来的商朝统治者一直存在矛盾,商纣多次征讨东夷。吕尚刚到齐国,东夷土著莱国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史记》卷32《齐太公世家》记载: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於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遅。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犂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13年,最后太公击溃莱人。齐国的这一政策也考古发现中也得到证实。比如齐国发掘的陶器、墓葬较多地保留了东夷的文化特征,与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比较接近。比如齐国墓葬中经常可以发现用狗做随葬,这在龙山文化的墓葬中也经常发现。又比如,齐国的墓葬中,特别是那些大墓中,经常可以发现人殉,用人殉葬。这种丧葬习俗在商代非常盛行,西周中期以后,就大大减少了。我们知道,商周两大部族,西边是周,东边是商。人殉反映的是一种商人的习俗。因此商灭亡后,这种习俗就减少了。到西周晚期,当时黄河流域已经很少看到人殉的现象了。但齐国是个例外,在齐国,即使到战国时期,在上层社会中,人殉现象还十分流行,保持了商人习俗。《史记》卷33《鲁周公世家》:

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後除之,故迟。”太公亦封於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及後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後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同样处在东夷的聚居区,我们可以比较一下齐国与鲁国的政策,完全不同。齐国是“因其俗,简其礼”。鲁国呢?是“变其俗,革其礼”。也就是说,鲁国推行的政策是改变东夷的传统习俗,推行周礼。为什么齐鲁两国会实行两种完全不同的民族政策呢?一个原因,就是两国国君的文化背景不一样。鲁国的国君周公是周人,齐国国君是姜姓的东夷人,他虽然做了周朝的臣子,但对东夷的生活习惯和礼仪制度在感情上比较能够接受。

三、用人思想——举贤而尚功

《汉书》卷28下《地理志第八下》记载:

昔太公始封,周公问:“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尚功。”周公始封,太公问:“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而亲亲。”

——齐鲁两国实行完全不同的用人政策。齐国是“举贤而尚功”,鲁国是“尊尊而亲亲”。什么是“举贤而尚功”呢?《说文》:“贤:多财也。”贤字的部首是贝字,跟钱有关。现在一般引申为有才有德的人。就是说,要用有才能的人,鼓励发财致富。《说文》:“功,以劳定国也。”——举贤而尚功,说白了,就是崇尚功利。

什么是“尊尊而亲亲”?那就是用自己的亲人。前面说了,周朝搞分封制度,把好的土地封给同姓,把差的土地封给异性,就体现了这么一种政策。

吕尚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强烈的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他一方面任用贤人,另一方面,如果這个贤人不能为我所用,甚至可能成为威胁齐国政权的不镇定因素时,他就果断镇压。

这种带有功利倾向的观念、政策可能跟齐国的土地贫瘠的地理环境有关。越是这种环境,越是刺激人们在行为上趋于务实。这种情形有点像后世的事功学派。南宋的时候,浙东地区产生了浙学。浙东事功学派,跟当时学术界的主流的朱学(朱熹)、陆学(陆九渊)相比,它比较强调发展经济,发展商业,它在价值观上也更具有一种功利的态度。这也跟当时浙江的实际情况有关,人多了,但土地不多,读书人多了,但科举录取名额不多,人们为了谋生,只好往工商业这个方向去找出路。

齐国实行“举贤而尚功”政策,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吸引了大量人才来齐国效命。最有命的就是管仲。管仲不是齐国人,他是周朝人。(这里讲的周朝不是整个天下的大周朝,而是周天子直接统治的那个区域。)他姓姬,是周朝王室的后裔,但家道中落,到管仲的时候只是一个平民。为了谋生,他经过商,养过马,当过兵,做过吏,都一事无成。后来好不容易做了公子纠的老师,但最后在与公子小白争夺国君位子的时候失败了。小白就是齐桓公,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说起来,齐桓公与管仲还是政敌,但齐桓公最后还是重用管仲为相。这也齐国举贤尚功的风气。

四、军事与政治思想——《六韬》

说到吕尚的军事思想,不能不说《六韬》这部书。《六韬》这部书,以前没有著录,《隋书·经籍志》中才开始有“《太公六韬》”的记载。《史记·留侯世家》则说“张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

学术界对于《六韬》是否吕尚所写,有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确实是吕尚写的。一种意见,认为是后人所写的伪书。还有一种意见,后人有增补。著名学者、文献学家余嘉锡就持这种观点。笔者的观点是:《六韬》是战国时候人写的,编写者很可能是齐国学者,但他们是有依据的,不是瞎编的,是根据齐国流传下来的档案资料来编写的。因此,《六韬》虽非吕尚原著,却能够反映吕尚的思想理论。当然,这些编写者在编写的时候很可能把他们自己对吕尚思想的一些理解掺杂进去。

《六韬》中的军事思想,学术界研究得比较通透了,尤其是它的战略、战术思想,其权谋之道,很为今天的人们所称道,这里就不一一展开引述了。需要的指出的是,《六韬》中也有不少表现吕尚政治思想的内容。如: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同天下之利者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失天下。(六韬·文韬·文师第一)

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六韬·文韬·文师第一)

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六韬·武韬·王翼第十八)

《六韬》这部书总体思想倾向于黄老,但从上述这些话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后世儒家思想的味道。

