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7-12-31江代有樊海玮

计算机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公众笔者微信

江代有,樊海玮

(长安大学信息学院,陕西西安710064)

1 背景

近年来,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方兴未艾,然而其投入高、产出低等不足之处也逐步显现出来,由此,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应运而生。SPOC通过设置准入条件将优质的MOOC资源应用于本校学生等群体而形成的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既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又融合MOOC的在线、开放等优点,因此,SPOC教学模式更适合在大学课堂上开展。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是把传统教学模式的课上课下教学内容翻转过来,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教师由主讲人变成引导者,课堂由以教师为主体变成以学生为主体。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为传统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赋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化学习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2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实践

针对VB程序设计课程内容多、学时少、实践性强等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SPOC与翻转课堂的特点及学习者的需求,笔者将翻转课堂分为课前阶段、课中阶段、课后阶段来构建模型。

1)课前阶段:任务发布、自主预习,实现知识的认知,培养自学能力。

这个阶段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导向,依据教学大纲设计课程的预习知识点,并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分组发布,清晰直观地体现知识要点与脉络。例如,学到数组章节前,把数组的概念、数组的声明、数组的排序、数组的维护等学习任务发布至微信公众平台“趣味乐学计算机”,将学习课件发布到QQ群里共享,学生下载课件进行学习,登录至中国大学MOOC之SPOC平台观看VB的MOOC视频;学习完成后,登录作业练习系统完成作业提交;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在QQ群里进行线上互动。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并将预习效果、学习难点反馈到公众平台上。教师根据反馈的问题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本阶段里,学生是真正的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实现知识的认知。

2)课中阶段:学生讲课、答疑解惑,实现知识的内化,培养综合能力。

这个阶段以培养综合能力为导向,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讲解,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第一次课由老师主讲,介绍课程的框架、学习方式、考试方式、编程环境、基本语法、基本概念等。

从第二次课开始由学生上台讲解,分两个轮次。第一轮次每节课按学号顺序叫3~4个学生上台讲课,每人讲解15分钟左右,每个同学讲解每章中的2~3节,讲解的大都是课本基本知识点及相关的拓展知识。讲解结束后由老师引导进入提问环节,听课学生提出问题,由主讲学生进行回答。若问题难度过大,主讲学生答不出来,老师帮助解答。提问过后是评分环节,由听课学生对主讲同学进行评分并说明理由,评选出每节课讲得最好的同学作为优胜者进入下一轮。每节课最后由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课效果,针对章节难点及易错点进行讲解,加深理解。例如讲到数组章节时,笔者针对选择排序、冒泡排序、折半查找等进行对比讲解。

第二轮由第一轮每节课评选的优胜者进行讲课比赛,内容规定为拓展内容,由讲解者自定,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上网搜索或到图书馆查阅并做成课件进行讲解。讲解完后,再次进入提问环节,听课学生提问,主讲者回答,回答不出来由老师解答。第二轮的每节课同样也由听课学生评选出优胜者。同学们热情很高,积极准备,有的同学专门讲算法,有的专门讲VB在OFFICE里的应用,有的专门讲VB与大数据的关系。

最后一次课是所有同学都依次上台即兴演讲,每个同学的演讲时间是3分钟,演讲内容是本学期本课程的收获、学到的知识及锻炼的能力、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等。

课中阶段要求每个同学都上台讲解并回答同学的提问,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3)课后阶段:复习巩固、拓展提高,实现知识的升华,培养创新能力。

这个阶段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导向,可以设计一些程序设计大作业,由学生分组选择进行综合程序设计。学生利用综合程序设计任务,对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学生利用教师在公众平台和QQ群共享文件中提供的拓展知识进行实践创新,并与同学、老师在线讨论互动,更深层次地理解课程内容,从而实现知识的升华。

笔者通过QQ群在线答疑,并将典型问题在QQ群里向全体成员语音讲解;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推出“趣味乐学计算机”微信公众号,定期向学生推送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课程学习通知、编程技能知识、算法与数据结构等与计算机编程相关的拓展知识、优秀学生作品展示、学习心得等。笔者在微信公众号推送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的同时,也定期推送一些精选过的、积极向上的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文章,很受学生欢迎,很多学生还把公众号的文章转发到朋友圈。

