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纠结!疫苗到底打不打?

2018-01-04傅谭娉李晓光

大众健康 2017年12期
关键词:血清型口病流感疫苗

傅谭娉+李晓光

冬天是季节性流感的高发季节,虽然流感疫苗越来越被大家所熟悉,但还是有很多人存在顾虑:流感疫苗到底有必要打吗?会有副作用吗?

收到孩子学校下发的《流感疫苗免费接种知情同意书》,一些家长对于是否打流感疫苗,陷入纠结中。其实,人们对流感疫苗的认识不乏很多误区:

很多人觉得:“我身体很健康,疫苗没必要打,得病还能提高免疫力。”

其实,流感病毒相对普通感冒而言,不是小麻烦,人群普遍易感,健康人也会中招,表现为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它比普通感冒更严重,传染性强,危害大,发生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呼吸衰竭、心肌炎等并发症的风险也会增加,通过感染流感病毒提高免疫力的想法很可能得不偿失。另外,大家也要为身边人考虑,如果家有老人、儿童,或是经常出入公共场所,接触体弱多病者,就有可能把流感病毒传给他人。

还有人觉得:“反正打了流感疫苗还会得感冒,打疫苗有什么用?”

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首先,除了流感病毒外,还有很多病毒也会引起发热咳嗽等感冒症状,比如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我们要首先区分得的是流感,还是普通感冒。比较而言,流感的全身症状更重,而普通感冒咽痛、流涕、咳嗽、咯痰等呼吸道症状更明显。其次,接种流感疫苗后保护率的确不是100%,但是打过疫苗后再得流感的话,临床表现常常相对较轻,发生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几率也比没打小很多,而得流感最让人害怕的正是这些严重并发症。

另有人说:“流感变异那么快,疫苗计划赶不上变化。”

季节性流感主要发生在冬季,北半球从10月到3月,南半球从4月到9月。因为流感病毒不断变异,世界卫生组织(WHO)建立了全球流感监测及应对系统(GISRS)。每年WHO会推荐的疫苗都包含2种甲型,1种~2种乙型病毒株,大部分与当年流行病毒株匹配。研究显示,当疫苗株与流行株不完全匹配时,仍可提供一定的预防保护,疫苗仍然有一定效力。因此,秋冬季节,正是疫苗接种好时机。

流感疫苗 6个月到5岁儿童优先接种

那么,哪些人需要优先接种?打流感疫苗可能有什么副作用?

Q1:孕妇能打流感疫苗吗?

A:孕妇一旦感染流感病毒,发展成重症流感的风险高,国内外都推荐接种流感疫苗。孕妇在妊娠任何阶段均应接种流感疫苗。这不但对准妈妈有所保护,婴儿出生后也能在短期内预防流感。但是,目前一些流感疫苗中文說明书没有及时更新,与指南不一致,医务人员和患者需要充分知情,审慎决定。

Q2:儿童打疫苗有年龄限制吗?

A:接种流感疫苗的年龄下限是6个月,如果您家有不满半岁的宝宝, 看护者和家庭成员都要接种疫苗,以防传染给孩子。对于6个月到5岁的儿童,属于流感高危人群,优先推荐接种。

Q3:老年人打疫苗有用吗?

A:60岁以上老人,患流感后死亡风险最高,是流感疫苗接种的重要目标人群。虽然研究显示,疫苗在老年人中的效果可能不如年轻人,但目前疫苗仍然是保护老年人免于患流感的最有效手段。

Q4:体弱多病的人要不要打?

A:推荐以下慢性基础疾病患者为优先接种对象: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及其他肺部疾病);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慢性充血性心衰、先天性心脏病);神经发育障碍(脑瘫、肌肉营养不良、认知障碍);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免疫功能障碍(HIV感染/AIDS、化疗、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器官移植病人、慢性皮质激素治疗);采用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肝病(特别是肝硬化);病态肥胖;血液系统疾病(镰状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青少年。

慢性病不限于此,只是上述所列为优先级,其他慢性病患者根据个人情况,也可接种疫苗。

Q5:哪些特殊职业应该优先?