五、吕尚思想的历史影响

吕尚思想的历史影响,可从三个方面讲:

一是对齐国经济的影响。齐国之繁富,冠于东周,这与与吕尚及其后继者的重商政策有关。

二是对对齐国思想文化的影响。齐国后世产生了很多著名的思想家,最有名的当数管仲。管仲的思想,最重要的,就是强国富民,发展工商业。他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④这跟吕尚的思想完全是一脉相承的。《管子》还认为,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不仅决定社会的治乱和国家的兴亡,同时也决定民众的道德水平,“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⑤又比方说,吕尚讲“因其俗”的立国方针,顺应民心,尊重民间习俗,管仲也是这样,他说,“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⑥又比方说,讲到哲学思想,《说苑》卷3《建本》记载:“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曰: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管仲虽然说“贵天”,但他这里所说的“天”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天,而是“以百姓为天”。吕尚否定天道鬼神,重视人事。管仲以百姓为天的思想,跟吕尚同样的一脉相承。

在中国古代,首次把“以人为本”付诸实践,引领国家走向强盛的是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和他的宰相管仲。管仲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这一概念。他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在管仲那里,“人”这一概念主要是指民。管仲死后一百多年,齐国又出现一个思想家,晏婴,晏子。晏子,最重要的思想,就是民本思想,还有其是仁政的思想,爱民的思想。《晏子》思想中重人事,轻鬼神的倾向,跟吕尚的仁政爱民的思想同样一脉相承。

三是对兵学、兵家文化的影响。齐国文化中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兵学文化发达。我们古人讲,立功,立言,立德,其实,春秋战国,名将辈出,几乎每个国家都会产生一些优秀的军事将领,甚至是军事家。但军事理论家,就数齐国最多,吕尚不要说了,后世称为武圣人,兵家之祖。齐国历史上,自吕尚之后,管仲、孙武、孙膑,司马穰苴,一个个都是重量级的军事理论专家。

正是因为吕尚在军事上卓越成就,后人就把它尊崇为武圣。到唐宋的时候,儒家思想作为正统的、主流的意识形态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人们把孔子尊为文宣王,立庙祭祀。孔子是文圣人,那么相对应就需要有一位武圣人来跟孔子匹配。这个人还真不好找,第一,是这个人在军事史上地位一定要非常崇高。要不然当不了武圣的称号。第二,这个人的形象一定是要正面的,积极的。最后,就找上了吕尚。

其实,在此之前,人们在军事领域非常崇拜的一个人物是蚩尤。《世本》里面记载,“蚩尤作五兵”,也就是说,他是兵器的发明人。蚩尤发明武器,《管子》里面也有记载。蚩尤广为人们熟知的事,就是他与黄帝的战争,逐鹿之战。虽然,最后蚩尤战败了,但仍在后代被人祭拜,尤其是军队里,有蚩尤戏,有蚩尤旗。商周青铜器上经常看到的饕餮的形象,大嘴,怒目而视,据说就是蚩尤的形象。蚩尤虽然形象威武,但他毕竟是一个反面的人物,无法满足统治者道德教化的需要。最后,人们便把吕尚抬了出来。

唐开元十九年(731),诏两京及天下州县立太公庙,以张良配享。上元元年(674),吕尚的地位进一步卜筮,追封为武成王,对他的祭祀典礼制度都仿照孔子文宣王之例。科举考试要在文宣王庙对孔子行礼,武举考试同样也要在武成王庙祭祀行礼。

人们对吕尚的崇拜在唐宋时期达到顶点,但到宋以后,特别是明朝以后,吕尚的武圣人的地位逐渐被关羽取代。吕尚和关羽,他们两个人有很多共同点,他们既是历史人物,又是文学人物。在民间,在普通大众的心目中,文学人物的形象往往会取代历史人物。宋朝以后,特别是元明以后,戏曲、小说创作非常繁荣的时代,《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的经典之作,作为文学作品,比《封神榜》更成功。在这方面,关羽就比吕尚有优势,影响也更大。但是,实事求是讲,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关羽和吕尚根本不是一个级别。关羽充其量是一个偏霸小国的普通将领,吕尚是谁?八百年大周王朝的第一功臣,他指挥的战争,牧野之战,是商周革命的主力决战;而且,他还是一个军事理论家,兵家的鼻祖,对中国兵学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厚的影响。

注釋:

①桓宽《盐铁论》卷4《贫富第十七》。

②刘向《说苑》卷8《尊贤》。

③《尉缭子》卷1《武议第八》。

④《管子·治国第四十八》。

⑤《管子·牧民第一》。

⑥《史记》卷62《管晏列传》。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

[2]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

[3]桓宽著、王利器校注,《盐铁论校注》,中华书局,1992年.

[4]刘向著、向宗鲁校证,《说苑校证》,1987年.

[5]黎翔凤《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

猜你喜欢

齐国
Optimal control strategy for COVID-19 concerning both life and economy based on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Modeling and dynamics of double Hindmarsh–Rose neuron with memristor-based magnetic coupling and time delay∗
蜗牛的故事
远水救不了近火
奢华万乘国 齐地玛瑙红——齐国玛瑙器艺术欣赏
齐国强 作品
秉笔直书
略论古齐国的治国之道
《齐国军事史》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