3 教学效果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即兴演讲、课程总结等形式提升了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认知度。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并适应了翻转课堂模式。翻转课堂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老旧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讲课也增强了自己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锻炼了自学能力、当众讲话能力等综合能力。张志刚同学写道:很喜欢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轮到自己讲时,主讲人肯定要认真预习,而对于听课同学来说,也会因为主讲人的不断更换而充满新鲜感;再者,老师让同学们讲一些与课程有关的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很多同学就会主动去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这样又在无形中扩展了很多知识,并且还能分享给大家。此外,我们也锻炼了查找资料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我相信这对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是很有帮助的。希望老师能将这种教学方式发扬光大,让更多的同学受益!

4 反思

目前,SPOC与翻转课堂正风起云涌,各个学校都在尝试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方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但SPOC真的就那么好吗?翻转课堂究竟怎么翻?其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很多老师都是本着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然而,不可否认,也有个别老师为了赶潮流、不落伍,等等。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要正确理解翻转课堂的概念。翻转课堂是什么?翻转课堂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翻转课堂除了教学视频外,还有面对面的互动与答疑,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不能以视频取代教师。翻转课堂不是在线课程,更不是让学生都盯着电脑或手机屏幕孤立地学习。翻转课堂不是目的,而是一种促进教与学的手段,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的手段,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要使得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学习、自主学习。

(2)要做好角色转换。教师的角色要从传统“老师”转变成“导师”,翻转课堂中教师是“教练员”,是“引路人”,在答疑解惑过程中要和颜悦色,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让学生有主动与你交流的冲动;学生的角色也要转变,要从被动的听课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参与讨论、主动进行串讲等,要更加突出学习的主体性和必要的主动性,因为如果没有一定的主动性,翻转课堂中的活动将无法进行。

(3)要把握好翻转课堂的度。翻转课堂怎么翻?翻到什么程度?什么课程可以翻,什么课程不能翻?这一直是笔者思考的问题。翻转课堂要以锻炼学生能力为目的,最好让每个同学都参与,机会均等,这样才能公平;不能为了翻转而翻转,只让个别学生上台讲课,如果只是为了赶潮流,单纯改变教学模式,或者是为了某种功利,笔者觉得没有必要搞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还要考虑不能让学生的负担太重,不能占用他们太多时间,毕竟他们不是只学习一门课程;有些自学起来特别难懂的课程或章节,不宜搞翻转课堂。

(4)要形成合理的评分标准。怎样合理地评分?合理评分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多少比例,平时成绩里的预习、课堂串讲的效果、章节作业、大作业又各占多少比例,对于这些笔者认为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再综合考虑进行评分。笔者在实践过程中采用的是平时与期末各占50%,平时成绩包含课堂串讲效果、课堂参与讨论次数、课堂提问次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实践过程中,每次课4个学生上台串讲,讲完后由学生打分,最后由老师总评,每次课产生一个串讲冠军,在下一轮比赛中,由上一轮的冠军进行串讲比赛。每次冠军的分数要高出本次课串讲的其他同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

(5)要借助多种工具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怎样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微信公众号和QQ群来进行提醒,笔者在每次课的前一周就开始在公众号和QQ群里发下周学习要点、讨论问题、需要扩展的内容等,发10道与下周课程知识点相关的自测题,并要求学生做完后反馈给老师。另外,SPOC平台后台也可以增加显示和打印学生上线时间、下线时间等视频播放记录,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

5 结语

基于“SPOC+微信公众号”的翻转课堂模式,实现了MOOC与传统课堂的融合,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变革,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该模式需要继续研究、继续探索、结合课程实际进行选择性地实践与推广,从而进一步为教学改革服务。

[1]李未.抓住MOOC发展机遇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4(3):30-40.

[2]战德臣,聂兰顺,张丽杰,等.大学计算机课程基于MOOC+SPOCs的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8):29-33.

[3]苏小红,赵玲玲,叶麟,等.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7):60-65.

[4]吴军其,王勋倩.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学习活动设计[J].现代教育,2016(1):53-59.

[5]张颖.基于“SPOC+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7(1):131-135.

猜你喜欢

公众笔者微信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老师,别走……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