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1岁爸爸放弃工作求学和19岁女儿考入同一所大学

2018-01-03石闯

环球慈善 2017年12期
关键词:沙河市父女俩女儿

石闯

一身休闲西服,搭配花格衬衫,为彭相虎平添了几分年轻的气息。然而,在充斥着许多00后身影的校园里,他每次进出仍会遇到不熟悉的保安拦下盘问,只得费尽口舌去解释。

一个多月来,在河北环境工程学院的3059名新生中,51岁的他最受瞩目,刷新了该校建校以来全日制在校生的最大年龄纪录。但同时,他还是位新生家长。19岁的女儿彭宋华和他在同一大学同一院系就读。时常一起上课,32岁的“最萌年龄差”,让父女俩成为校园里的佳话。在女儿看来,“爸爸辞工求学圆梦,很酷,是最好的榜样”!

“无法弥补的遗憾”

金秋的秦皇島,花木葱茏,天蓝水清,多了一份宁静与怡人。北戴河区金港大道8号,目前全国仅有的一所环境类本科院校——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就坐落在这里。

“30多年来,一直都在为生计奔波,过得不容易也不如意。”在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校园里,51岁的彭相虎在言谈中显得十分拘谨和腼腆。他来自河北邢台沙河市西部浅山区,临近太行山,与秦皇岛相距700多公里,“如果不是上学,我可能一辈子不会来这儿”。

彭相虎生于1966年,他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目不识丁的庄稼汉,上面有个姐姐和哥哥,他排行最小。1983年,他17岁,正值高二,但因家庭困难等原因,他无奈选择了退学。

当背起书本和铺盖离校的那一刻,他依依不舍,泪流满面。“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我的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错过了大学,是我一生的遗憾。”彭相虎说,也是那一年,他在家人的支持下参军入伍,在安徽某部服役3年,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特种兵。

退伍返乡后,彭相虎和爱人结婚生子、为生计奔波,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这么多年来,吃亏就吃在学历低没文化上。”彭相虎说,自己的文化水平低,他的爱人文化水平也低,全家的重担都在他的肩上,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

现代版“孟母三迁”

正是深知没文化的苦楚,他下决心培养自己的孩子。“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使得‘孟母三迁的故事脍炙人口。”彭相虎说,自己也是如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子女,也曾多次搬家。

“第一次,是把俩儿子从村小学送到了附近矿区子弟学校。”彭相虎说,在一般人看来,矿区子弟学校教育质量好些,虽然离家远接送麻烦,但他认为只要孩子学习上去了就值得。

但这还不够,县城的教育质量又比矿区子弟学校更好一些。为此,在女儿彭宋华出生的那一年,他下定决心,用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积蓄,在沙河市区买了一套房子。由此,他们一家全都住进了县城,“俩儿子也就转入了县城的中小学,心里更踏实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彭相虎说,和大多数家长一样,他深信“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挤破头了想把孩子往名校送往重点班里塞。六七年后,他前往江苏南通打工,经过一番打听后不惜成本,把3个子女送到了那里读书。

“我在南方念了4年小学,而大哥、二哥在那儿上高中、初中,那可是江苏省很有名气的启东中学。”彭宋华说,后来他们又搬回了沙河市,学校在哪里家就安在哪里,“为何自己房子不住而去租房呢?爸妈还不是为了我们的学业。”

彭相虎的大儿子彭跃华说,他从上小学、初中到高中的10多年里,跟着父母搬了多次家,他也换了多所学校。虽然已是以前的事儿了,但回忆起这么多年的“乔迁生活”,他唏嘘不已。如今,他已参加工作,对于这一现代版的“孟母三迁”,既感动更感慨。

辞工重拾书本的悲喜

“我是个地道的农民工,把仨孩子拉扯大,负担重,真是挺辛苦的。”彭相虎说,他经常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孩子们讲述,让他们自己去体会知识和学历对自身的重要。

