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01-02孔祥芹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兴趣小学数学

孔祥芹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并且正确的判断和推理结论,培养这种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兴趣

一、延迟评价,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应运用延迟评价的原则,丰富想象力,腾出自由的场地。在学生一头提倡“知无不言,言无不颈;更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比如在较复杂的反比例应用题的练习中,有一题“一堆煤实际每天只烧2.4吨,比计划每天节约0.6吨,这堆煤计划可以烧96天,实际可以烧多少天?”学生误列为:(2.4-0.6)X=2.4×96,这时教师就可利用延迟的原则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自纠。你是根据什么列等式的?式中(2.4-0.6)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怎样理解实际每天比计划节约0.6吨?那么(2.4-0.6)表示原计划每天用煤量吗?要求原计划每天用煤量应该怎样列式?(2.4+0.6)与谁相乘才是正确的?通过上述问题的思索,将本来要教师讲解分析的难点,变为学生自己探索的内容,在探索中学会思考方法,培养自我纠偏的良好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直观演示,丰富表象

小学生无意注意占重要地位,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用图片、教具或电教手段组织教学,把抽象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充分感知所学的材料,有了定量的感性材料,才能在大脑中留下鲜明的印象。例如:教学“负数的认识”一课时,通过课件展示温度计,学习温度计上的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使学生对负数有了形象的认识,负数就是比0小的数,再进一步观察,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相差几度,得出的结论都是正数都比负数大。不用过多的语言,学生在观察中就建立了清晰深刻的表象,为思维的理性化提供了条件。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练习形式多样,题目设计由浅入深,容量大而不单一,题目比较性更加直观、具体。在练习内容和呈现形式上,教师有较大的发挥和创造空间。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例如,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可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投影,利用课件的动画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理解组合图形的多种分割方法,既能使练习呈现多样性,又达到了传统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这种多样性,也使疲累的学生兴趣盎然,思维得到深层次的发展。

三、放大错例,深化思维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知识比从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错误与探索相联姻,相交合,才能孕育出真理。”在教学中,教师可应用错例,及时地放大错例,或设计相应的选择、判断题,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的探索中不仅“知其错,而且知其所以错”。只有对“错例”进行理性反思、辨别异同、探寻“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杜绝旧病复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就能促进认知结构的组合,推动思维层次的深入,为他们形成良好思维打下基础。

四、运用比较辨别,启迪学生思维想象

如在教学了数的整除的知识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一个大于10的数,被6除余4,被8除余2,被9除余1,这个最小是几?”应该说这道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求解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比较题:“一个数被6除余10,被8除余10,被9除余10,这个数最小是几?”这道题学生很快能求出答案:这个数即是6、8和9的最小公倍数多10,6、8和9的最小公倍数为72,因此这个数为:72+10=82;然后我引导学生将上面一道例题与这道比较题进行比较和思考,学生很快知道,上道题只要假设被6除少商1余数即为10,被8除少商1余数也为10、被9除时少商1余数也为10,因此可迅速求得这个数只要减去10,就同时能被6、8和9整除,而6、8和9的最小公倍数为72,因此这个数为:72+10=82。这样通过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比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創新思维能力。

五、加深概念的理解,提升思维的深刻性

数学的性质决定了数学教学既要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为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品质的差异集中体现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差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中应教育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养成追根究底的习惯。对于易混淆的概念,如不相交与平行、分数与有限小数、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等等,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辨别对比,认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同化概念的同时,使新旧概念分化,从而深刻理解数学概念。通过变式教学揭示并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方法的本质与核心。在解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发现隐蔽关系,优化解题过程,寻找最佳解法等。

在小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并且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关键是教师得灵活利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郭思乐,喻伟著.数学思维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兴趣小学数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