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审旗:鄂尔多斯的一颗明珠

2018-01-04撰文黄辉摄影那仁朝格图

厦门航空 2017年10期
关键词:巴音敖包走马

撰文_黄辉 摄影_那仁朝格图

乌审旗:鄂尔多斯的一颗明珠

撰文_黄辉 摄影_那仁朝格图

乌审旗,位于鄂尔多斯西南部,地处毛乌素沙地腹地,却又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草原与沙漠共存,生态与文明并进,绿色的乌审,等待着人们前来探秘。

秘境萨拉乌苏

萨拉乌苏的回声

萨拉乌苏,蒙语的意思是黄色的水,由此可知这里的河水终年浑黄,河的两岸长满了摇曳多姿的红柳,所以人们也称这条河为“红柳河”。在这条河流一带,曾经是古老而灿烂的鄂尔多斯文明的发祥地。

草原音画

清晨,大峡谷还笼罩在晨雾中,静静的水面倒映着茂密的古树,远处溪流传来湍急的水声。遥控小飞机升到谷顶,监视器中看到了金色阳光斜射的绿野。萨拉乌苏河是黄河支流无定河流穿过鄂尔多斯这一段的名称,在乌审旗境内长达80公里,流域面积为2269平方公里。曾经是亿万年前的洪荒世纪,洪水在这片厚土上旋转出深深的沟壑,形成了著名的八大沟湾,深厚壮观的北方沟川地貌和水回田绕的南方水乡风光,绘就了一幅独特而神奇的自然风情画。每当夏秋时节,漫步在沟顶,青砖红瓦,车来人往,草原辽阔,一派生机盎然;穿行在沟底,古窑悬挂在峡谷壁上,溪水潺潺,古木巍巍,一派原始气息。好客的民族风情相伴,一碗金杯盛满酒,一首长调情悠扬。

1922年,法国天主教神父、地质生物学家桑志华和德日进等人在这里发现了石化程度很深的人类齿骨化石,经加拿大人步达生研究,定名为“ordos tooth”。20世纪40年代,我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将其译作“河套人”,并称这一旧石器时代文化为“河套文化”。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最后将这一文化遗址定名为“萨拉乌苏文化”。

如今这里已成为萨拉乌苏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站在沟顶,阳光把我的身影长长地探向沟底,田垄阡陌,溪水缠绕,候鸟竞翔,我似乎听到那亿万年前河套人的回响。

夕阳下的台格敖包

高正胡热呼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译音,意为用木、石、土垒成的堆。祭祀敖包,是古老、神奇的蒙古高原上最常见而且最庄重的祭祀活动,是祭祀天神、自然神或祖先、英雄人物的祭坛。

乌审旗地处毛乌素沙漠腹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一般在1300-1400米。刚从沙漠出来,烈日的暴晒和黄沙的烘烤让人喘不上气来。中午喝了两碗酸奶,急忙跑到树荫下乘凉。

敖包起源于原始信仰,定型于萨满教时期,发展于佛教文化传入期。祭敖包是蒙古人自古流传下来的宗教习俗,在每年水草丰美时节举行。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姑娘和小伙子则借此机会躲进草丛里,谈情说爱,互诉衷情,这就是敖包相会。

2015年7月,由中国蒙古学学会、内蒙古民俗学会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依据全区各地敖包和敖包祭祀的历史知名度、类型特点和当代影响力,对普查到的敖包进行评审,确定72座敖包为内蒙古知名敖包,乌审旗就有3座。2006年乌审旗荣获“中国蒙古族敖包文化之乡”称号,并相继成立了“中国蒙古族敖包文化保护基地”“中国蒙古族敖包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国蒙古族敖包文化博物馆”;而最让人惊叹的是一座书敖包。那是一座用一万多块嵌刻着蒙文图书名字的石头堆砌而成的敖包,是牧民阿拉腾毕力格兄弟俩在2010年5月修建而成的。

