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寿:对接世界舞台的创新密码

2018-01-04

重庆与世界 2017年12期
关键词:开区工业园区集群

长寿:对接世界舞台的创新密码

□ 文/本刊记者 冉隆国 图/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

Changshou District: Connect the Innovative Passwords of the World Stage

新市工业组团。

德国巴斯夫来了,英国BP来了,韩国SK来了……

一个接一个的行业巨头和领军企业纷至沓来,将长寿这片热土演绎成了重庆最具活力的开放热土和活力之都。而中德产业园、中韩产业园等国际合战平台的相继落户,不仅让长寿融入重庆主城的梦想愈来愈清晰,也将长寿带入到了国际大舞台的宏大格局之中。

在长寿强大的资本引力和快速的全球化背后,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创新驱动的强大推动力。

创新生态区的创新突围

创新驱动战略,是长寿区委、区政府正在书写的一篇事关未来和发展的大文章,开放性的决策视野、体制机制的创新求变、创新要素的耦合互动、产业引擎的基因再造,都是这篇时代史诗的华丽呈现。

长寿的创新驱动战略,不是亦步亦趋地向前赶路,而是在审视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之后作出的理性抉择。通过建立健全政企校研协同创新推进机制,打造一批以政府为引领的创新驱动服务平台,布局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专项工程,主动对接全市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壮大综合化工、钢铁冶金、新材料新能源3个千亿产业集群,综合化工、钢铁冶金、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智能家居及健康产业等6大主导产业,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重大转变。

长寿区委、区政府深知,长寿工业正处在破茧成蝶的关键时期,要破解工业投入产出比不高、规上企业效益较差、企业创新能力不强、重点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的发展瓶颈,创新是唯一的出路。通过技术、人才和资金的聚合裂变,集中打造一批集研发和产业化一体的科技型企业,为传统产业孵化新生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合新动力。

没有平台,创新驱动就只是空中楼阁。经开区科技创新园、中科未来城是长寿正在倾力打造的两个创新引智基地,立足这些重大的创新平台,长寿积极打造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智能穿戴健康科技产业园、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十大创新品牌,并搭建了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和研发检测公共平台等重大创新平台,这些平台涵盖了政策信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投融资服务等创新发展的各个领域。

人才是创新驱动战略中最核心的要素。长寿通过政策与平台的双重牵引,引进和培育成百上千家科技型企业、成百上千名科技创新人才、成百上千项科技创新成果,启动了生物医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五大科技专项行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就是这种人才战略的重大手笔。创新管理人才、高端研发人才与高技能人才的同步培育和引进,已成为长寿长产业驱动的活水之源。目前,长寿引进各类急需紧缺科技型人才超过1000人,科技人员占企业从业人数的比例超过5%。

创新平台、研发平台与人才平台的成功搭建,让长寿的打造创新生态区的梦想成真。目前,已有3家研发机构和17家法人化研发机构签约入驻,建成光电产业校地合作研发基地,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工业总产值1.8%。

① 长讯科技、信誉通科技。

② 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创新大平台的路径创新

长寿经开区和长寿工业园区是长寿创新驱动战略的主战场。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将这片热土的所有能量与潜在的活力都通通激活。

作为国家级经开区的长寿经开区由晏家片区、江南片区和八颗片区组成。其中晏家片区依托天然气化工、新材料以及装备制造、化学制药等产业基础,打造综合化工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及新材料新能产业集群;江南片区依托重钢集团、浦项制铁等核心企业,打造新型钢铁冶金产业集群;八颗片区除推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外,重点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长寿经开区的标本价值在于将创新基因植入创新生态、产业链条和招商引资的各个环节,牢牢锁定重庆主城乃至全球市场的战略走向,用大项目、大产业和大开放带动大园区的大开发和大发展。

长寿经开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已超过1735亿元,工业投资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在钢铁产业持续遭遇市场困境的背景下,长寿经开区利用重钢的环保搬迁,牵手韩国浦项集团共建FINEX综合钢厂,建成世界首套FINEX-CEM示范生产线,有力填补西部地区汽车、家电用钢的空白市场。如今,重钢钢铁年产能达850万吨,船用钢板产量跃居全国第一,成功入选中国钢产业示范基地。

