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护理效果观察

2018-01-05徐燕林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盆腔炎包块灌肠

徐燕林

(湖北省英山县人民医院,湖北 黄冈 438700)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护理效果观察

徐燕林

(湖北省英山县人民医院,湖北 黄冈 438700)

目的 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盆腔炎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10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0人。两组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盆腔炎治疗,经过优质护理后,其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中西医结合;盆腔炎;护理

盆腔炎即盆腔炎症,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盆腔腹膜以及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的炎症。女性的生殖系统具有自身防御能力,在正常情况下,有抵御细菌入侵的能力。而当女性自身的抵抗力下降时,或由其他原因导致女性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盆腔炎就很容易发生了。盆腔炎的治疗是一个漫长而持久的过程,治疗后的护理工作更是关系到病症是否复发的关键[1]。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2016年2月之间收治的盆腔炎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22~51岁,平均(35.23±3.12)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3.15±0.23)年。腹部胀痛者35例,腰部坠胀者20例,痛经者17例,经前头痛者8例,带下异常者44例,经前乳胀者20例。妇科检查:可触及包块者30例,附件有压痛者41例。超声检查提示:伴盆腔积液者37例,有盆腔混合性包块者30例。治疗组患者年龄21~50岁,平均(35.31±3.05)岁。病程2个月至12年,平均( 2.79±0.32)年。腹部胀痛者30例,腰部坠胀者24例,痛经者23例,经前头痛者11例,带下异常者41例,经前乳胀者18例。妇科检查:可触及包块者33例,附件有压痛者35例。超声检查提示:伴盆腔积液者31例,有盆腔混合性包块者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1.2.1 西药治疗

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 ml(0.5 g)、菌必治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g)、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200 ml(0.4 g),进行静脉注射,2次/天,连用5天,酌情用3至6个疗程。甲硝唑对厌氧菌有强大的抑制作用,为治疗厌氧菌的首选药物;第二代头孢菌必治对革兰菌有显著的抗菌性,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属繁殖期杀菌剂;乳酸左氧氟沙星属于静止型杀菌剂,抗菌能力强,抗菌谱广。

1.2.2 中药治疗:

(1)汤剂药方:运用当归四逆汤。此方是《伤寒论》中治疗阴肝经疾病的典型药房,基本配方是当归15 g、芍药15 g、桂枝10 g、炙甘草10 g、木通5 g、细辛5 g、大枣5枚,具有养血通脉、温净散寒之功效。阴寒较重者,加以小茴香10 g、艾叶10 g、生姜10 g、吴茱萸5 g;寒极化热者,减掉细辛5 g,加以蒲公英30 g、土茯苓30 g、蜀羊泉10 g、墓头回10 g;瘀聚成块型,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以丹参20 g、赤芍15 g、桃仁10 g。采用温水煎药,1剂/天,早晚两次,1-2周为一个疗程。

(2)灌肠药方:采用蒲公英、鸡血藤、鱼腥草、黄柏、三棱、苦参等药材,用温水煎药,取汁灌肠,200 ml/次,早晚两次,1至2周为一个疗程。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做好患者病房内的卫生工作,注意通风。叮嘱患者注意个人卫生情况,谨防感染。

1.3.2 观察组 采用优质护理,包括:药物护理、灌肠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护理等。

(1)药物护理:中医认为盆腔炎的主要病机是湿热挟瘀,即是由痰湿内阻、气滞血瘀造成的,因此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按时服药,并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灌肠护理:为避免尴尬,在灌肠前做好患者隐私保护工作。叮嘱患者在灌肠前排空大小便,采取左侧卧体位。在患者肛门处涂抹润滑剂,插管时动作轻柔,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做好患者的情绪安抚工作。

(3)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因病情反复,导致心情烦躁焦虑,适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多交流,了解患者的顾虑,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帮助患者建立一定能治愈疾病的信心,情绪上给予一定安抚。

(4)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该病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降低痊愈后再次感染的几率。嘱咐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适当增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5)输液护理:科学使用静脉滞留针进行输液,减轻患者痛苦。做好滞留针及用药的宣传,减轻患者思想负担。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保证患者安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实验中,观察组经过特殊护理干预后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对比

3 结 论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具有病情顽固、易反复、难治愈的特点。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既能治标又能治本。通过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该病的基本知识与病后护理,能消除患者恐慌,提高依从性[2-4]。本次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采用优质护理后,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对盆腔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疗效显著。患者在经过优质护理后,满意度提高,有助于达成治疗目标。

[1] 张海艳.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护理效果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16(06):2287.

[2] 陈 敏.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护理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4(27):1255-1257.

[3] 代吉才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盆腔炎100例观察及护理 [J].新疆中医药.2012(30):51-52.

[4] 赵顺玲.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208.

R711.33

B

ISSN.2095-8803.2017.26.165.02

猜你喜欢

盆腔炎包块灌肠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子宫内膜癌一例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异位巨大囊性包块蒂扭转1例超声表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