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培育与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研究

2018-01-05管琰琰

新闻爱好者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人文核心

高职语文是培养高职学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随着要求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传统的高职语文课程已难以适应这一要求。李文锦编著的《高职语文(第二版)》(2014年8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打破了现行教材的固有程式,分语言交际、应用写作、阅读欣赏三大模块,从核心素养相关内涵入手,分析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策略,提出应从语文技能的训练,强化听读写等知识技能、课程体系等方向改革,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语文素质取得实质性的提高。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高职学生素养应顺应社会发展,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及社会发展要求。高职语文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来构建新型课程标准。信息时代,核心素养是学习知识而形成的一种素养及习惯,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以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的高职语文课程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知识素养,提高其利用语文知识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的高职语文教育改革,能够积极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核心素养是人们利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适应不可预测境况的人性能力及高级能力,是以复杂交往和创新思维两种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核心素养的复杂性、跨领域性、综合性及时代性等都较强。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可知,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高职语文教学能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培養和提高其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

高职语文教育存在被忽视的问题。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便是语文。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并未重视语文课程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的作用。当然,这种境况同高职教育模式不无关系。高职院校采用的多是2+1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仅有2年,在外实习1年,导致大量语文课时被缩减,甚至取消开设语文课程。加上教育部对高职院校开设语文课程没有硬性要求,这些都造成了高职院校不够重视语文教学。但是,实践表明这种忽视语文课程的做法是错误的,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只是专业能力,也与人文素养有极大关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如果高职学生阅读能力差,语文知识贫乏,不仅会影响其理解专业知识,阻碍专业知识的学习,还会影响其表达能力、沟通及交际能力等的发展,而这些能力正是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高职语文教育存在忽视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问题,这是高职院校的共有特征。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教师的数量并未明显增加,在人才引进上,高职院校引进的几乎都是专业教师,用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语文学习被边缘化,语文教师队伍力量极为薄弱。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的,因计划招生时期,中专院校招生人数受限,学生相对较少,所配置的语文教师也不多,且年龄都相对较大。而升格为高职院校后,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师资严重匮乏,甚至语文老师转授其他学科。

高职语文课程改革要改变以知识技能为目的的课程目标。高职语文传统教学目标是知识学习,而现代教学改革强调的是能力、素质和知识的全面融合,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应用知识的能力及实践能力。高职教育应以做人、做有文化的职业人为教学改革思路,改变以知识技能为教学目的的现状。以提升职业能力和人性发展为改革支撑点,探讨语文教学改革,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应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重要改革内容。高职语文课程改革是构建语文课程的动态体系。首先是开设人文教育,将人文与科技统一起来,以推动高职学生应用语文知识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高。其次是开设应用语文,以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如开设语文实训课等。同时改革教学模式,实行多元化语文教学,如合作教学、情景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要求高职学校高度重视语文课程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构建语文教学体系,丰富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为上海市级精品课程建设培育项目“高职语文课程建设”,项目编号:KYPY065)

(管琰琰/硕士,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人文核心
人文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人文绍兴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人文社科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