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忽视的劳动

2018-01-09文丨风泠图丨妮骅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7年12期
关键词:代工分工社会化

文丨风泠 图丨妮骅

被忽视的劳动

文丨风泠 图丨妮骅

■千人一面最是无趣,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一个话题,千种声音,一切有趣想法和鲜明观点都可以在这个互动平台上恣意发声。观点激荡、错落纷杂之态,即我们智慧萌芽之时。

从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劳动征服一切”,到当代名人口中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劳动的赞美不胜枚举。

马克思说,劳动让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他还认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以达到人类生存乃至生活的方式。自然界供给人类富足的资料,人类通过劳动将其转化为物质资料或精神资料,来满足人类的繁衍生息。人类劳动与蜜蜂筑巢、蜘蛛织网的最大区别,并不在于人类有多么心灵手巧,要知道蜜蜂或蜘蛛的筑巢、织网技术比人类精湛得多;而是在于,人类在劳动之前就已经在头脑中将其构思出来。所以,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春耕夏收,仓廪实而人类得以温饱。劳动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卢梭所言:“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然而,作为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劳动却没有想象中的美好与享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悯农》道尽此中艰辛。尽管如此,劳动仍是人类世代沿袭传承的能力。

不管是纺纱成线,还是伐木成屋,劳动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而需要不断地学习。因此,卢梭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从人类用手把第一块石头做成刀斧,继而筚路蓝缕,通过劳动一步步创造出今天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在这个过程中,劳动的形式和工具,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茹毛饮血时代,人类用双手作为工具,为生存奋斗。穴居火食时代,人类解放了双手,有了石制、骨制器具,开始了原始的狩猎与耕种。部落时代,人类的狩猎、耕种与养殖已经逐渐成熟,劳动本身也随着一代代的继承、学习、创造而变得更加不同,更加多样,更加细致。于是,狩猎、养殖、耕种之余,出现了纺纱织布、冶金制陶等手工劳动。语言随着劳动过程被创造出来之后,又形成了艺术劳动与科学劳动。

茹毛饮血时代的简单劳动是每个原始人都必须掌握和学习的,随着人类对劳动工具的不断升级改造,不仅劳动的种类变得纷繁复杂,还出现了劳动分工。天地分阴阳,人类生来也分男女。基于生理差异,男女的身体素质在平均水平上有所差别,男性凭借生理上的力量优势多进行狩猎劳动,而女性凭借身体的灵活性多负责采集和照顾后代。因此,人类从茹毛饮血时代开始,就形成了基本的自然劳动分工,世代延续下来,就慢慢形成了“男耕女织”的传统劳动分工。

从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到食不厌精的现代社会,人类经过长期的繁衍生息,从生存到生活,滋生了更多的欲求,正所谓“饱暖思淫欲”(淫,更多的)。为了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量的生存需求与质的生活需求,人类的劳动分工从自然分工走向了社会分工,以此提高劳动效率。于是有了人们根据当地自然资源进行独立的、专门化的劳动,比如靠山吃山的猎户,依地耕地的农民,靠海吃海的渔民,等等。

基于性别差异而形成的性别分工,与根据不同社会经济活动而形成的专门化、独立化的社会分工,都有其劳动类别,并且其中有一些劳动类别往往被人们忽视了,其一就是家务劳动。

随着劳动分工的细化,家务劳动既是基于性别的传统劳动分工,又是社会化的分工。因为家务劳动是区别于有酬的雇佣劳动的无酬劳动,或者说大部分的家务劳动是由家庭成员自己承担的无酬劳动。

家务劳动是为满足居民个人和家庭成员的物质生活和日常生活,以及精神生活需要所进行的自我服务性的无酬劳动。一直以来,家务劳动主要由家庭成员中的女性成员,如妻子、母亲完成,丈夫或父亲则主要担当养家糊口的角色,形成了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劳动性别分工格局。然而,女性的家务劳动付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被社会、家庭成员乃至家务劳动者本人所忽视。

忽视并不是指家务劳动量的减少,而是指对家务劳动的价值的轻视。一个朋友和我说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他家在东北,家里的活都是妈妈在做,偶尔爸爸会帮帮忙。然而,他爸在外面和人唠嗑(指闲谈、侃大山)时从来不会说这个,也让我朋友不要在外面说他有帮老婆做过家务。两个字:丢脸。他还记得,以前去别人家做客,一般都是女性在厨房做饭,而一帮大老爷们在客厅里侃大山,说起女人时都用做饭带孩子来指代。在小孩子的眼中,父亲的形象总是高大威武的,母亲的形象则是矮小的,因为父亲是养家的人,而母亲只是在家里做饭洗衣服的。甚至,有些女性对社会这种既有的价值忽视自我接受,也不认为家务劳动具有多大价值。她们会自嘲地说:“我就是一家庭妇女!”这话无不显示了女性自己对家务劳动价值的轻视。

