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断扩大“朋友圈”:中国记协对外新闻交流的创新变化

2018-01-05戎昌海

中国记者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中国记协新闻界朋友圈

□ 文/戎昌海

2017年11月11日,中国记协与越南记协在河内共同签署两国记者组织交流合作协议,中国记协的对外交流工作又谱新篇。今年是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长期以来,中国记协的对外新闻交流和宣传工作,作为我国公共外交和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配合国家总体外交方略和外宣布局,为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服务国家工作大局

根据中国记协章程,记协的工作任务之一是“贯彻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发挥记协的独特作用。广泛发展同国际、区域性新闻团体和各国新闻界之间的友好往来,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与合作;加强同常驻我国的外国记者的联系,帮助他们开展正常业务工作。”为此,中国记协下设有国际联络部,专门负责与外国新闻界的交流与沟通。国际联络部下设欧洲处、亚洲处、西亚非洲处、美大处、综合处,主要职能有:负责执行政府对外签订的文化合作协定中有关新闻记者交流条款;发展与外国新闻组织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安排接待外国新闻团和新闻记者来华访问、采访,组织新闻代表团出国访问;做好常驻中国的外国记者的工作,为其安排参观访问活动;组织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与联合国新闻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一些国际性新闻机构联系发展合作关系;参加党的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政协每年两会新闻中心工作等。

目前中国记协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界保持着定期或不定期的友好交流关系。中国记协前常务副主席郑梦熊指出:“要做新闻界想做但由新闻单位出面做又有困难的工作,做社会各界希望新闻界做又没有条件组织新闻界做的工作。”这精确地概括了记协对外交流工作的独到之处。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中国记协的前身——成立于1937年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们用他们手中的笔,向世界介绍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不朽篇章;用他们的人格魅力影响外国同行为中华民族的不屈斗争呐喊助威。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记协在艰苦的条件下,通过国际记者协会、世界新闻工作者会议等平台,广泛联络各国新闻工作者,为新中国开创外交新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80年来,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们灵活运用记者外交、媒体外交、新闻交流等独特的公共外交途径,积极服务于“大外宣、大外交”政策,成为中国大国外交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澄清谬误、增进理解,展示开放自信中国形象,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是中国记协对外交流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比如,瑞士是收留所谓“西藏难民”最多的西方国家,达赖又多次到访瑞士,很多瑞士人对中国西藏有不少误解。2002年,中国记协邀请瑞士新闻俱乐部执行主席麦当率领由瑞士各大报总编辑和副总编辑组成的瑞士新闻代表团来华访问11天。访问结束时,麦当兴奋地说:“11天的见闻,胜过11年的耳闻。”2003年瑞士新闻代表团再次来访时,中国记协安排他们访问了西藏。在丰富而宽松的采访活动中,代表团成员亲眼看到了真实的西藏。在离开西藏时,代表团成员们表示,在瑞士有人说西藏文化正在灭绝,但是事实正好相反。

从2014年开始,中国记协会同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联合开展中英文双语《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编写工作。《报告》利用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全面客观地介绍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状况,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我国新闻媒体发展环境愈加开放、媒体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增长迅速、媒体改革与融合发展扎实推进、新闻队伍建设常抓不懈的良好形象。

二、加强外国记者沟通联络

中国记协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努力做好外国记者的服务工作。为了及时回应驻京外国记者对热点问题的关切,提供真实可靠的资讯,中国记协于2008年11月创办了“新闻茶座”这一项品牌活动,并逐渐成为记协向外国驻京媒体提供新闻素材及背景吹风的重要平台。“新闻茶座”每月举办两期,邀请政府官员、知名专家及学者就时下普遍关注的国内、国际话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出席记者的提问。“新闻茶座”自举办以来,紧扣时事热点,主动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先后推出“中国梦”“一带一路”“解读十九大精神”等紧扣时事热点的系列“新闻茶座”,通过及时提供大量、详实和准确的信息,对热点问题进行深度解读,深受外国驻京记者欢迎。

中国记协还不定期举办联谊、联欢活动以及现场参观等活动,扩大了同外国记者的接触,广交深交朋友。在北京奥运会、庆祝国庆60周年、上海世博会、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等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前,中国记协还会通过举办座谈会或走访外媒驻京记者,了解他们的采访需求及对于接待记者方案的建议等,提高相关活动新闻中心记者服务的精准度。

