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生百谷”主题茶艺编创实践

2018-01-04杨思源

中国茶叶 2017年4期
关键词:花茶谷雨茶艺

杨思源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10000)

“雨生百谷”主题茶艺编创实践

杨思源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10000)

谷雨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第6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4月19~21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完全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采摘周期与二十四节气也是密不可分的。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采茶时节:“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谷雨前采摘的茶细嫩清香,味道最佳,故谷雨品新茶,相沿成习。

雨花茶是江苏省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绿茶。每一年雨花茶的产量和质量与谷雨时节的天气情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茶艺主题为“雨生百谷”。谷雨时节,春雨普降,大地气温回升,乃播种移苗的最佳时令。古人云:“雨水生百谷”,饱含了对大自然统领万象的折服和对风调雨顺、万物生生不息的期许。

一、茶艺各要素的确立

1.茶品、茶具及泡茶用水的选择

(1)茶品。选用南京雨花茶。雨花茶的采摘十分讲究,每年在清明前后开采,要求嫩度均匀,长度一致。雨花茶干茶形似松针,锋苗挺秀,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冲泡后,汤色碧绿而清澈,香气清雅,滋味醇厚,回味甘甜。叶底嫩匀,有除烦去腻,清神益气之功效。

(2)茶具。选择茶具时主要考虑到使用的茶品和谷雨时令的特点。由于作品使用的茶品为南京雨花茶这款名优绿茶,故使用无色透明的玻璃盖碗冲泡,以欣赏雨花茶的外形和茶叶的舒展姿态。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戴胜降于桑。”所以使用绘有黄鹂即仓庚图案的白瓷茶荷,雕刻有布谷鸟即鸠的木质茶筒,茶道六君子和茶船的颜色均为微黄色,以给人一种怡然、自然的感觉。另外,还选用青铜色的金属制短嘴茶壶,以符合茶农的人物特征和气质。深色茶船,茶托、奉茶盘及茶巾均以朴素协调为佳。

(3)水品。茶叶的内质表现与水的关系十分密切。清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由此可见好茶还需好水结合才能充分发挥茶的品质。本作品由于要表现南京的雨花茶,因此水品选用位于南京栖霞寺的品外泉。

品外泉与白乳泉、珍珠泉在明代并列为栖霞山三大名泉,跻身“金陵二十四泉”之列。位于千佛崖附近,又名“白云泉”。《茶经》作者陆羽嗜茶,喜评天下佳泉,定其次第。唯独此泉味甚佳,不为陆羽所知,后世文人墨客品味之余,殊觉遗憾,遂名之为“品外泉”。民国宁墨公《品外泉》诗称赞道:“一泓清心石为池,僧瓮留香水亦奇。只为在山流不远,品评故使陆仙遗。”

品外泉所在的栖霞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北、栖霞山中峰西麓。建于南齐永明元年(483),为中国丛林“四绝”之一。后因失火被毁,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清代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建和民国初年修建。一千多年前,陆羽还在此留下了采茶的身影:“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唐·皇甫冉)。寺庙四周现为著名的南京雨花茶产地。选用品外泉的泉水冲泡南京产的雨花茶,可谓名茶与名水相得益彰,可以更好地表达本次茶艺的主题。

2.茶艺服饰

茶艺表演服饰的选用以展现作品主题为目的,故女式茶服选用浅绿色的绣有盛开桃花和对唱黄鹂图案的改良七分袖汉服短款上衣和浅灰色长裙,令人想起枝头的新芽,与青翠的茶色和黄绿明亮的茶汤相得益彰。明制袄裙古色古香,也与南京这座明朝开国之都相呼应。改良后的窄袖少了几分繁复,更加便于手的活动。男式选用浅灰色改良唐装,以表现谷雨时节百花盛开,万物旺盛生长,一片生机盎然的节气特点。不选用汉服的原因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二十四节气主要用于指导农事活动的特点。所选用的浅灰色服饰系能给人一种朴素的感觉,与农事活动给人的感觉相符,而服饰上的刺绣装饰又能体现谷雨节气的物候特点。

