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组模式下的“发酵工厂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2017-12-29李慧星

求知导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学生为主体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李慧星

摘 要:“发酵工厂设计”虽然作为南阳理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但它是大学生向工程师转化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满足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组模式下的“发酵工厂设计”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发酵工厂设计”;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一、“发酵工厂设计”课程的教学情况分析

学生对课程的内容和整体结构了解不够,难以体会课程中的内在体系和知识间的联系。“发酵工厂设计”课程内容丰富,课程展开的逻辑顺序也比较清晰,但课程内容知识点多,相对烦琐,如果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脉络,对课程只有片段式的认识,将导致学习的困难。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主要依靠教师讲授和多媒体教学。由于生产实习时的安全生产要求,学生难以深入车间,对设备的认识深度非常有限,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对设备的展示通常是二维静态直观,学生不容易理解设备的结构与功能,更难以理解设备的操作,在毕业设计中,设备的设计与选型难有创新。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组模式下的“发酵工厂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1.课堂随机测试

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命题,要求学生对发酵工厂的某一车间、某一工段或某一设备进行绘图或计算。学生分组后在课堂上完成计算或绘图,组组之间互相点评,读懂、分析其他小組的计算结果或设计图纸,并能指出计算或绘图中出现的错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又能进一步巩固、加深课程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绘图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2.计算机仿真技术与工厂实习相结合开展实践教学

在进入企业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发酵工厂设计”和建设的过程,熟悉工厂现场,详细掌握生产经营状况;做好学生实习的动员工作,大体讲解工厂的实际情况,讲清实习的目标,分配实习任务,对实习方法加以指导,并提出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实习中,将整个实习分为工厂厂址选择和工厂总平面设计、工厂工艺设计和工厂公用工程设计两大主题开展。对于第一个主题,要求学生向企业相关人员了解工厂所在位置的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和总平面布置图等信息,依据课堂中所学的厂址选择、总平面设计原则,对该工厂的厂址选择、总平面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给出评价报告。对于工厂工艺设计和公用工程设计这个主题,要求学生进入生产车间,进行现场观察并在操作人员的指导下亲自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教师要定期组织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就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解答学生的疑问,做到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实习结束后,学生要按照“发酵工厂设计”规范,依据实习工厂的实际情况,完成对应工厂的整体设计任务。

3.教学方式上的“走出去”与“请进来”

在教学上,大部分的青年教师对企业的生产运作不够熟悉,缺乏工程实际的经验,在教学上主要是理论教学,因此在课程讲授上难免枯燥和空洞。因此,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制度,安排青年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的学习和研究,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现状,熟悉企业现场,培养具备一定工程素质的教师是课程质量的保障。另外,可以从设计院聘请工艺设计的专家走进课堂,从生产企业聘请相关的生产控制管理人员现身教学,把设计理念和工厂实际操作的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能非常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教学实践的不断思考和改革,结合学校生物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确实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毕业生,不仅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也将为学生的未来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昌祥,潘百明,邓志勇,等.“发酵工厂设计”课程改革实践与思考[J].广州化工,2015,43(4):196-197.

[2]管国强,霍书豪,黄达明,等.生化工厂设计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5,42(24):168,185.

猜你喜欢

学生为主体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以学生为主体打造一体化教学课堂新模式
浅谈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有效备课
浅析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