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院校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

2017-12-29金爽白秀云吕晨张宇谭金燕高萌萌明杉杉

求知导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创新人才产教融合

金爽+白秀云+吕晨+张宇+谭金燕+高萌萌+明杉杉

摘 要:文章通过对国内外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发展以及合作模式进行研究,探讨中医药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内容,分析适合中医药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文章指出,中医院校应整合各种资源,构建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政策,推动行业技术创新,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产教融合;创新人才;模式

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产学研发展是构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研究,尤其是高校主导的产教融合探究,以及我国高校的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研究而言,具有重要的对比和启示作用。中医药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以协同创新为主题,提高中医药资源的利用率,完善中医药产业链,促进中医药相关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而优化中医药资源产业结构,并作为高校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例丰富了我国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理论研究。

目前,我国中医药院校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模式陈旧,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方式单一、评价体系不健全,使得产业技术创新与产学研不能有机结合,还远未实现产教间的深度融合。无论是在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中,还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运行中,都已经迫切要求建设完善适应中医药院校自身发展的产教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因此,中医药院校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道路尤为重要。

一、国内外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现状

1.我国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模式发展概况

我国的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教育理论研究虽然已有百年的历史,但真正的研究却只有30多年的时间。我国产教结合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已形成多种结合模式如企业办学、校办产业和校企合作等。目前,我国产教融合教育研究内容日渐丰富、水平日渐提高,但相对于普通基础教育和普通髙等教育而言,产教融合教育理论研究还相对很薄弱。产教融合教育研究对产教融合教育改革和发展还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做出合理的指导,在教育内容、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方面仍然缺乏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2.国外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现状

美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大学与政府合作密切、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给予高校资金支持。美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更注重高校與企业的共同、长期、紧密合作,政府给予充分的政策、资金支持,中介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实际效益明显。

德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以实用性为主要目标,在实用性目标的推动下,高校积极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产学研自主合作的德国产学研合作模式。日本、英国及其他国家产学研政策各有差异,但注重长效性,以创新为主体、以市场为主导的产学研自主合作模式一直被广泛推崇并应用。

二、我国中医药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

中医药学科是最具中国原创精神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学科之一。近年来,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中医药领域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利用课程创新的合作教育、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的联合办学等方式推动中医药产学研的发展创新。然而这些尝试仅停留在狭窄的交流层面,缺乏完善长效的合作机制,在监管评价等方面存在制度空白。我国中药现代化以来,已基本形成以科研院所和企业自建科研机构为代表的两支主要科研力量。但这种现状也带来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企业需求与科研院所的课题难以有效对接,从而影响科技产业化的效率。为此,近年来一些中医药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比如与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设立联合实验室、共建重点实验室等。

三、中医药院校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发展与对策

1.探讨多种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有效形式建构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

中医药企业可以和中医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利用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建立研究院或研究开发中心以及博士后工作站等,构筑产学研创新基地和实体。通过合作开发、委托开发、知识产权转让与许可及共建专利池等多种形式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医药企业以场地、资金、设备和部分技术为要素吸引中医药高校和科研院所,以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持为要素将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纳入股份,建设实体性的产学研技术创新机制。

2.中医药院校与中医药企业创建和加强产学研成果转化基地建设

通过构建与运行中医药产学研成果转化平台,能够使中医药产学研成果及时得到改进、完善,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建设中医药产学研成果转化基地是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运行的重要保障。产学研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有助于整合产业链资源,创新资源,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链,加快资产聚合,使得产业链中的资源和能力相互利用,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和人才竞争能力建设。

3.政府从政策和制度上加强对中医药产学研的组织和引导

支持企业与国家和地区科技计划项目嫁接,在企业提出研究开发课题基础上,组织中医药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对地区重点产业和共性关键技术项目,政府委托企业、中医药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攻关。

4.重视服务于中医药产学研的科技服务和创新平台建设

在政府支持下,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科技基础平台,包括中医药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中医药技术研究院、中医药科技开发中心、中医药重点实验室等。建立和完善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为企业参与产学研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障,更有益于中医药创新人才的培养。

5.重视制约和妨碍中医药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不利因素,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为推动中医药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顺利进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企业、大学及科研院所等产学研创新主体对创新理念和创新成果价值取向达成共识,树立对创新人才发表文章进行鉴定和申报奖励的观念,树立创新人才成果的产品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意识,改善中医药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构架,建立与外部环境保持足够弹性、与内部各创新主体之间保持信息畅通和相互交流的创新组织。中医药产学研组织内部需要建立相互信任和交流机制;增强各创新主体的信任感,杜绝机会主义行为。

四、结语

文章对中医药院校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模式进行研究,对提高我国中医药企业的技术能力,促进我国产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武海峰.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演变路径与发展趋势[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6):62-67.

[2]姚 威,陈 劲.产学研合作的知识创造过程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3]王文岩,孙福全,申 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类、特征及选择[J].中国科技论坛,2008(5):37-40.

猜你喜欢

中医药院校创新人才产教融合
以供给侧改革为引领,提升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中医药院校师生关系影响因素的年级差异研究
西南边疆高等中医药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