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的再思考

2018-01-03

重庆与世界 2017年12期
关键词:欧亚经济带一带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的再思考

□ 文/杨俊

Rethink of Combi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Eurasian Economic Union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讲演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2015年3月28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迈入落实推进的新阶段。与此同时,2015年1月1日,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正式启动,2015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联合声明》,标志着“一带一盟”建设的对接正式拉开序幕。两年来,“一带一盟”建设不断推进,取得实质性进展。然而,面对国际形势出现的新变化,需要对“一带一盟”建设的对接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实现“一带一盟”建设真正有效地对接,必须明白各方的利益需要,找到利益契合点,从而使各方在“一带一盟”建设的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因此,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认真梳理“一带一盟”建设对接的有关概念的内涵

自从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以来,对接合作成了国内学界关注的热点,为此《欧亚经济》杂志2016年刊登了一期要文特约,汇集了国内名家的建言献策,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让人颇受启发。但笔者在拜读“一带一盟”建设对接的种种文本之后,发现似乎有必要认真梳理“一带一盟”建设对接的有关概念的内涵,提出来就教于专家和同仁。

关于“一带一盟”建设的对接的概念,国内学界大致有4种使用情况:

一是把“一带一盟”建设的对接看作一个倡议与一个国际法主体的对接,如“有人说‘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战略,欧亚经济联盟作为国际组织如何对接?”“欧亚经济联盟是一个超国家的国际法主体,‘丝绸之路经济带’只是一个倡议,它们之间严格意义上的对接是有困难的。”“一个虚体的倡议与一个实体的机构怎样合作,在国际上尚无先例,需要有很多创新思维,后续的具体实施需要双方在互谅互让、共建共享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予以推进。”

二是有意无意地把“一带一盟”建设的对接看作两个已经存在的联合实体的对接,如:“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路径”“试析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的障碍”“‘一带一盟’对接合作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努力的方向”。

三是有意无意把“一带一盟”建设的对接主要看作是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如:“笔者理解‘一带一盟’的对接,实际就是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国的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方面的对接。”

四是俄罗斯和中亚国家许多学者把“一带一盟”建设的对接看作是两种一体化规划、构想的对接。

以上种种对“一带一盟”建设对接概念的内涵的理解,看来都有自己的考量。但这种五花八门的状况并不利于问题探讨的深入,因此笔者不揣冒昧地谈谈对“一带一盟”建设对接内涵的理解。

首先,对对接的概念内涵的理解应回到权威文本上,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的中俄文文本上来。俄文文本的表述是《Совместноезаявление 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е по сопряжению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Евразийского союза и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пояса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其中“对接”一词用的是сопряжение,其含义是连接在一起,使结合起来。俄语强调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的连接或结合。俄语文本对“对接合作”的表达也不像汉语文本是并列关系,而是指“在对接方面或范围的合作”。

其次,“一带一盟”建设的对接应该是建设过程的对接,而不是两个建成的实体组织的对接。实际上不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欧亚经济联盟目前都还处在建设过程之中,只是欧亚经济联盟的建设先走了几步,从最早的一体化构想发展成为了区域一体化的国际组织。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则处在从战略构想走向实施的起步阶段,把“一带一盟”建设看着二者建设过程的对接,也许更能找到二者建设的可连接、结合、甚至融合的空间,也许能消除一些对“一带一盟”虚与实对接的质疑。

再次,“一带一盟”建设的对接,目前很大程度上应看成中国主导和推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构想和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的一体化两个构想的对接。两个区域经济一体化构想有着自己的宗旨、原则、目标、发展路线图和重点内容,也处在实施的不同阶段,两个构想及其实施,尽管存在竞争的一面,但包含更多的是包容、互补、互相促进的内容,也就是具有对接双赢的巨大潜力,这为人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留下广阔的空间。如果从中俄主导推进的两个区域经济一体化构想及其实施角度来探讨二者的对接,也许能够淡化诸如战略与国际组织如何对接一类的纠结和矛盾。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学者大多是从两个构想的角度来探讨“一带一盟”建设的对接的。