A:医务人员是流感疫苗接种的优先人群,不仅可以保护自身,保护家人,更能保护患者,维持医疗服务工作的正常运转。其他职业,如养老机构看护人员、教师、公共场所服务员,也应当积极接种流感疫苗。

Q6:什么人不适合接种?

A:鸡蛋或疫苗中任一成分过敏者不宜接种流感疫苗。伴或不伴发热的轻中度急性疾病,建议症状消退后再接种。上次接种后6周内出现格林巴利综合征,不是禁忌,但需特别注意。

Q7:流感疫苗有哪些副作用?

A:我国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都是三价灭活流感疫苗(TIV),可以出现注射部位一过性局部红肿硬结、疼痛,全身反应如发热、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程度都比较轻微。

速发型超敏反应可有全身表现,如荨麻疹,喘鸣,口腔、舌头和咽喉水肿,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休克等,也可症状轻微,如眼睛发红、声音嘶哑。接种流感疫苗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很罕见。

肺炎疫苗 可以在全年任何时间接种

肺炎疫苗主要预防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肺炎球菌感染可引起肺炎、脑膜炎和中耳炎等。目前普遍应用的肺炎疫苗有两类,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蛋白结合疫苗(7价或13价,可用于2岁以下婴幼儿)。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能覆盖23种经常引起肺炎球菌感染的血清型,约90%的肺炎是由这23种血清型引起的,接种后保护率可达92%,免疫功效可维持5年。2岁以下婴幼儿免疫功能发育尚不完善,不能注射多糖疫苗。接种肺炎结合疫苗可以预防疫苗所覆盖7种血清型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的肺炎,保护率约80%。0岁~5岁儿童是肺炎结合疫苗的适用人群。

建议接种肺炎疫苗的高危人群包括:65岁以上的老人,免疫功能正常但患有心血管病、肺病、糖尿病、酒精中毒、肝硬化等慢性疾病的人,因脾切除或脾功能不全和其他疾病导致免疫功能弱的人。长期住院的老年人和福利机构人员等也应接种疫苗。

孩子到底要不要接种肺炎疫苗,究竟接种哪种呢?建议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两岁以下的孩子接种7价疫苗,两岁以后再接种23价疫苗。如果已经过两岁,不建议再接种7价疫苗,可以直接接种23价疫苗获得更广泛的保护。肺炎的流行更具有社区性,而不是季节性。肺炎疫苗可以在全年任何时间接种,可在年度查体时或就诊时接种。但接种完肺炎疫苗并不代表着100%的保护率,疫苗只能保护相应血清型的感染,仍存在感染其他血清型细菌的危险。

手足口疫苗 上市时间较短,过敏者禁用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以及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它全年都可发生。手足口病为自限性疾病,95%的患儿属于轻症,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症状轻微,一周内多会痊愈且预后较好。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肠道病毒71型引发的手足口病较为凶险,且有致死案例。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是中国领先研发的创新型疫苗,该疫苗用于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于2016年上半年正式上市,是目前唯一可用于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

根据手足口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6个月以上的易感儿童越早接种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5岁以上儿童患病风险低,不推荐接种。已患过手足口病的婴幼儿仍可接种疫苗,因为既往的手足口可能不是由于EV71病毒引起,接种后仍可能受益。

手足口病疫苗上市时间尚短,还属于新产品。发热者、处于急性疾病期的患者、有严重慢性疾病者、过敏体质者禁用此疫苗。

猜你喜欢

血清型口病流感疫苗
流感季将至,流感疫苗到底如何接种
4台湾人打流感疫苗后死亡
带头接种
打流感疫苗十月最佳
峨山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措施
47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急救护理体会
2005~2011年厦门市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特征分析
常德地区鸡场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型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河南省信阳市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