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研究述评及展望

2018-01-02张民阔向洪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研究述评高职院校

张民阔+向洪

摘 要:主要对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学术梳理和文献综述,指出了高职贫困生资助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湖南高职院校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未来展望。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研究述评

由于湖南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是城市工人和农村农民的子女,整体来说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富裕,贫困学生的总体数量比例高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特征,客观上要求在原有已形成了“奖、贷、助、勤、补、减”的资助体系中发挥更加有效作用,通过健全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参与的多元主体资助体系有助于解决我省高职贫困生资助体系凸显的现实问题。因此,發挥学生资助政策的“助困育人”功能,践行高职教育“人人成才”理念,有效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与湖南区域经济结构成功升级转型,是湖南“人力资源强省”战略的内在要求。

高职贫困生是指在高职高专院校就读的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能力支付学杂费、生活费用等,或支付学杂费、生活费用很困难的在校大学生。资助体系是指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采取的相关系列政策、措施和手段。高职贫困生资助体系是指在现有的办学资源和条件下,为解决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而采取的一系列政府、社会、学校、企业或行业等资助模式和管理方式体系。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学术界对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研究比国内要早,而且成熟,世界上最早一份研究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的研究报告是英国学者、国际组织专家伍德霍尔(1978年)所著的《几个OECD国家学生资助方案之评论》。作者调查并分析了英、美、日、加、德等10个国家的大学生资助政策情况。目前,国外学者和专家在学生资助体系研究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理论:第一种是教育机会公平理论;第二种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第三种是教育投资回报理论;第四种是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基于社会基本制度的不同和国情的差异性,国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制定、措施实施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2.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我国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的研究比较晚,但也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随着高校扩招和收费制度的不断变革,高校贫困生群体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综观国内相关学术成果,国内学术界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现行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整体探究。如杨周复(2003年)主编的《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研究》,其收录的论文主要探讨了高校贫困学生思想教育,对资助体系教育功能的再认识、高校资助经济学生体系的模式分析和构想等理论。二是是针对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为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行之有效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和模式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三是对贫困大学生资助制度发展历史的研究。如赵中建的《试论我国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制度的改革》、陈有春和奉艳云(2006年)的《新中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历史嬗变》等,以历史发展为时间线索,对建国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贫困大学生资助制度进行了阐述。四是对贫困大学生群体的研究和实践。这主要集中在贫困大学生的产生原因、群体特征、类型和科学界定等方面。如肖望兵(2007年)的《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陈建顺和李照刚(2003年)的《高校贫困生的界定及其资助》等。还有部分学者对国外贫困大学生资助进行研究。如张斌贤主编的《战后美国政府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该书通过对战后美国国会出台的系列高等教育政策进行分析,探讨了美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形成、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影响。

综上所述,国内学术界运用理论分析、调查统计以及实证个案分析等方法,对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对普通本科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研究较多,对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研究却较少;特别是对国家助学贷款研究较多,但基于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为背景,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办学特点高职院校的企业行业参与奖学金、顶岗实习勤工助学等资助方式研究很少,有待理论界进一步深入探究。

二、对完善湖南高职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展望

湖南现行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应顺应世界各国和地区大学生资助方面的发展趋势,但当前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更需要不断创新,特别要结合高职院校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办学特点,发挥企业行业参与学生奖学金、顶岗实习勤工助学等资助作用,从政策媒体、舆论等层面积极鼓励企业行业对贫困生助学行为的激励,使贫困大学生得助学模式更加多元化。在强调政府主体地位的同时,要积极发挥各行业企业的示范效应,探索出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国家资助高职贫困大学生的多元主体资助新体系,譬如可以利用企业行业的公益资金,搭建济困资助平台;利用企业行业的实践工作岗位,搭建济困强能平台;进一步加大对高职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完善高职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及运行机制,真正体现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价值功能,这也是实现湖南大力“四化两型”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申纪云.提高高校贫困生能力优秀论文集[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孙秉鑫.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向洪,陈新明.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完善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思考[J],湘潮(下半月),2016,(02).

[4]庞桥.试论构建完善的高校贫困生关怀体系[J].理论导刊,2010.12.

[5]陈剑峰.贫困大学生助学体系构建[J].闽江学院学报,2009.8.

作者简介:

张民阔(1974—),男,管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战略与决策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研究述评高职院校
国外私立大学管理体制研究述评及启示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