二、正视和正确应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发展之间客观存在的竞争。

“不论在地缘政治还是在地缘经济利益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都是不同的。再说,欧亚经济联盟完全由俄罗斯主导,而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经济上相连接。因此,在客观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之间存在竞争性因素。”因此,正确认识和应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发展之间的竞争是“一带一盟”建设有效对接合作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在地缘政治方面的竞争可能出现在:

第一,在中亚地区政治影响力的竞争。尽管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着眼于加强欧亚地区经济合作,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对参与国没有政治要求,但是,经济和政治密不可分,随着中国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联系势必更加紧密,这肯定会加强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存在,提升中国的影响力。在一些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精英看来,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就不乏政治色彩,哈萨克斯坦著名政治家、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康·瑟罗耶日金的说法颇具代表性:“‘一带一路’不仅是一个经济倡议,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地缘政治倡议。”

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原因,中亚地区则是欧亚经济联盟的主导国俄罗斯的特殊利益区,是俄罗斯后苏联国家战略和强国战略的核心,俄罗斯特别警惕其他势力,特别是大国对中亚地区的渗透,挑战俄罗斯的主导地位。俄罗斯强力推进欧亚经济联盟的启动,目的除了联合成员国抱团地对外进行经济政治博弈之外,就是通过欧亚经济联盟增强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从而维护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利益。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就把欧亚经济联盟称为独联体地区最大的地缘政治规划。俄罗斯要通过欧亚经济联盟遏制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或势力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而中国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势必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利益相左。

第二,对欧亚经济联盟本身的政治上的向心力、凝聚力可能造成冲击。

欧亚经济联盟作为经济一体化组织,其成员国是做出了一定的主权让渡的,以便在东西方激烈的地缘角逐中抱团取暖,应对挑战和冲击,特别是美国和欧盟的压力。按照欧亚经济联盟主导国俄罗斯的意愿,经济一体化的结果不仅仅是经济联盟,而应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建立欧亚联盟,就像欧盟一样,以便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然而,苏联解体后的独联体国家,特别是作为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国,在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问题上非常敏感,并不心甘情愿在政治上完全倒向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就坚决反对政治一体化。可见,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在政治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并不十分牢靠。随着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为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利用中国的存在和影响来牵制和平衡俄罗斯的一些政治诉求,这无疑将对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离心倾向起到推泼助澜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政治上可能的竞争,会因为欧亚国家在大国博弈中所采取实用主义多元外交政策而变得更为复杂,“对欧亚地区国家有利的战略一方面是利用中国日益增长的对该地区的兴趣(首先是经济方面的兴趣)来发展国家经济,另一方面是创造条件来保证在未来的战略空间中限制中国在欧亚地区的存在。”中亚国家注重与美国、欧盟和中国发展关系来平衡俄罗斯的影响,争取和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这对欧亚经济联盟政治上的向心力凝聚力也是一种分解。

如果说,“一带一盟”建设在地缘政治方面的竞争更多的是一种暗潮涌动,那么二者在地缘经济利益的竞争就更为现实和明显。

第一,建设目标的差异。

欧亚经济联盟作为经济一体化国际组织,除了实行区域内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自由流动的目标之外,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实现成员国的再工业化,提升国力,为此欧亚经济联盟不仅需要引进资金和技术,改造实体经济,而且还需要实施一定的关税保护政策,因为“在经济现代化时期需要适度地保护关税政策,来为新产品的生产商提供有利条件,因为在全球经济完全开放的条件下再工业化是不能实现的。”

第二,市场争夺。由于历史的原因,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以及整个中亚地区长期是俄罗斯商品市场和能源产地。中国商品由于价廉物美,在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和其他中亚地区很有竞争力,这种状况难免让致力于再工业化的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和其他中亚国家产生单纯成为中国商品的销售市场的担心。欧亚经济联盟实行一定的关税保护政策来限制外来竞争,保护市场以保证成员国实现再工业化,就成为自然而然的选择。