3.茶席设计

选用的茶桌为长条形实木颜色矮桌,表演者跪坐(男生盘坐)在正方形的同样是泥黄色的垫子上表演,以展示茶农在休息时盘坐围成一圈喝茶聊天的情景,选用泥黄色是为了与土地相呼应。桌上摆放的插花以带有嫩芽的树枝为主,取新生之意,辅以粉色花朵点缀,要注意花朵的开放程度,宜选用盛开的花朵,与谷雨时节万物旺盛生长的物候特征相对应。

二、意境要素的编创与构思

通过背景、背景音乐等,营造出自然、淳朴的意境,让观看者通过茶艺感受到谷雨时节的氛围。

在背景的选择上,为表现谷雨时节茶事活动与节气特征,背景设计为雨中的江南小镇与清脆忙碌的茶园。纷纷扬扬的薄薄雨幕为茶艺表演增添了一份朦胧美,显得含蓄而温柔。

背景音乐选用“墨明棋妙”原创音乐团队创作的民乐合奏《雨碎江南》。配合“谷雨”温润,演绎出江南雨景的宁静安详。这首曲子贴合大众审美,却又有自身特色,易使人获得耳目一新之感,旋律舒缓明快,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茶人丰收的喜悦之情。

茶席前横放一棵青中带黄的麦子,点明“雨生百谷”的主题。麦子与插花上都应带有水珠,显得青翠而富生机。

这套茶艺只需一名女主泡,动作宜轻柔,尽显江南女子的柔美。应面带笑容,表达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未来丰收的盼望。注水时采用“凤凰点头”式,体现江南生活的恬静与悠然。另外,还有寓意礼“逆时针注水”“斟茶七分满”及“壶口不能对着客人”等应注意体现。

三、茶艺编排

入场:表演者双手交叉叠于腹前,端庄入场,坐定。

洗杯:先双手捧取杯具,向宾客展示杯具表明是洁净的。再右手提壶,逆时针一圈向杯具注水,放下壶,转杯三圈充分洗涤。将废水倒入水盂,把杯子摆好。

(解说词:雨频霜断气清和,柳绿茶香燕弄梭。)

赏茶:双手捧取装有茶包的杯垫,从左向右展示给观众。

(解说词:蚕房已裹清明种,茶户初收谷雨芽。)

投茶:左手托杯垫,右手将三才杯杯盖取下,再用右手取茶夹,将茶包投入三杯中。其余物件归原位。

(解说词: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

注水:双手提壶,凤凰三点头将水注入壶中,放壶。

(解说词:红紫妆林绿满池,游丝飞絮两依依。)

摇香:双手捧取三才杯,一只手为轴另一只手逆时针转杯三圈。

(解说词: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

分茶: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再把公道杯中的茶分别分至三个品茗杯里。

奉茶:取出茶盘置于桌面右侧,将品茗杯置入茶盘。端起茶盘向宾客奉茶。

(解说词: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

品茶:回到座位,双手取杯,先闻香,后观色,最后品饮。

(解说词:古人云:“雨水生百谷”,饱含了对大自然统领万象的折服和对风调雨顺、万物生生不息的期许。雨花成品茶形似松针,紧直圆绿,锋苗挺秀,色泽翠绿,白毫显露,以热水冲泡,叶底匀嫩,滋味鲜爽,气香色清,有除烦去腻,清神益气之功效。)

收杯:收回茶杯,洗杯后按对应顺序摆好,进行第二泡。

结束:最后一泡饮完后回收茶杯直接置于水盂,整理好桌面,起身鞠躬表示茶艺表演结束。

四、结 语

在谷雨时节赏茶品茶,让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被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了解并传承下去,将茶文化与农业节气文化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彼此的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在继承学习的同时也要推陈出新,为文化注入活力,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创造出新的独一无二的茶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花茶谷雨茶艺
谷雨
互联网背景下花茶市场营销模式研究
茶艺
곡우 ( 谷雨)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谷雨
校园茶艺飘香
朋友圈里热卖的花茶真的养生吗?这样喝花茶反伤身
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推动茶艺教学发展
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
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