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探索

2018-01-05吴学政

新闻爱好者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教育

大学生安全管理和教育一直是高校改革和运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从安全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高校在安全理论和实践的宣传教育效果上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变革。吴伟编著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2014年8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详细列举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多类型安全问题。该书从第一章开始,就以生活学习安全、财产安全、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安全、性心理安全、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安全、突发事件安全、户外活动安全急救、社会实践安全、个人行为与国家安全等全方位地介绍了安全教育中的十种安全类型,通过安全问题的说明、举例和处理方法来提高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关注和重视,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近年来,“互联网+”成为各行各业各领域改革创新的关键元素,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的创新探索中,互联网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创意和方向。

首先,“互联网+”转变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路,丰富了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安全教育教学课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安全类教材为内容进行教学活动,而在“互联网+”加入后,互联网上的各种安全事例和理论共享都可以作为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中的鲜活素材,给予大学生充分的警示,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在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的整合上表现出了多元化的形式,引入到课堂中,可以让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从而提高安全教育的趣味性,充分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喜爱。“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应该加快教学模式的转变,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环境变化,在安全教育教学中采取大学生更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方式,因势利导来有效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宣传效果。“互联网+”在推动大学生安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作为安全教育教学的直接传播者,安全教育工作者要在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上得到更多的训练和提升,并加快熟悉互联网思维方式,掌握必要的互联网技术,紧跟时代,更好地将安全教育教学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互联网+”加快了安全信息的传播、提高了教育效率,突破了安全宣传中的时空限制,让安全教育教学能够随时随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在“互联网+”时代下,新旧媒介的多元化竞争发展全面提升、拓展了信息传播和教育宣传的效率和范围,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中,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传播可以在教师和大学生之间形成一个随时随地联通的桥梁,让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内容都能够集中到网络平台上,并传播到大学生的网络终端中,提高安全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质量。最重要的是,“互联网+”的联动影响能够让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和知识的层面,而是能够在具体的安全部门和安全管理实践中,对安全教育的各个方面展开虚拟的体验和演练,让安全宣传教育能够给学生更切身的体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各类不安全行为的实施,让学生在不安全环境中也能够及时反应,善于通过求助和安全策略实施来保护自身安全。

最后,“互联网+”推动了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的信息化转型,逐步实现了高校的安全教育教学的智能化、专业化和系统化。“互联网+”是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信息化转型的重要元素,在技术上,互联网让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技术元素增多,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网络平台来增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和实施,确保大学生都能够在安全教育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在教学上,互联网丰富了教学手段,让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堂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设备的帮助下得到更好的呈现效果,收到互动效果;在安全教育工作的联动上,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学校、社會、公安、消防、社区等形成了紧密关联的安全教育共建单位,让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实践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切实提高了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也给大学生的安全带来了新的隐患,比如互联网虚假信息、网络诈骗、社会消极舆论、个人信息泄露等。因此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中还要根据互联网时代的新现象和新特征来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帮助大学生提高甄别意识,坚定自身正确的、健康的思想理念,面对网络上的危机和陷阱都能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熟练应用安全知识和经验,更好地保障自身在网络上的安全。

(课题项目:2017年度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长效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GS056XKT1713)

(吴学政/硕士,南京邮电大学助理研究员、消防科科长;殷云林/硕士,南京邮电大学助理研究员、保卫处处长)

猜你喜欢

互联网+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