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浅析

2018-01-02陆星辰

中国经贸 2018年23期
关键词:企业管理模式可持续发展

【摘 要】当下,我国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主体,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企业的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就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推动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这是当前我国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从企业管理现代化出发,对我国目前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指出了方向。

【关键词】企业管理模式;管理现代化;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的管理模式概述

企业管理模式指管理企业运营的方法,主要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而实现的分配资源和开展经营活动的方式。目前我国已经有了一部分较为成熟的企业管理模式,但是当前我国企业使用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上的竞争与挑战,企业需要不断转变管理模式,将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经营模式向知识型、现代化模式转变。

就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当今社会而言,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实现自身经营目标,顺应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就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尤其是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对其管理流程和工作方式不断优化更新。

二、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分类及特点

1.制度化管理模式

制度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是指企业利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企业内部员工的思想行为,并且企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能够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实行,并且对于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按照规则来进行处理。这种制度化的企业经营模式能够对企业的经营进行严格的管理,并且能够加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使所有的企业经营行为都有章可循。

这种制度化的管理模式虽然能够使企业的运营井井有条,但是过度的依赖于制度会使企业的经营逐渐变的僵化死板,不能适应眼下多变的市场经济。同时,以制度为纽带的企业经营模式忽视了对企业员工的重视,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过于呆板,容易造成企业内部人员之间的矛盾。

2.家族化管理模式

家族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以血缘为纽带的而形成的,企业的管理阶层大多为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在掌握企业的日常经营中,由于管理阶层大多为亲属关系,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因为大体目标一致,意见容易达成统一,能够使企业的凝聚力变强,在企业的扩展中容易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

但实际上,这种管理模式在很多方面都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经营的理念,会在实际管理中出现许多弊端,尤其是在企业管理阶层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使一些真正有才能的职员得不到发展才干的空间,极易造成人才的流失。同时,这种管理模式还会造成企业权利的过分集中,导致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容易出现独裁的现象,是企业的决策更加主观,存在较大的风险,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

3.情感化管理模式

情感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介于制度化和家族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之间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中最常见的一种管理模式,尤其是对于那些正在创业初期的企业来说,情感化的管理模式往往会成为首要选择,这种管理模式建立在企业员工之间的人际交往上,通过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信任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能够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经营目标的认同,对于初期的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企业的发展逐渐形成规模,员工人数不断增加,这种情感化的管理模式就不再适用于企业的管理,一旦管理阶层与员工发生分歧时,这种情感的联结就极易断裂,出现管理混乱的情况,从而阻碍企业的正常运营。

三、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现状分析

1.企业管理模式现代化程度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变,尤其是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的企业逐渐向国际接轨,企业的管理方式也逐渐开始向世界学习,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转变管理模式,逐渐向现代化的方向靠拢。但是,目前还是有很多的企业并没与及时转变管理模式,仍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不注重管理理念的创新,并且缺少足够的管理人才,导致目前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整体现代化水平偏低。

2.企业管理现代化程度不平衡

经济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企业管理模式的现代化水平,由于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造成不同地区之间企业管理模式的现代化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異。总体来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管理模式现代化水平较高,能够凭借区域优势及时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然后根据自身情况加以吸收利用,促进企业的发展,并且在国际竞争中也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市场的开放程度远远不如东部沿海地区,企业管理模式的现代化水平较低,并且缺少相关人才,企业的发展也较为缓慢。

3.企业管理的创新能力较弱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现代化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绝大部分是建立在对国外已有的先进管理经验的吸收借鉴上,真正由我国企业自身提出的现代化管理理念极少。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虽然较高,但是这种创新往往只针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销售创新,对于管理模式方面的创新缺乏热情,导致我国企业管理的创新能力较弱。

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1.不断创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战略目标,企业要及时调整,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及时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不断优化革新,提高企业自身的学习能力,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寻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的发展方式,促进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2.在企业管理模式中坚持以人为本

一个企业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企业中人的不断发展,因此,在企业的管理模式中要不断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以人为本,即企业在管理制度中要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注重员工的自身价值的提升,定时对员工进行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同时,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绩效评估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齐心协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3.提高企业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时代,大数据、云计算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对此,企业要与时俱进,企业管理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纳入到企业的管理模式之中,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使企业能够通过网络及时获取到行业内的相关信息,面对市场的变化及时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4.未来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

根据目前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趋势,我们可以对未来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一定的预测,总体可分为以下3个发展方向:

(1)企业的管理层级逐渐减少。我国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为科层制,类似于古代的官僚制度,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促进企业文明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的不断转型升级,逐渐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原来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弊端不断暴露,其中最大的缺陷就是企业管理层级太过繁琐,不利于企业决策及时下达到相关部门,对于企业的运营造成了极大地阻碍,因此,企业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发展中将会不断减少管理层级,促进企业管理的高效性。

(2)企业组织结构更加弹性。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下,我国的市场经济也是瞬息万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管理模式就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即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要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上的各种形势,有效地化解企业内部的一些矛盾,促进企业内部权力的合理运行。

(3)竞争模式合作化。在传统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属于“零和”游戏,很难达成双赢的局面。但是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更加强调在竞争中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双赢。这种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有效地实现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合作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未来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将会注重企业之间联合,实现 1+1大于2的局面。

五、总结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是一个全面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对企业的生产、管理以及营销都會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只有建设好这一工程,并且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及时的获取行业信息,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身的管理模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实现企业自身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京慧.浅析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现代商业, 2018(03):148-149.

[2]汪红林,吕平平.浅析企业管理与企业现代化[J].商场现代化, 2017(10):126-127.

[3]黄梓烜.浅析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19(19):103-104.

作者简介:

陆星辰(1993—),女,壮族,籍贯:广西百色,本科,项目管理,深圳环球易购,518000,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企业管理模式可持续发展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新的企业管理模式解析
企业管理模式的时代转变因素与相关理念的思考
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