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也是”挑战潜规则

2018-01-08

环球时报 2018-01-08
关键词:潜规则遭遇受害者

英国广播公司1月7日报道,原题:“我也是”运动将蔓延至中国?中国终于迎来“我也是”时刻。北航女博士罗茜茜通过微博实名举报,称12年前她在该校就读期间曾遭一名教授性骚扰。一天内该帖被阅读300万次并引发有关性骚扰的激烈争论。北航随后宣布展开调查。

如今在美国生活的罗女士表示,全球数百万人参与“我也是”运动,公开遭受性骚扰的经历。但直到现在,该运动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并未像国外那样引人注目。即便罗举报后,仍没太多其他女性站出来。

分析人士指出,罗在公布遭遇前已精心安排行动。她与其他遭该教授性骚扰的女性联络并收集大量证据,然后才举报。这种做法并不易被其他女性效仿。中国没有关于性骚扰的全国性法律,学校和职场也缺乏应对该问题的适当机制。若不像罗这样精心计划,检举行为或将石沉大海。

许多性骚扰受害者都担心没人相信自己的遭遇。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性骚扰常被称为“潜规则”。该说法表明许多人普遍接受一种观念:相关女性是为获取未来好处而乐意顺从。女权观察家表示,“潜规则”含有指责受害者的意味,忽视受害者遭到权势人物摆布的现实。这令许多受害者更担心自己的发声会被置若罔闻。

在西方,“我也是”运动始于娱乐业,然后蔓延至体育、政治等其他领域。而在中国是始于大学,因为许多年轻网民是大学生或受过高等教育。罗站出来前,其他大学一些毕业生已在社交媒体上公布自己的遭遇,但与罗不同,她们大都匿名。

广州性别教育中心的调查发现,近七成大学生表示受过不同形式的性骚扰,但半数以上人选择沉默,大多数表示检举对自身没任何好处。专家表示,在中国,教授和学生之间的权利严重不对等。“激怒”教授或将危及自己的学术生涯。▲

(作者格温妮丝·何等,丁雨晴译)

猜你喜欢

潜规则遭遇受害者
当代女生交友潜规则
预防遭遇拐骗
短文改错
遭遇野人
潜规则
自作自受的“全民潜规则”
潜规则之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