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

2018-01-02李爽

中国经贸 2018年23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行政事业单位研究

李爽

【摘 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已经推动诸多行业领域的发展,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就一定要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才能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积极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一是加强了单位之间信息的交流,实现了信息共享;二是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运算平台,不仅改善了会计人员的数据处理方式,使计算更准确,工作更高效,更是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但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有效方法,这样才能大力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

当前,由于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财务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管理水平,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才能提高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质量和效果。近年来,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将会计信息化建设作为本单位的一项重要规划,一是逐渐由手工记账转变为信息化记账方式,简化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的准确性;二是增强了部门之间的联系,运用会计信息化,实现了信息共享,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三是财政部门对本单位的财政资金监管更清晰,信息化建设更有利于资金的监管和公开透明,资金变化时时更新,更能了解资金动向,账目报表更是一目了然。然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还未得到全面的普及,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化软硬件系统有待加强

实现会计信息化建设,软硬件系统要求必须严格,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处理的信息都应该是保密的,因此使用的计算机和网络要进行特殊的保护,这也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最大的特点。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使用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存在很大的安全威胁,不具备足够强大的服务器、终端设备,容易受到外部系统病毒的入侵,造成会计信息的丢失、破坏、盗取,这将会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损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必须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决算的监督,这就需要一系列成熟、系统的软件支持,但多年来相关软件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开发,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部门设计的软件较少,只是普通的会计信息处理软件,软件功能单一,造成财政监督信息平台的缺失,阻碍了财政监督进程。

2.会计信息化建设中缺乏高素质会计人才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工作复杂性越来越大,对会计人员应用信息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人才资源匮乏,有很大一部分会计人员,由于历史和专业原因,年龄偏大,人员不流动,技术不更新,知识结构单一,认为会计人員只要具有会计专业知识,能够胜任账目核算的任务即可,会计人员没有深入的专业知识,形成了手工记账的核算模式,在实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后,没有相关的知识培训,没有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无法快速适应新的工作方式,没有发挥出财务软件的优势,也没有发挥其高效和信息共享的作用,导致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没有利用财务软件对各类收支活动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相应的配套制度不健全

会计信息化处理模式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在会计信息化的引领下,仅依靠技术来促进建设并不够,还需要相应的配套制度来保驾护航,信息化处理对于会计行业也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如何规范地使用信息化处理数据,如何应对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何建立责任制度,如何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这些都是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正是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有时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的工作流程缺乏规范性、制度性,对会计人员起到的约束作用较小,容易产生权责不清的现象,只有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会计信息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4.会计信息监督系统功能还不完善

会计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记录、存储、处理与输出,并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依据,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只重视日常账务核算处理和制作财务报表工作,而忽视了数据对比、内控、监督等模块的开发,财务会计和业务、监督、管理等脱节,未能和其他系统之间进行数据共享共通。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对策

1.积极推进软硬件设施建设

提升高效的会计信息化工作,良好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是基础条件,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不同的业务,需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购置硬件配置。软件方面,各单位可以采取和软件开发公司合作,把其工作需求,融入到开发软件当中,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如果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财务软件与国库的集中支付系统连接,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基金的信息进行掌握和了解,起到政府监督作用。在安全性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增加专业网络人才,定期维护电子设备和内部网络,确保会计信息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对会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也可以通过组织计算机网络培训,实现会计人员与会计信息化的有机融合,开展管理技术信息系统培训,丰富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培养一批既精通会计知识,又在一定程度上熟悉基本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迅速提升会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工作积极性并为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奠定坚定的人才基础。

3.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要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制度,明确会计人员的责任和业务范围,严格监督会计人员按照流程办事,不允许出现责任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会计信息处理审核及数据保存工作,应有严密的流程说明,避免越权操作。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监督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各单位应采用分工协作、相互监督的管理模式,予以单位中会计人员一定权限进行管理,做到权责分明。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则直接与该环节的负责人联系,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策层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使内部控制过程更加开放和透明,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有效实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为加速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4.完善会计部门与监督部门的信息衔接机制

我国现行的会计监督体系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审计部门监督和财政部门监督,完善会计信息化建设,就不能离开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才能避免可能发生的贪腐问题,严重的还会影响整个单位的正常运行。行政事业单位只有建立起完善的信息衔接机制,会计部门与监督部门才能实现信息数据的无缝衔接,有利于会计部门和监督部门之间时时分享信息数据,时时查看信息数据正常与否,也方便本单位及时发现数据方面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正。切实履行政府部门会计监督职能,充分发挥会计监督服务宏观调控和财政管理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积极推动会计信息化管理模式已变得更加重要,这就使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实际,认清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改进,才能在未来真正实现会计信息化建设,促进本单位整体效益的提高。在这样的环境下,会计工作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促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也对传统的会计职能进行了转变,更加适应全球化社会的发展。通过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进一步提升整体效能建设水平,最终促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胡扬.大数据时代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2018(2).168.

[2]赵永福.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J].会计研究,2018(2).114.

[3]赵男男.基于云平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8(4).119.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化行政事业单位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