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德宏 文产芳菲

2018-01-09

云南画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德宏州德宏织锦

德宏州委、州政府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规划先行、项目带动、壮大规模、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形成了以珠宝文化产业、红木文化产业、民族民间工艺品业、民族演艺业等为重点的文化产业体系,德宏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珠宝文化产业稳步发展

近年来,德宏珠宝文化产业通过科学规划、创新模式,珠宝文化产业稳步发展。目前,来自国内外的珠宝商已达8000余户,玉雕师近300人(其中国家级玉雕大师9人,云南玉雕大师21人,云南玉雕名师90人),治玉技工7000多人,从业人员近7万人。建成了“瑞丽珠宝旅游步行街”等一批重点珠宝文化产业项目;创办了面向全国的高端时尚读物——《东方珠宝》,创设了瑞丽“神工奖”和芒市“金象奖”评奖体系,涌现了于丰也等一批知名玉雕大师,培育了勐拱翡翠等一批知名珠宝品牌,“美丽德宏·中国玉都”“瑞丽东方珠宝城”等对外形象品牌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红木文化产业生机勃勃

德宏红木家具产业完成了由“中转站”向西部“红木之都”的华丽转身,形成了以仿古家具、木雕、根雕为代表,集原料采购、产品的设计、加工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德冠恒隆红木等一批具有竞争力、影响力和创新力的大型红木文化企业脱颖而出,“德冠恒隆”等一批地方特色鲜明、知名度高、深受消费者欢迎的知名红木文化品牌应运而生。建成了瑞丽南亚红木家具国际博览中心,创设并成功举办了四届瑞丽红木文化节和“神工奖”红木家具根雕精品大赛,瑞丽市被中国家具行业协会授予“中国(瑞丽)红木家具产业基地”称号。目前,德宏州有红木生产、加工、销售企业达400余家,形成规模的企业70余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其中设计师、雕刻师和技工约为460余人,红木雕刻、生产加工人员达5000多人。

葫芦丝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德宏正逐步形成集产品设计、加工生产、演奏培训、新曲目创作、音像制品制作、文化交流于一体的葫芦丝特色文化产业体系,葫芦丝文化产业正逐步成为德宏州文化产业的重要业态和新兴产业。几年来,通过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建立葫芦丝文化特色学校实验示范基地3个,年培训葫芦丝演奏、制作人员近2000人,培育葫芦丝生产制作企业6家,专业合作社2家,手工作坊4家,打造了“古歌”“勐养江畔”等7个葫芦丝品牌。梁河葫芦丝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批通过为中国唯一一种民族器乐地理标志产品,同时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梁河葫芦丝全国大奖赛吸引了来自全国的众多葫芦丝爱好者参加。

民族民间文化产业持续发展

德宏民族民间手工艺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尤其以傣族剪纸、傣族景颇族织锦和户撒刀见长,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海外。设立了傣族剪纸邵梅罕中心、芒市芒核傣族织锦生产合作社、芒市珠宝小镇傣锦坊、陇川景颇族民族服饰织锦协会、户撒刀专业合作社等,引导扶持企业对民族民间工艺品进行改良提升、研究开发和生产销售。培育了芒市芒核织锦文化产业特色村、盈江县麻竹岭干景颇织锦文化产业特色村等多个文化产业特色村。民族民间工艺品已成为德宏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泼水节、目瑙纵歌节、中缅胞波狂欢节和葫芦丝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已成为德宏对外形象宣传的重要平台和德宏节庆活动产业化的重要载体。

民族演藝业百花齐放

德宏民族演艺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景颇族大型舞蹈史诗《烈焰景颇》、商业舞台剧《月亮花开的地方》市场化演出成果显著,大型傣剧《南西拉》《刀安仁》荣获全国、全省多项戏剧大奖。景颇族大型舞蹈史诗剧目《目瑙纵歌》在全省剧目展演中获银奖,并在中央民族歌舞团春季剧目展演中成功演出。电影《刀安仁》成功首映,微电影《发现德宏》系列之《大舞之魂》《吉祥圣水》上线播出。《绿叶信》《陇上广》等一大批精品节目相继在全省、全国各大电视台播出。

(德宏州文产办 供稿)

猜你喜欢

德宏州德宏织锦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与史诗
传承
神奇的东方艺术之花
农信社:云南省农信社与德宏州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打赢德宏脱贫攻坚战的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