巨大的书敖包上,一块块刻着书名的石头,在天地之间静沐着阳光和风雨,在花开花落之中经历着斗转星移,蕴含着一个民族的时代沧桑和不屈的精神、理想。

看走马比赛

我们常说“走马观花”“走马上任”,殊不知,在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一项民俗活动,就叫“走马”。这次到乌审旗有幸看到了“走马”比赛。

正值一个小镇举办那达慕,人流熙攘,骑马的、步行的,人们涌向一片草场。走马比赛开始了,先分组赛决出第一名,然后各组第一名进行决赛,裁判严格按照规则和马的走势判定名次。看着每位选手那专注,略带着几分紧张的神情,还有人身着民族盛装,足以说明当地人对这场比赛的重视。

可走马并非一般的马,需要多年的训练。就像人的竞走。据说,最好的骑手生生用腰、腹、臀的力量,较着劲,长年累月把马扳成顺拐走路的习惯;也有把马的一侧腿拴在一起,迫使马的一侧蹄前进时,必须前后蹄同步。走马的骑乘,也需要一定的功力,不懂得用力,走马常常会颠起来或者跑起来,能把走马骑得轻松自如,那份潇洒得意和引来的啧啧称叹,绝非纵马飞驰的感觉可比。

走马用的马鞭,不是用来策马的,多是用来装饰和显示身份的,因而,鞭杆上面常常会有些很名贵的装饰物,十分独特。一个民族的习俗诠释着这个民族的文化,蒙古族有“马背上的民族”之誉,牧民把骏马当作最忠实的伴侣,甚至当作最崇拜的偶像之一“神骏”。因此,在草原人们的心目中马是一种神圣的动物。

草原魂

搏克

哺育

马兰花

巴音淖尔唱晚

草原人勤劳,连草原的太阳也落得晚,都快晚上八点了,太阳还执意地悬挂在草原的尽头。只是牛的颜色变得更红了,连雪白的羊群都披上了一层红色的薄纱。似乎这时的草原安静了,静得能听到草丛中窸窸窣窣的虫鸣。

乌审旗还是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全旗总面积11645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达一千多万亩。巴音淖尔草原被称为最后一座原始的草原。境内水草丰茂,河流纵横,沙滩相间;大小湖泊泉眼星罗棋布;在这里,绿草蓝天相接,羊群如流云飞絮,牧人举鞭歌唱,处处都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忽必烈统治的大元朝时这里名为巴音查干淖尔,意为富饶圣洁的地方,是蒙元十四大牧场之一。历代札萨克王爷均在这里设府,乌审旗第二代札萨克达尔扎于1661年至1694年在巴音淖尔滩北部的萨萨梁上设王府执政34年,第十代王爷巴德日呼在草原北侧的巴特尔敖来上设过王府。

辽阔的草原培养了勇敢的牧民,巴音淖尔草原也是乌审旗独贵龙运动的发源地,独贵龙(蒙古语Duguilang,环形、圆圈之意)亦译“多归轮”。早在1828年时,巴音淖尔一带牧民在丕勒杰沙格德尔的领导下首次组成牧民独贵龙,反对王爷苛捐摊派和王公官吏贪赃枉法,坚持持久战取得了胜利,将桑斋旺沁王爷革职治罪,这个运动点燃了后续爆发的“鄂尔多斯风暴”。

湖水荡漾,似箭飞翔

太阳终于落进草丛里,“吃饭啦……”远处传来同伴的呼喊。草原牧家乐的主人专门为远方的客人,用蒙古民族传统的方法宰杀了一只羊。这种宰杀方法十几年前我曾在撒罕塔拉草原的好朋友青格勒家见到过。

草原终于拉上了深蓝色的夜幕,牧家乐的大院子中燃起了篝火,当音乐响起时,草原人立刻显示出能歌善舞的特性,或欢快或悠扬,伴着跳跃的篝火在深邃的夜色中舞动。

猜你喜欢

巴音敖包走马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长沙国职官建置论考
祭敖包
柴达木映画
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卡伦敖包清理
走马风化学成分的研究
巴音布鲁克倾情向世界讲述“东归故事”
走马胎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神圣的符号:还原一个真实的敖包
神圣的祭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