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研究

2018-01-04吴丽涛

武术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武术教学山西省高校

吴丽涛

摘要:文章通过对山西省23所普通高等院校的武术课程进行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山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基本情况,并针对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设置进行研究与探讨,寻找目前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期为武术课程在山西省高校中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山西省 武术教学 现状 高校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 10-0083-03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民族文化,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在历史长河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当今社会,武术已成为一种强身健体、养心养性的体育活动,除在社会上广泛开展以外,在学校中充当着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也促进着武术的发展,高校作为武术发展的平台,对于推进全民健身、弘扬民族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山西省23所普通高等院校(17所本科、6所专科)。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访谈法

针对山西省23所普通高校的部分武术教师进行了访谈,深入了解山西省普通高校武术课程的师资情况以及一线教师对于武术课程开展的实际状况。

1.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学生调查问卷1450份,实际回收13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9.65%。教师问卷50份,实际回收4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

1.2.3 数理统计法

对于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分析,使用MicrosoftExcel对其中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处理,获得相关的统计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武术教学目标缺乏长远规划

通过对山西省普通高校武术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查阅与分析发现,教学目标只体现出短期的结果目标,即只是完成基础体育技能的学习和体能的发展,但这却缺失了武术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递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简而言之,目前的武术课程目标局限于运动技能目标与身体健康目标两个层面,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技术学习和基础体能的提升,整个教学倾向于武术套路训练,而武术中的文化底蕴及贯穿始终的健身理念并未在教学计划及内容中得以体现。这样就导致武术教学与其他技术展示型体育项目没有实质区别,进而忽略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载体这一重要属性。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武术基础的教学并不是不重要的,而是当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技能之后更加需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引导其成长,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就更应将这些方面的价值体现出来。

2.2 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期望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三路长拳、初级剑术、初级棍术是国内普及较早的武术套路,在山西省各个高校中也是武术课程的首选内容。简化武术套路动作简单易于学习,教学对于场地及器材的要求也极低,这就便于简化武术套路的推广。与此同时,这些优势的另一面也呈现出简化武术套路作为教学内容难以避免的学习内容单调、枯燥,无法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而散打、搏击以及各种防身术无法在高校大范围推广的主要原因是:整體动作的难度系数高、在现有教学时长内无法完成系统套路的习练、教师在学生对抗比赛中担心学生受伤而引发意外、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掣肘、教学硬件设施的制约等。

从学生角度出发,通过调查可以得知,55%的学生希望增加一些关于自卫防身术方面的教学;48%的学生希望增加有关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45%的学生希望能增加一些科学锻炼方法方面的内容,59%的学生希望能够增加一些体育游戏来增加课堂同学们的活跃度。当武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旧局限在简化武术套路的学习上,这就无法适应当下的教育趋势,也就无法打破传统的束缚,无法进一步创新与发展。所以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应灵活引入一些自卫防身的方法或增加一些对抗性,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参与其中。

2.3 武术教学与其他体育项目同质化严重

从项目属性上来讲,“武术”中的“术”可以与体育中的“技术”划等号。目前武术教学与其他体育教学在授课理念以及授课方式上有着非常大的同质性,这就是教师将武术教学仅仅当做一般体育项目所引发的结果。武术教育包含动作学习、招式中的攻防含义、武术中的武德教育、礼仪教育等等,只有将武术中这些丰富内涵引入武术教学的课堂,才能真正将武术的核心价值体现出来。为此,在教学大纲中应明确体现武德、礼仪、武术文化等内容,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武术课。在教学内容上要积极创新,用实际行动来发挥武术的文化内涵,以技术教学为载体,承托武术的文化内核,突破以往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于武术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完成了学生的身体锻炼,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感。这样的武术教学才是丰富的、立体的、多层次的教学。

2.4 师资水平以及是制约武术教学发展的关键因素

武术与其他体育在技术层面一样,都需授课老师具备相当专业的基本功以及授课技巧,这样才能将动作技术复杂且精细的武术套路示范准确,并将相应的攻防含义讲解清楚。这就对武术教师提出了很高的“硬件”要求,但通过调查可知,目前武术专职教师的比例只占30%左右,具备武术专业学习背景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武术课都是由其他体育教师兼任。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学院系部应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武术教师定期介绍相应的教学培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能力上限,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与现代教学的发展进度相匹配。教师本身也应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教学改革中提出的挑战,将挑战转化成机遇,既全面发展了自己,也为教育下一代做出应有的贡献。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从对于山西省各个高校的武术课程的调查可以得知,目前山西省大部分高校的武术教学定位仍停留在技术传授及基础体能训练,而完整的武术文化方面、民族核心价值观层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目前的武术课程的主干内容亟需丰富,否则难以满足学生对于武术学习的进一步要求。无论是武术礼仪、武德、武术文化等都可以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帮助,增添这些方面的教学内容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山西省高校中武术课程的师资力量亟需升级提高,无论是学院系部还是教师自身,都应积极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只有全面提升师资水平,才能真正解决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将教学质量提高。

3.2 建议

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应积极突出武术中文化、道德、哲学、艺术层面的资源,发挥武术修身养性、克己复礼的育人功能。另外,段位制的推广也能促进武术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并将武术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利用好这一平台,完成民族文化传承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331-351.

[2]朱永新.我们需要从教育原点“再出发”[J].新华文摘,2008(9):15.

[3]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79-181.

[4]张雪蓉,马渭源.中国教育十二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197.

[5]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6]郭玉成,等.当代武术教育的文化定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6):69- 71.

[7]陈琳,王智慧,陈盈.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及思想的演进与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0(5):30-34.

[8]王智慧.传统教武程序与现实教武现象的悖论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7(4).

[9]杨建营,邱丕相,杨建英.学校武术的定位及其教育体系的构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9):73-76.

[10]卢元镇.中国武术竞技化的迷途与困境[J].搏击·武术科学,2010(3):1-2.

[11]沈建华,等.建国60年我国学校体育观的审视与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5)67- 69.

[12]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39.

[13]邱丕相,王国志.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06(2):82-84.

[14]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58.

[15]黄 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79-181.

[16]张孔昭.少林正宗拳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7]张志坤.从博士生数量世界第一说起[N].光明日报,2008-9-24(1).

[18]纪秋云.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1(4).

[19]王智慧,等.对我国近现代学校武术内容及活动变迁过程的综合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1399-1401.

[20]王华倬.中国近代体育课程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0.

猜你喜欢

武术教学山西省高校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