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一指禅点穴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疗效观察*

2018-01-04王立新易文静王海梁李正祥李秀彬李思斌张阳春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指禅点穴双侧

王立新 易文静王海梁 李正祥 李秀彬 李思斌 张阳春

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 浙江 温岭 317500

针刺配合一指禅点穴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疗效观察*

王立新 易文静#王海梁 李正祥 李秀彬 李思斌 张阳春

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 浙江 温岭 31750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一指禅点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为一指禅点穴配合针刺组;对照组40例,为针刺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及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及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及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刺结合一指禅点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周围性面瘫 针刺 一指禅点穴

笔者采用一指禅点穴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病例来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0月门诊及住院确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男32例,女48例,年龄20~72岁。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0.18±8.83;平均病程5.0±4.0月。对照组40例,其中男15例,女25例;平均年龄49.89±9.47;平均病程5.1±4.1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①中医诊断参照石学敏主编的《针灸学》[1]中面瘫的诊断标准: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②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王维治主编的《神经病学》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2]: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脑CT、MRI检查正常。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周围性面瘫中、西医诊断标准;②病程在7天之内;③年龄在18周岁之上;④尚未接受治疗;⑤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坚持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合并心脑血管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③妊娠或者哺乳期患者;④排除外伤、格林巴利综合征、脑干病变、颅底颅内病变所致面瘫;⑤未按规定治疗、资料不全及失访者。

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先推拿后针刺,对照组单纯针刺,每周一至周六每天治疗1次,周日休息,共观察4周。

2.1 一指禅点穴:循患侧足阳明胃经、膀胱经及少阳胆经面部循行线作一指禅点穴,点揉睛明、攒竹、阳白、太阳、头维、翳风穴。具体操作:首先点揉足阳明胃经起穴-迎香穴,上推致鼻根,点揉睛明穴,用指腹由内向外推按上、下眼眶,揉按攒竹、阳白、鱼腰、太阳穴,其后沿承泣穴下推至地仓,再由内向外(即人中、承浆至地仓)推上下唇后顺下颌后推至下关穴,沿发际至前额,最后点揉头维、翳风、风池穴,提捏患侧面部肌肉。

2.2 针刺疗法:取患侧四白、阳白、太阳、颧髎、下关、郏车、地仓、牵正、翳风,双侧合谷穴为主穴。感受风寒配双侧风池,感受风热配双侧曲池,抬眉困难加患侧攒竹,鼻唇沟变浅加患侧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颊唇沟歪斜加承浆;脾胃虚加双侧足三里,痰湿盛加双侧丰隆;瘀血盛加双侧三阴交、血海。急性期(发病7天内)常规消毒后面部穴采用浅刺,得气即止,不留针,其余穴位得气后留针30分钟。恢复期(发病7天以上),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及症状体征量化表进行疗效评价[3]。

3.2 疗效判断:参照第五次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研讨会推荐的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进行评定。痊愈:面部外观、运动功能恢复正常,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为Ⅰ和Ⅱ。显效:仔细观察才能看出轻微的功能减弱,可能有轻微的联带运动。上额运动中等,眼轻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轻度不对称,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为Ⅲ。有效:明显的功能减弱但双侧无损害性不对称,可观察到并不严重的联带运动,挛缩和或半侧面部痉挛。上额运动微弱,眼用力可完全闭合,口用力可移动口角,口明显不对称,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为Ⅳ。无效:上额不动,眼不能完全闭合,口仅有轻微运动,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为Ⅴ和Ⅵ[3]。

3.3 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将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计量资料均数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4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见表1。

3.5 两组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及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比较:见表2、表3。

表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表2 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

表3 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比较(±s)

表3 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0 40治疗前17.22±3.12 17.56±3.23 0.479 0.633治疗4周后2.52±2.86 5.84±3.08 5.143 0.000 t值22.604 16.608 P值0.000 0.000- -- -

4 体会

中医学认为,面瘫的发病根于素体亏虚,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面部经络感受风、寒、热等邪气,致气血阻滞,经脉失养;使气血津液亏虚,进一步削弱颜面部筋脉的濡养,从而导致经筋肌肉失去约束,肌肉弛缓,发为面瘫。治疗面瘫,总以“疏通经络”为法,针灸具有扶正祛邪、疏经活络之功效。一指禅点穴以经络学说为指导,其特性为“走经络、推穴道”[4],将意气集定于“指”,通过“以指代针”和循经推穴方法在经络穴位上施术,在开启气血闭塞的穴位同时,又疏浚其上下的经络,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濡筋的功效。头为诸阳之会,在颜面部,阳明经、少阳及太阳经的分布最广,“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且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有学者[5]认为本病乃阳明所病,故本研究重点应用阳明经的穴位。配合祛风要穴翳风、风池,从而使邪去正复,气血调畅。针刺以“点”刺激,范围较小,一指禅点穴以“面”刺激,整体兼顾,通过一指禅点穴法,激发经气,加强瘫痪表情肌的被动活动,与针刺相配合能广泛刺激面神经的各个分支,恢复血液供应,改善神经营养,促进神经水肿吸收、炎症消散,减轻面神经卡压,增强肌纤维收缩,恢复神经兴奋性。一指禅点穴结合针刺能快速消除面神经水肿,减轻面神经卡压,恢复面神经兴奋性,恢复面部神经功能。

[1]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19-221.

[2]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1-83.

[3]House J W.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the Facial Nerve,New York Paris,Bacelona[M].Mexico City: Masson-Publishing,1984:35-41.

[4]曹仁发,顾非,吕强.一指禅推拿学术流派的传承和发展[J].中医文献杂志,2012,30(4):32-34.

[5]陈滨海.难治性面瘫治从阳明与瘀阻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6):393-394.

温岭市科技计划项目针刺配合一指禅点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编号:2015C312069

# 通讯作者:易文静,E-mail:125733478@qq.com

2017-06-07

猜你喜欢

指禅点穴双侧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我的“一指禅”
宋氏扁针点穴拔罐验案举隅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少林内劲一指禅初级站桩功及动功(一)
“一指禅”爸爸
葵花点穴手
一指禅推拿手法治疗老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
全新经络点穴 教你长远赚钱
应用双侧髂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双手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