化工产业是长寿重点打造的千亿级支柱产业,先后吸引德国巴斯夫、英国BP、韩国SK等22家世界500强和363国内外知名企业户落户经开区,合同引资超过3000亿元。在引进行业巨头的同时,本土老牌化工巨头川维也通过“二次创业”,蜕变成了国内最大、世界一流的天然气化工企业。如今,长寿经开区的玻璃纤维产量位居全国第二,是国家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拥有我国首批成套引进的四大化纤装置之一,甲醇、醋酸乙烯等产品畅销国内外。

与重庆主城的产业互动,让长寿经开区走出了一条多元化和耦合化的特色发展之路。主城“两江汽车城”建设,让善于捕捉机遇的长寿人又看到了产业发展的机遇,很快,一个以车辆配套、机电设备等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业就在长寿经开区异军突起。

经过十多年创新发展,长寿经开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战略新兴产业强势崛起,综合化工、钢铁冶金产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产业链招商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外向度不断提升,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重化工基地、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由晏家组团、江南组团、八颗组团、新市葛兰组团、云海组团构成的长寿工业园区是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也是长寿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战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

③ 鼎盛印务先进生产工艺。

④ 双驰木门智能生产线。

“要素集聚、产业集群、服务集成”,是长寿工业园区创新驱动的核心使命。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长寿在工业园区积极培育规模效应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支撑作用强大的新兴产业集群,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工业园区产业体系。形成了以钢材深加工为特色的冶金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全地形沙滩车、发动机、子午线轮胎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为主导、电子级玻璃纤维、锂离子电池隔膜配套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木质家具为主导、智能家居为特色的家居产业集群;以休闲食品、食药品包装为主导的健康科技产业集群。

如今,长寿工业园区相继获评中国家居(木业)产业基地、中国建材园区20强、重庆市“十佳园区”、重庆市知识产权示范园区、重庆市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等称号,入驻企业达319家。到2020年,长寿工业园区将打造成为产值超千亿的全国一流示范工业园区。

长寿中科未来城(效果图)。

创新活力城的智慧牵引

2016年5月,长寿区政府与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签订“重庆长寿·中科未来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一个由四基地一中心构架的“中科未来城”将在长寿拔地而起。

根据合作协议,中科院将与长寿区政联手打造环保与健康科技产业基地、智能制造与新能源产业基地、通用航空产业基地、长江生态环境科创基地和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四基地一中心”。

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创新活力城。作为一个科技产业综合体,中科未来城承载着长寿人打造新兴产业之城、科技创新之城、绿色智慧之城、开放共享之城、美好活力之城的多重愿景。

中科未来城位于长寿工业园区新市组团,其使命是立足长寿优良的临港空域、江湖水域、山间地域等发展优势,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先进制造技术、工艺及装备的定制研发,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应用示范,以及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研发与应用,工业节能、交通节能及建筑节能等相关技术、可再生能源以及低碳环保生物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集成应用等。通过建立招才引智机制,培育科研院所,构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形成“产—学—研—招—聚—投”相互促进的产业发展生态圈。

长寿区委、区政府领导表示,长寿将通过“重庆长寿·中科未来城”项目的实施,全面推动长寿工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拓展长寿与科研院所的深层次合作领域。

中科未来城凤栖科技岛定位为多元融合的城市绿廊,承载市民休闲、智能体验、湿地科普等多项功能,重点打造服务城市、服务市民、景观与功能兼备、城市运营与游客体验并重、科技体验与自然休闲结合的科技主题公园;创新产业园有三大重点建筑,集实用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于一体,个个堪称长寿新地标。科技企业孵育基地包含三栋高层建筑及裙房、地下车库等,总建筑面积约17.8万平方米,集科研、办公、商业于一体。科技成果转化展示中心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约6.42万平方米,集产品展示、展销、会议、培训、办公、服务于一体。

在中科未来城这个创新活力城的智慧牵引下,长寿已然成为重庆创新驱动排头兵、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孵育中心、国际协同创新基地。

猜你喜欢

开区工业园区集群
《抗疫组画》
齐口裂腹鱼集群行为对流态的响应
京津携手推出国家级经开区 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示范——苏州宿迁工业园区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向台资台企抛出“橄榄枝”
湘潭经开区三所学校开工建设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背诵
广州南沙经开区三大地均指标全国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