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治疗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

2018-01-04敬胜男赖志红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

胡 林 敬胜男 赖志红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75

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治疗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

胡 林 敬胜男 赖志红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75

穴位埋线 非酒精性脂肪肝 大鼠 脂联素

肿瘤坏死因子-α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呈“井喷式”增长,且发病趋于低龄化,已成为全球肝病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笔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本病取得一定疗效,本研究通过观察NAFLD大鼠穴位埋线治疗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穴位埋线对NAFLD可能的作用机制,特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同批次健康SDF级雌性大鼠30只,体质量200±20g,由成都达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合格证号0002906,生产许可证SCXK(川)2008-24。

1.2 试剂及设备:KRYOSTAT 1720型冰冻切片机:德国Leitz公司;BMJ-Ⅲ型包埋机:常州中威电子仪器厂;PHY-Ⅲ病理组织漂烘处理仪:常州中威电子仪器厂;多功能酶标仪(Thermo公司KRYOSTAT 1720型冰冻切片机);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公司;Chemi-Doc XRS+凝胶成像分析系统、PCR仪:BioRad公司;大鼠脂联素(ADP)检测试剂盒(RD,货号:20150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试剂盒(RD,货号:201502)。

1.3 分组及造模:实验前先适应性饲养3d,标记后随机将大鼠分为空白组11只和造模组21只。空白组饲以标准饲料,造模组饲以高脂饲料(标准饲料88%+胆固醇2%+猪油10%)来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各组大鼠均自由饮水。连续饲养10周,第10周末各组随机抽取大鼠1只处死取材,做肝脏病理组织血检查证实脂肪肝已形成[1-2]。

将造模成功的20只大鼠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假埋线组,各10只。穴位埋线组参照《实验针灸学》进行穴位定位[3],埋线方法:取大鼠足三里、中脘、天枢、气海、丰隆,碘酒常规消毒大鼠穴位皮肤,用消毒镊子将0.5cm生物可降解线置入一次性埋线针具套管内,斜向大鼠脊柱方向快速刺入上述穴位皮下,针拔出后用消毒棉签按压针孔数秒,创口无需其他特殊处理即完成1次穴位埋线操作,14天后重复,共4次,疗程为8周。假埋线组不埋入生物可降解线,余操作步骤同治疗组。

治疗8周后,大鼠禁食不禁饮12h后,次日清晨称重,用3%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麻醉。腹主动脉取血8ml,3000r/min离心血清5min,-20℃保存备用。脱颈椎处死大鼠,迅速摘取肝脏,称重。4℃ 0.9%氯化钠溶液冲洗,在距肝边缘5mm处取相同部位肝左叶组织若干块,大小约1.5cm×1.5cm×0.5cm,-80℃冷冻保存,做常规油红0染色病理切片。

1.4 检测指标:①肝指数:分别称重大鼠体重及摘取的全肝脏,计算肝指数。②肝脏组织病理:取肝左叶冰冻切片,常规油红O法染色,采用Ridit法计算各组疗效的Ridit平均值以分级评价各组大鼠肝脂肪变性程度。③血清生化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由成都中医药大学检验科协助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④脂联素(ADP)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静脉上清中的ADP与TNF-α。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Ridit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体重、肝湿重及肝指数比较:见表1。假埋线组及穴位埋线组大鼠体重、肝湿重及肝指数明显高于空白组,表明造模成功;治疗8周后,穴位埋线组大鼠体重、肝湿重及肝指数明显低于假埋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穴位埋线对大鼠体重及肝重变化的影响(±s)

表1 穴位埋线对大鼠体重及肝重变化的影响(±s)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与假埋线组比较,#P<0.01。

肝指数(%)组别 只数 体重(g) 肝湿重(g)空白组假埋线组穴位埋线组3.08±0.59 4.09±0.49*3.48±0.46#10 10 10 310.56±55.97 410.08±47.46*337.78±18.30#9.54±2.33 16.65±1.42*12.00±3.10#

2.2 分级评价各组大鼠肝脂肪变性程度:见表2。正常组大鼠肝组织光镜下未见明显异常,假埋线组大鼠肝组织可见中到重度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穴位埋线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以轻到中度为主。与假埋线组比较,穴位埋线组肝脏脂肪变程度轻,Ridit平均值明显降低(P<0.05)。