第三,劳动力市场冲击。随着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往来的不断增长,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及其他中亚国家的出口和投资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大量中国劳动力涌入这一区域。“这对拥有过剩劳动力的中亚地区绝对无益。”中国劳工数量不断增加,难免对中亚国家劳动力市场形成冲击。

第四,建设资金的争夺。中亚国家经济相对落后,又深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目前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和其他中亚国家需要大量外来的资金振兴经济。对它们来说,中国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设立的丝路基金和亚投行的资金无疑是非常诱人的,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亚投行和丝路基金更能解燃眉之急。“但是在中亚建设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离不开能够建设如此规模项目的大型建筑公司和物流公司的参与。显然,根据‘谁出钱就为谁演奏’的规则,这些企业将来自中国,并且以订单的形式获得为丝路经济带划拨的400亿美元中的大部分资金。”

第五,制定经贸游戏规则的竞争。欧亚经济联盟作为经济一体化组织,已经形成较为具体、细致并有机制保障的经贸规则,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按照构想,尽管更为灵活务实,但它的参与国在与欧亚经济联盟及其成员国发展经贸合作时,显然不可能绕开欧亚经济联盟的一些现实的、具体的经贸规则。因此,在“一带一盟”建设的对接中,在经贸游戏规则制定的话语权方面,博弈在所难免。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议第二轮谈判主要围绕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技术性贸易壁垒、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贸易救济、竞争、知识产权、政府采购、法律与机制条款等等问题进行就是明证。

三、厘清在“一带一盟”建设中俄罗斯的关切和作用。

俄罗斯是一个在全球有着重大影响的大国,又是欧亚经济联盟的主导国。显然,没有俄罗斯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盟”建设的对接是不可能实现的。

2015年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签署了关于“一带一盟”建设对接的联合声明,表明中俄最高决策层就“一带一盟”建设的对接进行合作达成战略共识。但截止目前,具体的对接还说得多做得少。笔者认为,要让“一带一盟”建设的对接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要厘清俄罗斯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应充分认识和理解俄罗斯在独联体地区的利益和关切。作为俄罗斯的特殊地缘战略区,俄罗斯在独联体地区的利益和关切主要有四方面。

一是确保欧亚经济联盟的运行和发展,巩固俄罗斯在欧亚经济联盟中的大哥地位。欧亚经济联盟正式启动,俄罗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代价,标志俄罗斯独联体地区一体化外交取得了重大成果。“欧亚经济联盟运营为俄罗斯对外部战略挤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点,扩大了经济合作和安全防御的缓冲区域。”因此,无论是从有利于应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出发,还是从地缘政治博弈角度考量,任何弱化虚化欧亚经济联盟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俄罗斯的高度警惕和疑虑。

二是在地缘政治方面,俄罗斯竭力强化和扩大自己在独联体地区,特别是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因为随着北约、欧盟双双东扩不断加码,美国和欧盟加快了对独联体国家的渗透拉拢步伐,乌克兰危机导致的地缘政治博弈难以停息,俄罗斯面临的地缘政治形势更为严峻,强化和扩大俄罗斯在独联体地区特别是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就是增加俄罗斯抗衡美欧打压俄罗斯战略空间的砝码。所以俄罗斯绝不愿意眼睁睁地看到独联体地区,特别是中亚地区的国家对俄罗斯的依赖程度降低,甚至投入他人的怀抱。

三是争取在国际经济政治新格局中的话语权。俄罗斯通过启动欧亚经济联盟进而推动独联体地区的一体化,除了抱团取暖,以应对经济困难,避免独联体国家被国际社会边缘化的直接意图之外,更有把独联体国家联合在一起,成为多级世界的一极,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获得更多话语权的考量。

四是努力发展同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往来。由于传统的经济联系,发展同独联体国家,特别是中亚国家的经贸往来,扩大这一地区的商品市场和能源原料市场,对于俄罗斯的经济复兴至关重要。因此,俄罗斯非常担心传统市场的丧失和经济伙伴的他去,特别是面对拥有强大竞争力的中国,就显得更无底气。

