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县域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运行中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2018-01-02曾庆久

中国经贸 2018年23期
关键词:县级

曾庆久

【摘 要】 对于县级财政资金管理工作来说,深化变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具有实际意义。尽管相关政府部门对此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但其中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实例深入剖析了支付改革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旨在维系财政资金的透明化,强化管理效果。

【关键词】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指导意见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本概念

从本质上来说,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優化变革是财政资金管理工作所谋划的重要策略,大力倡导国库集中支付可以实现资金的直线下达,省略传统工作模式的繁琐环节,提高管理效率。与此同时,该管理模式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反腐倡廉口号的主要措施。

二、问题分析

1.对国库集中支付认知不到位,各方阻力较大

其一,各相关领导决策层、财政部门基层工作人员、预算清缴人员对集中支付的概念缺乏深度认知,且不熟悉基本业务操作和财务处理流程。

其二,在正式试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政部门可以获得直接从国库划拨资金给支出单位的权限,但在预算单位看来,财政部门超越了管理权限,损害了预算单位的基本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部门间的矛盾冲突,难以保证相互协调配合。

其三,财政部门为本单位和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账户,并用于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这就导致代理银行无法获得可用资金,加之业务量不够稳定,收取的手续费有限,增大了管理难度。

2.财政资金存在风险

由于财政部门将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都集中在商业银行账户,而商业银行实行的是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并对营利或亏损承担全部经济责任的管理原则,其承受的市场风险会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到财政资金的运行当中,进而给财政资金构成风险。

除此之外,全球经济萧条加剧了市场竞争,商业银行也面临着资金周转不利等难题。基于此,商业银行为了保证自身的运营,往往会忽视财政资金安全问题,将财政资金挪用到其它环节,这也增大了资金风险系数。而且国库资金的转移也限制了人民银行宏观调控职能的发挥。

3.国库集中支付工作模式与制度条例相悖

根据现阶段试行的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资金存欠清偿相关规定,代理银行在受到财政部门提交的支付口令后,要在第一时间无条件的将资金从其结算债权债务账户转移到授权支付账户或由财政直接支付,由此完成了集中支付代理银行结算债权债务账户的垫款行为。当天停止营业后,集中支付代理银行根据结算债权债务账户的资金周转情况向人民银行提出结算申请,在收到人民银行划拨的国库集中支付清算资金后,代理银行要及时且准确的计算垫付的资金。综合上述简要概括资金清算流程可知,国库集中支付所实行的这种先付款后收款的模式,与相关制度条例相悖,违反了基本原则。

4.资金风险隐患类型概括

其一,难以保证收款账户及票据权利人的真实可靠性,一旦预算单位所提供的账户基本信息有误或购销合同没有法律效应,加之缺乏及时的审查核对,将会给不法人员可乘之机,增加财政资金风险系数。

其二,预算单位提出的用款申请从表面上来看是合理的,但其真实性难以分辨,同样存在套骗财政资金的风险。通常此类采购性资金的用款额度都很大,一旦工作严谨性不够,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其三,用于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及清算开设的账户存在支付风险。纵观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可知,账户支取频率较高,但财政部门无法逐一考证支取行为的合理合法性及支付的可行性。例如,预算单位提出的报销差旅费申请,财政部门由于缺乏对票据真伪的及时审核,加大了经济风险。

5.国库监管职能发挥不利

人民银行国库监理的主要职责是对财政资金的划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在国库集中支付尚未正式运行前,人民银行可以对每一笔拨款项的凭证要素及用途等进行严格审查,一旦发现要素缺失、填写不规范、用途不符合常理等行为,应当依据相关制度条例拒绝受理业务。但在试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代理银行全权负责财政部门的款项划拨审核工作,而资金的流动方向和实际用途则由财政部门或预算单位统一调控,这使得人民银行处于被动清算的位置,极大的限制了人民银行国库监理职能的发挥,增加了资金的风险。

6.支付流程面临财政资金周转不利问题

当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所施行的是先支付、后清算的模式,具体来说就是财政或预算单位直接向代理银行下达支付口令,由代理银行先行垫付资金,在当天终结业务办理后,向央行国库提出汇总清缴申请。在这种工作模式下,如果财政资金储备不足,将导致财政预支出超过限定。随着地方财力日渐匮乏,加之财政部门对账不及时等因素的不利影响,势必会发生财政透支现象,进而给商业银行带来严重的损失。

三、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具体策略

1.实际案例分析

某县级在试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加大了监督控制力度、提高了预算执行的公开透明度,进而保证了信息反馈的及时准确性。但基于我国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深化变革方面缺乏实践经验,使得各环节出现诸多问题。因此,该县级应当重视试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过程存在的不足,并采取切实可行的优化改进措施,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性。

2.具体措施

管理者可加大倡导国库集中支付深化变革的宣传力度,深化相关人员的服务意识,并强化职业道德素养,从而促使各个预算单位明确财政管理优化变革的实际价值。

(1)建立完善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条例。提高操作程序的标准规范化,为预算资金的合理使用提供可参考制度规范。针对此,要尽快制定并出台相应的配套制度条例,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和风险监控预警平台,并将其贯穿整个业务办理流程,为制度的深化变革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同时优化具体操作流程,以此维护财政资金的安全性。

(2)探寻国库集中支付监督管理新路径。为了从根本上加强对财政资金风险的防范力,当务之急是要构建完善的财政资金监督管理体系,严格审查每一笔财政资金的流动方向和实际用途。在此过程中,应对审核代理銀行申请划款数额、代理银行是否在符合规定范围内为预算单位办理资金支付,以及是否及时准确划拨支付资金等方面进行跟踪。之后,定期检查代理银行的零余额账户,再通过采取制度约束与网络监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国库集中支付风险的管理力度,实时监督控制资金流向。与此同时,还需确保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相互监督,并约束国库集中支付的具体行为,进而充分发挥国库监理的职能优势。

(3)实现资源共享和相互监督。当下,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与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构建了紧密的联系,这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变革创造了有利条件。针对此,应当进一步扩大横向联网系统业务的覆盖率,其宗旨在于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和相互监督。之后再对资金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把控,尤其是第一时间针对异常划拨等进行预警,确保财政预算收支的有序执行,降低代理银行垫付资金的风险系数。

(4)优化国库集中支付后续监督管理制度。财政部门或预算单位在签发支付指令后,由国库直接划拨给供应商,财政部门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跟踪每一笔财政资金的流转,且通过加大监督控制力度,从根本上杜绝虚假账务等问题。

(5)强化相关业务人员综合素质。从专业角度来说,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项创新型财政资金支付管理手段,具有政策性强、涉猎面广的优势特征。随着国库集中支付的逐步深化变革,一些突出性问题也随之暴露。基于此,一方面人民银行应当保持与财政部门的信息沟通,对集中支付业务存在的问题进行严格且细致的审查;另一方面,人民银行要定期针对相关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职业素质教育,使其熟悉政策条例,明确操作规章,并具备精确核算的业务能力,以此加强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标准规范化、高效安全化。

四、结语

随着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深化变革,在所有财政资金正式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后,将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标准规范化。同时,预算执行也实现了公开透明、完整准确的管理目标,这为财政管理工作的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经济宏观调控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再者,加大对财政资金的统一管控,也增强了财政政策的完善性,最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芸.县域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北方金融, 2016(9)

[2]黄丽香.浅析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5(20)

猜你喜欢

县级
县级供电企业变电运行维护
县域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盱眙经验”
县级区域雨量站观测设备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加强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探讨
浅谈县级电视台如何创收
县级社区教育的发展创新研究
提高县级环境监测站工作能力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