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8-01-05刘书德

学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实践操作教学氛围创新能力

刘书德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当今面临的重要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全程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课堂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创新能力;教学氛围;实践操作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1-00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1.040

创新能力就是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综合能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氛围,不断优化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将创新意识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中,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认为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创新意识形成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学生只有在和蔼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才会敢问、想问、会问,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第一,注重爱心施教,强化师生互动。在教学中我对每一位学生都倾注满腔的爱,使学生充满信心,积极向上地学习,在师生互爱中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愉悦地参加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第二,倡导师生平等,拉近师生距离。上课时我能放下架子,语言和蔼可亲,自然幽默。第三,多为学生点赞,培养学生自信。根据学生喜欢表扬的特点,对学生学习的表现进行积极地评价。例如,当学生做这样一道题:“王师傅要把一根木头锯成相等的5段,每次需要3分钟,一共需要多少分钟?”由于学生在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时,对自己的双手情有独钟,喜欢用自己的手指帮忙计算。所以,马上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5段好比我的一只手有5个手指,5个手指间有4道缝,相当于王师傅把木头锯成5段,需要锯4次,一次需要3分钟,一共需要的时间就是:3×(5-1)=12(分)。我即刻进行表扬:“你的想法很独到,老师为你点赞。”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肯定,进一步激起他们创新的动力。

二、调动学生全程参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生的感性认知要多于理性认知,形象思维要多于抽象思维。根据这一特点,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師要注意提供机会,以学生为主体,由浅入深的让学生主动参与,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以及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以及数学思维方法的提炼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家”的思维过程,从而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时,怎样把圆柱体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只有把平面图形转化为已知的平面图形的知识经验,很大一部分学生无从下手,这时候我通过一些提问来激活学生的认知观念。问题:(1)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2)圆柱和圆的联系。引导学生大胆联想、猜测、动手操作,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大多数活动组与教材的方法一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组提出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侧面积的一半×半径(也就是把拼好的长方体以圆柱体侧面的一半为近似的长方体做底面放置)得到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即:v=2πrh÷2×r=πr×r×h=πr2h。这位学生的想法太有新意了。在这一过程中,我没有急于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而是通过引导来使他们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的情绪高涨,增强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加强课堂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的创新还存在很大的直观性,也就是说他们的创新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具体、直观的演示或通过实验操作才能进行。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先让学生按课本上的方法动手拼一拼,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再提出是否还有其它推导方法?再让他们通过分组实践操作,给出足够的时间去操作探究,各小组都投入到紧张的“创造”活动之中。一种又一种的推导方法在他们动手动脑中诞生了:有的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进行推导;有的用一个等腰三角形沿高剪开,再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推导等。我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加以表扬、给予鼓励。这样,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说操作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教师还要适当、充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先进.在探索过程中形成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浅谈课堂教学要切实抓好的几个转变[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9):220.

[2] 刘克辉.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J].考试周刊,2008(3):65.

[3] 肖光涛.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00(10):32.

[4] 王猛.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内容设计与开发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实践操作教学氛围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在电类实践操作课程中对士官学员安全及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创新思维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