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学困生学习的心理特征研究

2018-01-02阮东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初中阶段因材施教

阮东

摘 要:一直以来,学困生的教学都是教育界亘古不变的难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对学困生的教学问题。如何改进教育方式,改变学困生的落后情况,对于教师来说,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阶段的特殊属性导致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各有千秋。所以,教師要想有效地改进学困生,就需要掌握学困生的不同心理特征,针对学困生的不同心理特征,进行因材施教,也就是“对症下药”,从而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教学。

关键词:学困生;初中阶段;心理特征;因材施教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可以说,这个阶段是他们情绪波动最大的阶段,同时,也是他们对于花花世界的满期待阶段。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处于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家庭背景的不同,个性特征的不同,都在不同程度上决定了学困生的形成因素。也就是说,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他们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对学困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具体的研究,然后针对不同的情况展开相应的教学。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够笼统的对学困生进行分类。教师需要明白学困生的具体特征。对于学生来说,无非就是“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能力,而学困生就是说对这几项中的其中一项或者是多项能力的缺失,每一个方面的要求不同,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具体的研究的过程中,就要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分类,透彻的了解学生具体在哪个方面存在缺陷。这样才能够促进教师正确的对学困生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避免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二、缺乏自信心,甚至存在自卑心理

部分学困生由于先天性的因素缺陷,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成效取得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心理本来就会承受比较大的压力,自信心会受到一定的伤害。部分家长和教师却一味地进行指责批评,甚至有些教师会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另眼相看,这些因素就会使学生的自信心严重受挫,极大的降低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可能会给学生带来阴影。部分学生可能从此自暴自弃,长期处于自卑的状态中。这部分学困生存在的主要因素就是“智力方面”,对于这部分学困生,教师就要善于采取鼓励式教学,切不可一味地批评指责,要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提高自信心,走出自卑,更加积极努力的投入到学习中。

三、逆反心理较强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他们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普遍存在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主要的表现就是,学生习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任何的事情,对于他人善意的建议和提醒,都会当做对自己的恶意,甚至可能会存在偏要对着干的心里。在学困生中,这部分心理主要由于学困生可能长期受到同学的讥讽嘲笑或者是教师的冷艳相对,从而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出现较为严重的思想障碍,也就是说,不愿意信任任何人,甚至不愿意信任自己,从而一步一步的形成自暴自弃的心理,对待生活或者学习存在“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对于问题不以为然,忽视心理严重

部分学困生对于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以为然,甚至直接忽视。尤其是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成绩被过分重视,人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味地仅仅以成绩作为指标,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问题。导致部分学困生产生骄傲自大的心理,觉得自己的成绩好就代表了一切,对自己在其它方面的问题不以为然,甚至直接忽略。例如,由于部分学生的成绩较好,家长和教师过分重视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在思想方面以及身体素质方面的不足,长期以往,就会导致学生的内在隐患。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建立起恰当的评价机制,切不可一味的以成绩作为评判的标准。

五、不思进取,甚至觉得违反纪律很有趣

部分学困生由于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已经预先安排好,自己无需努力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成就,导致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方面和道德方面不思进取,甚至部分学生喜欢表现自己,这种表现自己不是说学习成绩有多好,而是证明自己敢于去违反纪律,敢于公然与教师作对。我们不乏看到,一些初中生脏话连篇,穿衣奇装异服,丝毫不顾及校规校纪。在教师在开展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故意捣乱,并且引以为乐。

总结来说,对于学困生的改造是教师所面对的亘古不变的难题。为了更好的促进学困生的改进工作,教师就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要透彻的了解到每一个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林苏苏:增强初中阶段学困生教育有效性的研究[J].华章2017年1期.

[2]吴明艳:初中阶段学困生教育方法浅析[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B)2017年5期.

[3]胡萍:探究如何提高初中学困生改造的教学实效[J].中国教育2014年1期.

[4]郭锐:初中阶段学困生改造浅议[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B)2017年6期.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初中阶段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生本理念下初中生物参与型教学实践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浅议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
初中阶段略读课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