2.3 各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比较:见表3。假埋线组、穴位埋线组大鼠血清中TC、TG、ALT、AST水平较空白组均升高;穴位埋线组大鼠血清TC、TG含量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埋线组血清TC、TG、ALT、AST明显低于假埋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大鼠肝脂肪变性程度分级评价情况

表3 穴位埋线对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s)

表3 穴位埋线对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s)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1;与假埋线组比较,*P<0.01。

组别空白组假埋线组穴位埋线组AST(U/L)36.45±10.17 112.33±17.69#68.56±15.46#*只数10 10 10 ALT(U/L)36.83±18.23 80.67±18.01#42.17±4.67*TC(mmol/L)1.34±0.12 2.35±0.32#1.45±0.23#*TG(mmol/L)0.21±0.06 0.49±0.12#0.22±0.07#*

2.4 穴位埋线对大鼠ADP与TNF-α的影响:见表4。

表4 穴位埋线对大鼠血清ADP、TNF-α的影响(±s)

表4 穴位埋线对大鼠血清ADP、TNF-α的影响(±s)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与假埋线组比较,#P<0.05,##P<0.01。

TNF-α(ng/L)13.04±1.45 23.23±1.23**14.98±1.45**##组别空白组假埋线组穴位埋线组只数10 10 10 ADP(mg/L)21.58±0.82 12.98±5.56**18.61±2.03*#

3 讨论

NAFLD属中医学“胁痛”“肝着”“积聚”等范畴,其发病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水不涵木;或过食肥甘厚味、饮食不节,或嗜酒过度致脾失健运,饮食脂浊积聚,湿浊内生,聚而成痰,留滞肝络;或情志劳倦内伤等致肝失疏泄,气滞血瘀。故临床采用行气、利湿、祛痰、化瘀的治疗原则[4]。穴位埋线是针灸和埋线疗法的延伸,“长效针感”保留针灸的持续作用,加强治疗效果。中脘为胃之募穴,可调胃和中,补虚纳气,降逆化滞;配大肠之募穴天枢,能疏调脏腑,行气消食导滞,活血化瘀;与丰隆相配,能加强利湿化痰、疏通经络、消脂降浊功效。气海、足三里为补虚之要穴,固肾益精,补中益气,改善脏腑功能。天枢、中脘、气海均位于腹部,持续刺激能减少脂肪组织在腹部的积聚。诸穴合用,共奏健脾消食行气、祛痰化瘀之功。

目前认为NAFLD的发病与胰岛素抵抗(IR)、脂肪酸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细胞因子等因素相关。IR被认为是中心环节,脂质过多症和高胰岛素血症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蓄积,而异常的肝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加重IR。脂肪变肝细胞和脂肪组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各种原因诱导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不平衡及炎症反应使肝细胞再次受到损伤。此过程中,谷胱甘肽水平降低导致JNK信号传导过度活化,促炎症因子TNF-α的分泌增加,通过多信号传导通路产生并加重IR,形成恶性循环。且肝脏是TNF-α的重要靶器官,TNF-α可抑制外周脂肪组织分解,并通过与肝细胞膜上的TNF受体结合,促进肝细胞凋亡和坏死[5]。有学者发现ADP是影响肝脏细胞脂肪变性以及炎症的独立影响因素,低ADP与IR的肝脂肪聚集有密切关系[6]。本研究结果表明:穴位埋线能升高脂联素含量而降低TNF-α的含量,改善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降低大鼠血清TC、TG、ALT、AST水平,推测穴位埋线通过影响血清ADP及TNF-α含量对NAFLD产生一定的干预作用,其疗效可能与改善IR有关。

[1]陈剑明,王丙信,伏爱国,等.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11):2709-2712.

[2]徐叔云.药理实验方法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51.

[3]李忠仁.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29-332.

[4]王小奇,刘庆生,桑怡,等.理气化痰祛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4例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9):637-638.

[5]Ercin CN,Dogru T,Genc H,et al.Insulin resistance but not visceral adiposity index is associated with liver fibrosis in nondiabetic aubjec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 Metab Syndr Relat Disord,2015,13(7):319-325.

[6]Musso G,Gambino R,Biroli G,et al.Hypoadiponectinemiapredictstheseverityofhepaticfibrosis and pancreatic Beta-cell dysfunction in nondiabetic nonobese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J].Am J Gastroenterol,2005,100(11):2438-2446.

2017-06-08

猜你喜欢

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如何快速消除脂肪肝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