彭相虎的大儿子彭跃华生于1990年,2008年高考成绩过了专科录取线,但没去上,尝试着外出打工谋职,送桶装水、餐厅洗菜、发传单,因学历低受过不少挫折,在一些招聘会、人才交流会门口逗留过,但没勇气进去。他逐渐地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一年多后,他在父亲支持下又回到了校园。2011年高考他过了三本线,但因学费高放弃了,选择了到石家庄学院上大专。就在同一年,他的弟弟考入了邢台学院,也是大专。

2014年7月,经过招教考试,彭跃华在河北保定市唐县一偏远乡镇小学当了小学教师。他的弟弟在2014年毕业后继续深造,目前,在河北经贸大学读研。

“俩孩子都圆了大学梦,就可惜俺了。”彭相虎说,30多年来,他始终梦想着做一名大学生,感受一下大学课堂。在唠叨了多少遍后,去年暑假,他爱人突然把心里的想法向他提了出来,“现在国家有了好政策,年龄放开了,你要真想圆梦,就去试一下吧”。

一向老实忠厚、办事踏实的他,听到爱人突如其来的想法有些茫然,非常纠结,到底考不考呢?他记得去年有一次老同学聚会,很多读书读得好的同学工作都很好,让他很是羡慕。经过连续多少天翻来覆去的认真考虑,去年11月,他在沙河市教育局报了名。

“好多年不看书了,事多,心乱,学不进去。”彭相虎报完名至今年春节,他一边看书一边打工,直到今年2月高考临近他才辞去了工作。他的一些朋友对此不理解:“上大学是为了找工作,但大学生们工作不好找,你这么大年龄了,辞工读书,不是顾此失彼吗?”

不过他早有思想准备,也得到了沙河市一中老师们的理解和支持,给他提供了课本及学习资料。“从零开始自学,参加高考,去读自己喜欢的专业。”法律是他一向喜欢的专业。对他来说,最难的是英语,“英语基础实在太差了,只能从ABC开始学”。

“只想多学点知识”

“打工谋生没啥不好,可是不能打一辈子工吧?人生必须有所改变,但是没有文化不行。想多学点知识,要用知识改变生活。”彭相虎说,自己认准了这个方向后,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抓住一切时间看书学习,并请教老师解惑释疑。

他说,女儿彭宋华也是如此,上高三后状态不太好,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自学,父女俩经常在家里切磋,相互鼓劲,“我的数学好一些,和女儿讲题多些,而女儿的语文、英语、文综好些,给我讲得多一些”。按照他的说法,连续四五个月,他的作息时间都是和沙河市一中的作息时间表几乎一样的,每天晚上12点以前就没有睡过觉。

在這段时间里,他还从网络上搜集了一些大龄考生及名人克服困难的励志故事,这些都对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激励他不断地做题、总结。“我是一名成年人了,和普通的学生比起来,不但阅历比较丰富,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我必须要有毅力、有耐心地复习自学,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每天至少用七八个小时,甚至10多个小时去学习,压力很大,后来我想,孩子能做到的事儿大人更应该能做到。”他说,只要用心了就不后悔,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

让他没想到的是,高考成绩下来,他考了282分,其中英语最少,仅有27分,不过河北省2017年高职(专科)最低控制分数是200分,他已超过了82分,比较满意。他对法律感兴趣,第一志愿就是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法律专业,“虽然是大专,但也算进了大学校门”。

而他的女儿彭宋华考了290多分,喜欢教育专业,第一和第二志愿报的都是其他学校的幼师专业,但因为成绩不理想,均未被录取。这时,彭相虎发现,他报考的专业正好有3个补录名额,就告诉了女儿,最后也被录取了,“我们父女考进同一学校和专业,算是巧合吧”。女儿说,爸爸是最好的榜样

2017年9月9日,是新生报到的日子。51岁的彭相虎带着女儿一起乘火车从邢台来到秦皇岛。他们俩都在环境科学系,只不过彭相虎学的是法律事务,而彭宋华学的是环境法学。

父女俩一起报到的消息,在全校师生中炸开了锅。年过半百的“父亲新生”彭相虎也格外引人注目。他的到来,刷新了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建校以来全日制在校生年龄最大的纪录。

