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水平与资源环境压力脱钩分析

2018-01-06傅春雷柠菡程浩莫寓琪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22期
关键词:环境压力排放量弹性

傅春+雷柠菡+程浩+莫寓琪

摘要: 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烟(粉)尘排放量和SO2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作为资源环境的代表性指标,采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2008—2013年江西省各地级市城镇化水平与资源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西省城镇化过程中在工业废水和烟(粉)尘排放方面控制较好,二氧化硫及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方面表现略差;各指标脱钩弹性值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而降低资源环境压力的关键在于城镇化过程中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布局,增加第三产业比例、提高污染处理水平及回收利用技术。

关键词: 城镇化;资源环境压力;脱钩;江西省;城市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污染处理;回收利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 F32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22-0329-05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十大目标任务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第1次写入其中,说明生态文明建设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在规划中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明确提出提高生态环境的要求。如何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建设新格局,这是未来须要研究的重点难题。在城镇化率提高过程中,城镇人口數量及工业规模会显著增加,将会导致更多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粗放型城镇化会对资源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注重资源节约及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是城市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外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的增长给资源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Al-Kharabsheh等研究发现,在南约旦地区干旱及半干旱气候地区的快速城镇化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1];Cole等研究发现,较高的城镇化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而人口的增加与二氧化硫排放量表现为“U”形关系[2];Shahbaz等对1970—2011年马来西亚城镇化对二氧化碳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二者呈倒“U”形关系[3];Peters等在美国德克萨斯州附近淡水河流环境中发现,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鱼类体内含有较多的泡沫、塑料颗粒,摄入了较多的微型污染物[4];还有学者分析了2008、2011年某湿地公园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格局证明城镇化进程直接导致金属富集和污染[5]。国内同样有相似研究结果,例如蒋洪强等研究发现,城镇化增长的同时,生活污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产生量、氨态氮及硝酸盐氮排放量、CO2排放量、垃圾清运量均表现为上升状态[6];张胜武等研究发现,干旱区陆河流域的城镇化对水资源环境存在胁迫作用[7];谢小进等对上海市城市化水平与土壤重金属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近郊重金属含量基本高于远郊[8];安瓦尔·买买提明等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图什市1990—2008年的城市化与大气环境污染数据建立关系模型,详细分析了城镇化带来的大气污染效应[9]; 杜江等将我国6类污染 指标与城镇化水平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4类污染物与城镇化水平呈倒“U”形关系,2类呈正“U”形关系[10]。但是,目前关于江西省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关系的定量研究较少,本试验借鉴常用于评价经济与资源环境关系的脱钩核心理念,用于分析新型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关系的定量研究,当环境压力及资源消耗的速度低于城镇化 增加的速度即为脱钩,意味着城镇化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反之,则是粗放型的城镇化。

1 研究理论基础

1.1 评价方法

脱钩理论(decoupling)最早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提出,主要用来研究农业政策与贸易和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11],定义为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关系的断开。脱钩概念后来被世界银行引入到资源环境领域[12],定义为去污染化过程。Tapio分析欧盟二氧化碳与GDP的脱钩关系时将脱钩状态定义为八大类,构成了更加详细的判定方法[13],国内学者将脱钩理论应用在能源CO2减排和土地利用领域,取得了有意义的结果[14-15]。目前对城镇化规模扩大造成资源占用及环境压力增大的研究较少,采用脱钩理论分析我国城镇化对资源环境影响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本试验试图借助脱钩理论的核心理念来探索城镇化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城镇化过程中资源环境压力测度方法,进而研究江西省不同区域资源环境压力的差异。

目前的脱钩模型主要有3类,分别为OECD脱钩指数模型、基于IPAT方程的脱钩指数模型、Tapio弹性分析模型。OECD组织提出的脱钩模型有简单易用的优点,方法推出后被广泛用于多个方面[16-17]。IPAT方程是用于研究经济对环境冲击影响关系的著名公式,陆钟武等基于此方程,通过计算资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脱钩分析方程[18]。Tapio弹性分析模型最早是测算欧盟二氧化碳与GDP的脱钩关系,根据指标与结果的不同形成8种形态,可以详细分析一段时间的脱钩情况,后被广泛引用至碳排放、土地与经济等方面的脱钩研究[19-20]。

1.2 模型构建

城镇化指随着工业及经济推动,主要产业由农业转变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过程,城镇人口的持续增加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本试验借鉴Tapio脱钩的核心思想,采用人口城镇化率与资源环境指标构建资源环境脱钩弹性模型:

式中:T表示某种污染物的脱钩弹性指数值;P表示污染物排放量;UR表示人口城镇化率;%ΔP表示该 种污染物排放量的弹性值;%ΔUR表示考察人口城镇化率的弹性值;ΔP、ΔUR分别表示考察期间该种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量和城镇化率的增长量。

并在原有基础上设置工业结构脱钩指数(ST)及技术脱钩指数(RT):

式中:TP表示污染物产生的总量或资源消耗总量。结构脱钩弹性值反映城镇化过程中地区高污染企业的控制情况,技术脱钩弹性反映污染治理、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的进步指数。

1.3 脱钩判定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境压力排放量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故障状态下纯电动汽车环境压力及海拔高度估算方法
黑龙江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可替换牙刷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
——《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第Ⅱ部分)
江苏省火力发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