其次,应该充分认识俄罗斯参与共建“一带一盟”所追求的利益。

利益的划分是“一带一盟”建设重要的前提。利益的吸引是各国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动力。俄罗斯对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从怀疑观望到积极响应,自然也有其利益的考量。

第一,与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相符。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界经济重心东移,俄罗斯确立了向东看的发展战略。从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看,乌克兰危机导致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使因油价暴跌遭受重创的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更使俄罗斯融入欧洲之路前途暗淡。这更凸显俄罗斯实施搭上亚太经济增长快车的向东看方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并把这与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这一向东看方略相结合,无疑更契合俄罗斯的复兴大业。

第二,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俄罗斯来说,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为俄罗斯主导的欧亚一体化奠定便利的通道,还可以为俄罗斯摆脱经济持续下滑注入新的活力。因此,俄罗斯积极响应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互联互通,希图利用外来资金和技术,特别是中国的资金和技术来改造和新建基础设施系统。当然,俄罗斯绝不愿意仅仅成为他国商品的过境运输国,更不愿意眼睁睁地看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互联互通的建设和发展对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干线和北方海上运输线的运营造成竞争,甚至利益损害。

第三,获得更多的外来投资和适用技术。油价暴跌和美欧的制裁,使俄罗斯经济遭受重创,外国资本流失严重,为了克服困难,复兴经济,俄罗斯势必调整经济结构。这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对俄罗斯来说,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从中国获得调整经济结构所需的资金和技术是再理想不过的事。当然,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原因,俄罗斯对外国资本总是高度警惕,防范外国资本操纵国计民生,危害经济安全。

第四,利于俄罗斯发展对外经济交往,拓展国际市场。由于美欧制裁的延续,俄罗斯对西方国家的经贸往来难以发展,拓展亚太市场对于俄罗斯走出困境,复兴经济就尤为重要。俄罗斯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其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为依托,通过统一的欧亚经济联盟空间,除了可确保俄罗斯在欧亚经济联盟内市场之外,更能够在亚太地区拓展更为广阔的经贸空间。

值得强调的是,俄罗斯积极回应中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还有更深的战略考虑。加深中俄两国的政治互信,扩展两国的经贸往来,从而进一步深化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促进中俄两国团结一致,不仅在欧亚和亚太地区等区域层面,而且在全球层面努力构建经济政治新局面。

四、国际风云变幻对“一带一盟”建设对接的影响。

“一带一盟”建设的欧亚大陆是大国博弈的重点区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传统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中国倡导并积极推进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的对接,肯定面临严峻的挑战和不小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安全风险、市场风险、社会风险和债务风险等。在此,笔者只谈谈国际风云变幻可能给“一带一盟”建设对接带来的影响。

首先,笔者认为可能对“一带一盟”建设的对接产生消极影响的国际风云变幻的是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世界经济碎片化趋势的发展。

2017年2月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筹备工作时就指出:“今天世界经济仍未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复苏脆弱乏力,增长基础不稳。保护主义上升,‘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开放与保守、变革与守旧、经济一体化和‘碎片化’的矛盾凸显。”英国脱欧和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上台伊始就签署美国退出TPP就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碎片化的极端事件。