随着劳动分工的细化与生产方式的变革,资本主义发展下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女性走出家庭私人领域。同时,为了满足家庭对家务劳动的需求,出现了专门的家政工,家务劳动者从封建时代的家属、女仆变成了一种专门化的劳动,即家务劳动社会化。即使是家务劳动社会化了,现在从事专门化的家务劳动的人也依旧处于被忽视的境地。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承担者是越来越多的家政工人,俗称保姆、钟点工。而这些对于家庭生活而言非常重要的劳动服务提供者,多是受教育水平不高的女性,她们有的来自偏远的农村,年龄尚小,有的是城市里的下岗女工。她们在进行家务劳动的过程中,不仅要提供物质劳动,还需要提供服务性的情感劳动,然而拿的工资却不够城市工资的平均水平。她们在劳动过程中的感受、安全保障以及尊严,都被社会不同程度地忽视了。这种被忽视的劳动、劳动者被忽视的价值和不利处境,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

家务劳动社会化与女性走出家庭关系密切。最初的家务劳动社会化的变革来自社会化大生产对女性劳动力的需求。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金融危机造成就业岗位的不足,让女性回归家庭、腾出就业岗位给男性养家的言论也一度甚嚣尘上。

所以说,家务劳动被忽视的背后,存在着一种性别的不平等。也许,性别平等之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女性作为产业后备军被资本和国家动员着,来往于家庭与劳动力市场之间。

如果说家务劳动是自然劳动分工中被忽视的劳动类别,那么家庭代工则是社会分工中被忽视的劳动类别。

家庭代工是工厂制度的补充工作制度,进行这种劳动的多是家庭主妇。因此可以说,家庭代工是家庭化的劳动。这种家庭化的劳动以前多是农村居民农闲时的副业。土地从来不能养活农民,更谈不上致富,所以,农副业结合成为农民创造出来的劳动方式,以养家糊口。所以,原始的家庭代工是发生在前工业社会的生产组织方式:一方面,商人雇主可以依据市场变化,通过订单和价格应对风险;另一方面,代工者本身不用接受工头的严格管制,又可以动员家庭成员参与劳动,赚取更多的收入。因而,虽然工厂制度普及,却仍然没有发生马克思所说的家庭代工被工厂制度完全取代的现象。

现代的家庭代工伴随全球化生产重组,以及资本的逐底竞争而重新焕发生命力。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资本的积累,而资本积累是以剩余价值生产为前提的。为了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的再生产,于是随着物流运输的技术进步,有了市场在欧美中心国家、工厂在亚非边缘国家的全球化生产链条。家庭代工就是这个生产链条中最末的一环,目的在于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因为家庭代工是在家庭空间进行的分散的劳动,这种劳动没有工厂劳动的管理制度和明显的劳动关系,但其劳动成果是社会化的,所以是被家庭化的社会劳动。

参与代工的家庭劳动者有很多,基本上是家庭妇女、老人、小孩等群体,他们或是没有能力进入劳动力市场(教育水平、身体素质等人力资本等方面的原因),或是没有机会进入劳动市场(需要照顾家庭,没有时间等家庭分工策略等方面的原因),所以选择家庭代工赚取收入。又因为家庭代工是分散化的劳动,没有办法进行严格的管理,所以其

劳动对象多为简单的手工劳动。因此,这种家庭代工的劳动被

宣传为附属的、补充性的劳动,以降低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合理化其劳动状况。而从事这类家庭代工的劳动者们因为各种理由接受了这种劳动,以及劳动背后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国家也因为家庭代工的家庭化的劳动性质,难以进行有效的规制。所以,在被刻意忽视的社会背景下,它继续发展着。

因为家庭代工低廉的劳动价格,从事这类家庭代工的劳动者们为了赚取足够的收入以满足生活需求,大多都进行着长时间的高负荷的劳动,以量“取胜”,这也是劳动者们践行的另一种“多劳多得”。这类代工者与家政工人类似,都处于劣势。这类劳动背后不仅是国家制度设计的缺位,更多的是制度性与结构性的不平等。

无论是家务劳动还是家庭代工,相对于现今的工厂劳动来说,都可以称为非正规劳动。全国乃至全球的非正规劳动比例都有上升的趋势。其中一个原因是生产方式的变革,另一个是新的劳动形式的出现。网络技术的发展让平台经济大行其道,出现了很多网络兼职、全职者,更衍生出很多新的劳动类别。

而这类劳动,不管是社会化的家务劳动,还是家庭化的社会劳动,都隐藏着一对劳动关系: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与社会阶层较高的购买劳动者。比如,家政工对应雇得起家政的中产及以上家庭;家庭代工对应代工老板;网红对应打赏观众。这彰显了越来越大的社会阶层分化的趋势。不管从劳动价值、劳动者处境,还是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这类被忽视的劳动都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猜你喜欢

代工分工社会化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陈时中抛出“代工议题”
从分工层次来理解消灭“分工”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
OEM的危机与转机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三星开设芯片代工业务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