由于和国内外新闻界的密切联系,中国记协也经常被赋予接待外国记者或记者团来华采访的任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记协参与接待了50个发展中国家的185名记者分3批在奥运期间来华采访。2009年国庆60周年活动期间,又参与接待了来自亚非拉58个国家100名发展中国家新闻记者的任务。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记协不仅派出相当数量的工作人员常驻上海,全程参与上海世博会新闻中心外国记者服务工作,而且参与接待了约100名专程采访上海世博会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媒体记者。党的代表大会期间,中国记协多次牵头组建服务中外记者的新闻中心,积极组织面向境内外记者的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和集体采访;为境外记者联系采访党代表;开展外出采访、网络访谈等多种形式的采访报道活动;为采访报道党代会的境内外记者提供温馨舒适的工作环境、先进便利的采访条件和热情周到的服务保障。新闻中心各项工作受到境内外记者的好评。

以上的接待工作,我本人都有幸全程参与。在这些接待过程中,中国记协以专业、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外国记者的认可和尊重,也培养了他们对中国的善意情感。令我尤为感动的是,奥运会前后应邀来华访问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记者在访问前后纷纷表达了他们的感想和感谢。莫桑比克《时代》杂志体育部主编约瑟里诺留言说:很高兴中方能安排我们四大洲记者参观北京奥运有关活动,此次访华使我们了解到中国的今天,以及对明天的期盼。几内亚比绍《前进报》记者在留言中写道:通过这次短暂的访华我得出结论,真实的中国与一些西方媒体报道的中国完全相反,我们应该更多去了解真实的中国,并让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增进对中国的了解认识。

三、积极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记协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民间身份的特点和优势,利用“请进来”和“走出去”机会,积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2017年5月,以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胡孝汉为团长的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秘鲁和智利,深度解读习近平主席到访期间发表的政策主张,同时了解两国新闻界动向,进一步深化我与秘鲁和智利等国新闻界的友谊,拓展与拉美国家新闻交流。同时,中国记协多批次邀请外国新闻代表团来华访问,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主题,精心设计访问行程,通过安排领导会见、实地考察、专家座谈、与普通百姓交流等形式向外国记者宣传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和成就。2017年1月至11月,我们邀请了美国南加州大学传播学教授科尔、澳大利亚前外长卡尔、土耳其总理府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厄兹德米尔、约旦记协副主席达乌德、特拉维夫记协秘书长巴摩哈等率领的20多个外国新闻代表团来华访问,向其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梦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刻内涵,并实地考察中国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取得良好效果。厄兹德米尔表示,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中土新闻界建立直接的新闻交流关系有利于两国人民的相互认知和了解,将进一步深化两国的友好关系。

十九大期间,中国记协邀请来自“一带一路”27个国家的32位记者组织负责人来华参加十九大采访报道活动,成为采访报道十九大的外国记者中一支特别队伍。他们高度称赞十九大展示出的开放自信风貌,高度评价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通过亲眼见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亲身体验中国政治生活大事,向所在国家民众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保加利亚记协主席斯奈让卡·托多洛娃说,非常高兴参加中共十九大开幕会,在现场我能充分感受到大会开得非常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五年来各领域发展成就总结得非常客观中肯,彰显了大国领袖的气质和担当。巴基斯坦记者联合会执委扎海·阿拉姆说,中国之行让我亲眼目睹了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国。从十九大报告可看出,中国在科技、外交和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将把我亲眼所见写成报道,与巴基斯坦民众分享。他认为,在当今世界舞台上,中国展现了开放、负责的态度,这是一个世界领袖应有的态度。

“海阔天高东风劲,征程万里再扬帆。”党的十九大郑重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中国记协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强化对外联络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对外交流阵地作用,改进创新对外新闻交流机制,重点做好来华采访、访问的境外记者和新闻组织的服务交流,不断扩大国际新闻界的“朋友圈”。

(作者是中国记协国际部主任)

猜你喜欢

中国记协新闻界朋友圈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曹景行: 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如何秀出美丽新农村——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贺信的体会
凝心聚力书写伟大时代
——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专题
来自中国新闻界的清新之风——透视中国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阅读理解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