英国脱欧,除了对英国和欧盟的贸易和金融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更对欧洲一体化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也意味着欧盟的政治经济外交将发生深层变化。英国脱欧表明,发达国家的普通民众正在丧失对“自由贸易”的信仰,使抵制欧洲一体化的思潮泛滥,欧洲主要国家法德意等国的反对全球一体化的右翼政党赢得更为广泛的影响和问鼎政权的机会。害怕随着进一步进行教育文化和社会统一而被迫放弃民族的欧洲民众,经历了因希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认同的所谓问题国家加入带来的危机,现在又在经历难民危机,很难认同进一步区域一体化,欧洲成为逆全球化潮流的重要据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美国积极推动TPP,除了紧紧把握制定贸易规则的话语权的目的之外,更多地是政治和地缘战略的考量,即围堵和限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将中国发展边缘化。美国退出自己已经获得主导权及其他种种好处的TPP,表面上似乎是令人费解的自我封闭的选择,实际上是特朗普迎合保护主义呼声争取选票,当选后巩固政权的民众基础之举,本质上仍然是美国中心主义,美国优先主义。对美国来说,反正世界经济离不开美国这一经济庞然大物,与其自己受经济全球化多边贸易框架下的规则(尽管可能对美国有利)的种种束缚,不如回到双边谈判分别面对贸易竞争对手,更能运用“胡萝卜加大棒”,赢得经济贸易的主导权和其他种种利益。也应看到,美国退出TPP也是美国在全球化面前进退失据高扬贸易保护主义大旗的无奈之举,这给世界贸易的发展平添变数也是不言而喻的。

经济一体化与碎片化矛盾凸显,一方面为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引导经济全球化进程迈出新步伐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保护主义甚嚣尘上,世界经贸摩擦必然增多,被美国视为头号竞争对手的中国难免躺枪,这会恶化“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一带一盟”建设的对接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增加意想不到的竞争和困难。

其次,国际关系可能的变化对“一带一盟”建设对接的影响。

第一,特朗普上台后的中美、俄美关系可能的变化对中俄关系的影响。中俄美三国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美国凭借超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竭力维护在全球霸主地位,在俄美中三角关系中是主导因素。中俄关系往往受到俄美和中美关系的制约。“在推行控制欧亚大陆,维护和加强全世界霸主地位的全球战略的过程中,美国最担心的是俄罗斯和中国按照自己的道路和模式实现复兴和崛起,并且形成抗衡美国的同盟关系或者准同盟关系。为了防止俄罗斯和中国结成反美统一战线,美国利用实力和战略优势,居中制衡,竭力使中美关系和俄美关系高于中俄关系,所以美国不论是使用冷俄热中还是冷中热俄的手段,都会影响到中俄关系的发展。”

特朗普上台执政,尽管受到种种牵制,但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经出现重大调整。特朗普把中国作为最主要的遏制和围堵的对象,千方百计加以打压。为达此目的,千方百计离间中俄关系已经成为特朗普团队的策略选项。俄罗斯国内亲西方势力有可能借机推动俄罗斯亲美疏华,这虽然不可能动摇中俄深入发展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坚实基础,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俄美非敌非友的关系,俄美之间又斗争又合作,斗争多于合作的格局,但给中美俄三大国互动带来一定的非良性效应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如果这种状况出现,会不会影响“一带一盟”建设的对接,影响程度如何,我们在探讨“一带一盟”建设的对接时应该未雨绸缪。

第二,欧盟的震荡对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影响。

2017年英国启动脱欧程序,加上德国和法国大选,欧洲注定不轻松,更为欧盟的稳定和发展趋向增加变数。欧盟的震荡必然会严重地影响到“一带一盟”建设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形势。

不管欧盟是因为反全球化的右翼势力在欧盟主导国家大选中获胜而走向分崩离析,还是主张欧洲一体化的精英继续在德法意掌权,痛定思痛,迈出深化欧洲一体化的步伐,欧洲的震荡都是不可避免的,这对独联体国家,特别是乌克兰格鲁吉亚等亦步亦趋脱俄入欧的国家来说,肯定不是福音,将会影响到他们的战略和策略选择。因此,我们在研究“一带一盟”建设时,不能不考虑到欧盟震荡可能的深度和广度及其对欧亚大陆地缘形势的影响,作好应对之策。

四川外国语大学)

猜你喜欢

欧亚经济带一带
中国企业如何走进“一带一路”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欧亚裔混血族的曲折发声:解读戴安娜·张和《爱的边界》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习近平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五个关系”
欧亚的妈妈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经济数据排行榜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