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式剥脱加点状缝扎应用在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1-09董太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点式单纯性患肢

董太平

庄浪县人民医院外二科,甘肃平凉 744600

众所周知,下肢浅静脉曲张属于周围血管病变之一,主要是因为患者长时间的站立以及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等诸多原因所引发[1]。在发病早期,患者很容易出现疲感,站立时间稍长则下肢会感到酸胀不适,发病后期会表现出麻木,且站立的时候浅静脉蜷曲成团或者迂曲,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了溃疡、湿疹并发症。为了分析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中行点式剥脱加点状缝扎的临床效果,此次研究随机抽取了该院收治的80例对象展开了详细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运用数字随机选择的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接收并行点式剥脱加点状缝扎的80例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肢静脉迂曲成团,且主诉患肢出现酸胀不适、长时间活动或站立之后可加重症状,并伴随不同程度的疼痛、麻木等;部分患者甚至合并有患肢皮肤色素沉着、瘙痒、溃疡或湿疹等等。80例手术患者对于此次研究均已经知情同意,均属于自愿参与该次研究,其病程、年龄、性别等基础情况如表1所示。

1.1 一般资料

表1 80例患者的基础资料

1.2 手术方法

80例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均接受点式剥脱加点状缝扎治疗,具体操作为:于患者股动脉的内侧并自腹股沟韧带下作一条约15~20 mm长,并向内侧弯的斜行或纵行切口。对患肢大隐静脉分离后使其与股静脉交汇处暴露,然后对大隐静脉的主干游离出来,并将股外、内侧的静脉分支切断结扎后对阴部外静脉、旋髂浅静脉以及腹壁浅静脉进行保留。于大隐静脉及股静脉交汇点的1 cm部位大隐静脉切断后行近端缝扎操作,从远端向下进静脉剥离器插入后沿静脉逐步向下进行推进,直到剥离器到达患肢踝关节前向上的2 cm处,将皮肤切开后对大隐静脉分离并切断,经剥离器引出后缝扎远端。把近端捆扎于剥离器的头部,然后于股部内侧对剥离器实施牵拉,使得大隐静脉的主干得到一次性的剥离。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操作中,如果推进剥离器的时候受阻,需要于皮肤外对其头部进行触膜,并在相应部位另外作一个小切口,使得该处静脉显露并切断,然后再将剥离器引出对近端的大隐静脉剥离。以次方法一直向下对大隐静脉的主干进行依次剥离,一直持续到踝关节,进行5 min的压迫止血。如果患者膝关节下浅静脉严重迂曲,可在术前对其进行标记,然后借助手术尖刀对该处的皮肤刺破并作0.2~0.5 cm的缺口,借助蚊式血管钳拉出曲张静脉,一边借助两把血管钳于皮肤外对迂曲静脉进行交替缠绕抽剥,直至最大限度拉出后切断并于近端结扎,以免出现皮下出血。以此方法对曲张的浅静脉进行多点剥除,无需缝合点状的小切口,只需压迫止血即可,以此降低周围组织损伤,同时又能够避免术后发生皮下血肿。

如果患者曲张静脉直行、较长,直接给予点状缝扎,采取7号丝线于静脉的一侧进针后穿过静脉的深面,然后紧靠静脉另一侧出来,两针间放置纱布粒保护皮肤后并将丝线拉紧打结,确保曲张静脉彻底闭塞。若采取此方法行多点缝扎,则结扎间隔要控制在2~3 cm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点式剥脱应该尽量避开患者患肢皮肤的溃疡部位,尤其是溃疡面积大的患者,采取上述的点状缝扎效果十分显著,以免溃疡皮肤再次受创。此外,点式剥脱不需要作较大的切口则能将曲张的静脉进行剥离,术后只需采取弹力绷带从患者患肢足踝部一直加压包扎到大腿根部即可,可适当将患肢抬高,并且在术后2 h就可以指导患者在床上行跖屈运动训练,术后第2天即可下床活动,3 d后进行换药,将点状额缝扎线拆除,术后7 d将弹力绷带解除并换穿弹力袜即可[2]。

2 结果

80例手术患者手术时间最短是60 min,最长是90min,平均是(66.0±5.0)min;术中最大出血量是 42.0mL,最小是 22.8 mL,平均(30.6±1.0)mL;术后 80 例患者均未发生皮下淤血,且恢复均非常好,患者的患肢酸胀不适、溃疡、麻木等临床症状均消失;无任何前神经损伤、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出现;无复发。

3 讨论

在外科临床上,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属于下肢血管病变之一,大多因静脉壁较软弱以及瓣膜缺陷、静脉内压以上上升等原因致病。通常情况下,静脉瓣膜与静脉壁与人体的心脏距离越远,其强度就会越差,而静脉压力则恰恰相反,所以患者小腿部位的大隐静脉曲张比大腿部位更严重、更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肢静脉迂曲、曲张以及伸长等,如果救治不及时,交通瓣膜遭受破坏后会引发一系列的下肢疼痛、酸涨不适以及肿胀等。当进不断发展后可出现患肢局部血液瘀滞,导致组织的营养不良而引起患肢皮肤瘙痒、萎缩、以及湿疹、脱屑等,甚至出现浅表溃疡,增加手术治疗的难度[3]。

在该组研究中,80例患者采取点式剥脱及点状缝扎手术进行治疗后,手术时间较短,术中的出血量非常小,且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任何并发症就复发情况出现。可能是因为:①术中无需对患者的旋髂浅静脉以及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进行分离切断,增加了手术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另外,采取点式剥脱手术的切口非常小,通常低于0.5 cm,因此无需对皮肤进行缝合。这样能够显著缩短手术的时间,使得出血量降低,同时也降低对患肢组织到来的创伤,而且有效避开了皮肤溃疡部位,以免其出现再创伤,这样一来使术后恢复的速度显著加快。②点式剥脱手术可以彻底抽剥曲张的静脉,加之点状缝合使得静脉血管有效阻断,避免发生血栓形成,与此同时,患者无任何局部血肿、淤血,使其痛苦减轻,加之切口小,有效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提升了手术效果[4]。

综上所述,点式剥脱加点状缝扎对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高。

[1]尚立新,张一博,石红晓,等.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静脉炎早期手术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6(7):43-44.

[2]王辉,朱宝霞,石林.再手术治疗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24例临床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10(7):50-51.

[3]沙明义.探析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5,22(20):94.

[4]刘存德.点式剥脱加点状缝扎在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15,44(8):115-116.

猜你喜欢

点式单纯性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无锡新吴区驻点式执法 开展城市安全集中整治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点式后备模式设计简析
基于超快激光技术的半球谐振陀螺点式修调方法
点式ATP模式下列车追踪间隔计算的探讨
保持直销的单纯性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月经不调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