入学后,10多天的集体军训,彭相虎也和其他同学一样,参加队列、内务等训练,不过考虑到彭相虎曾在部队服役,且年龄较大,教官对他没做太多的要求。9月23日下午,在全校2017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验收上,彭相虎代表新生及新生家长发言:

“我是一名农民工,今年51岁了……自己辞工求学的经历,也是想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鼓励孩子们积极上进。我的这次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只想好好学习,在这3年里,不虚此行。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让大学成为人生中光辉而充实的旅程”。

他的发言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不过,也在校园里引来了吐槽,“该叫爸爸还是叫同学呢·”“带爸上大学,想谈恋爱,难了。”也有人调侃,“要是男友和爸住一个宿舍,咋办?”

“压力肯定会有的,就是同学的目光吧,但是我觉得这压力吧,也能变成我的动力。”彭宋华说,自己和父亲的专业相近,公共科目父女俩会在一起上课,“毕竟我和我爸一起,可以有个照应,也可以相互促进,爸爸也鼓励我要好好学习,毕业后考个本科。”

令很多人好奇的是,和爸爸上同一所大学,会不会感到拘谨,19岁的彭宋华说,“刚开始有些不习惯,我们父女俩相差32岁,不过我觉得爸爸说到做到,是最好的励志榜样,他很酷”。

彭相虎说,他和女儿在学校互不打扰,各有各的生活,见面了就是打个招呼而已。“开学几个月了,课程很紧张,对我俩来说都是全新的生活,需要全新的状态来适应。” 他说,这大学的3年里,他不希望女儿谈恋爱,“容易分心,如果上了本科,我就不管了”。彭宋华也表示赞同。“只要有心不算晚”

如今,彭相虎住在普通的6人宿舍里,考虑到他的年龄,学校给他安排了下铺床位。宿舍里是1999年左右出生的小伙子,和他相差30多岁,大家都很尊重他,叫他“彭叔”。

“和许多年轻人不一样,我不喜欢睡懒觉,一般早晨5点前起床,晚上10点休息,作息比较有规律。”彭相虎说,自己不会逃课,“算了下,一节课85元左右,不听课就糟蹋了。我不会去刻意劝阻同学别逃课,但以身作则,做好自己很重要。”

对于彭相虎的学习精神和行为,师生们都赞誉有加。环境科学系主任冯雨峰说:“老彭很有勇气,不顾年龄的牵绊,不顾世俗的眼光,坚持不懈读书,身体力行,不管对他的女儿还是学校的其他同学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他用实际行动为大家做了表率。”

现在,彭相虎加入了两个社团:超级演说家协会和志愿者协会。2017年10月14日晚,在和超级演说家协会同学交流时,他说:“不需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只要有心,无论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算晚。”对于51岁成为大一新生这事,他有自己的感悟:“我觉得,一旦下了决心就要坚持到底,哪怕是没考上我也问心无悔。”

“我母亲去世20多年了,父亲也走了10年了。”彭相虎还说,“现在看到同学们和爸妈开心地交流,心里总觉得有些酸楚,我也多想和父母说说话,可惜他们永远听不到了。”

在他看来,自己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把3个子女都培养成了大学生,他很骄傲。

由于要上学,他辞掉了工作,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报到前后,上班的大儿子彭跃华先后给我邮寄了5000块钱,学校也照顾我,让我爱人来学校当了宿管员,也有点收入。”他说,“父女俩上学的负担不算太大,但有空也想着打点零工,赚一些钱,贴补学费和生活费。”

对于未来,彭相虎信心满满:“读完三年大专,想再升本科,这样下来也就56岁了,将来再考个研究生,快要60岁了。活到老学到老,用知识改变命运,与年轻人共同创业,希望将来能开一个律师事务所,为身边的农民工兄弟解决实际困难,为社会传递一份正能量。”

猜你喜欢

沙河市父女俩女儿
大三的女儿
海的女儿
雨中“伞”(大家拍世界)
河北省沙河市第二中学附属小学李明璇
河北省沙河市第二小学 刘毅可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沙河市西部山区旅游产业SWOT分析
女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