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榜样教育对医学生人文关怀素养培养的效果研究

2017-12-29付梦楠

求知导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榜样教育医学生

付梦楠

摘 要:榜样教育一直被视为一种提高医学生人文关怀素养行之有效的手段和途径,但现阶段由于榜样选择出现偏差、定位失准等问题,其实效性及作用受到了一定的质疑。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为榜样教育对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养的效果提供实证性研究,旨在优化以提高医学生人文关怀素养为目的开展榜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医学生;榜样教育;人文关怀素养

医疗的本质是照护(Medical Care),即用专业、科学和人文知识照护患者,救死扶伤,保障和促进人们生命健康。在当今医学教育范畴内,医学生人文关怀素养提升的意义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相应的,医学生人文关怀素养提升的途径被越来越广泛地讨论及验证。其中,榜样教育被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榜样(Role Model)的原始意义指角色模型,包括积极模型和消极的模型,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榜样,对受教育者来说都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为受教育者提供目标和向目标努力的动力,对其向好的方面发展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榜样教育在人的学习和社会化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1]的社会学习理论对此作了充分的论证。班杜拉认为,从动作的模拟到语言的掌握,从态度的习得到人格的形成,均可以通过对榜样的观察和模仿加以完成。由古至今,学习是需要榜样的。通过榜样教育促进医学生人文关怀素养建立和提升的作用机制为:将榜样教育贯穿在医学生的生活学习中,通过借助专业领域内的榜样的模范行为或典型事迹,激起医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医学生对个体行为的对照、学习、借鉴、效仿[2],将其精神品质深化、内化为一种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一种无需提醒的自觉,一种设身处地为他人著想的善良,一种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即人文关怀素养。

然而,虽然当前我国社会中还在大力倡导榜样教育,但无论是在榜样教育的开展形式,还是榜样的选择方面,都存在着定位失准与学习虚假化等问题,尤其是针对提高医学生人文关怀素养提升所开展的榜样教育,其实效性及作用受到了一定的质疑。因此,笔者以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学生群体为样本,面向2015及2016级共210名在校生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计量统计,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系统的分析。

一、针对提高医学生人文关怀素养的榜样教育类型及效果调查

在向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发放的210份调查问卷中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93份。根据调查,70%的学生表示明确知道人文关怀素养的涵义,虽然仍有30%的学生不知道人文关怀素养的涵义,但全部受调查学生都表示人文关怀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对于医学生来说至关重要。74%的学生在所学专业(行业)里有榜样,在他们看来榜样起到了内心与精神的启迪引领作用,可作为自身现实情况的对比参照,同时也是自身努力奋斗的目标与动力。从整体来看,学生对于人文关怀素养的理解以及榜样的意义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与理解。

学生入学后接受的最多的榜样教育形式为讲座,受众比例达到88%,往后依次为微信、微博等公众号宣传(74%),经验交流座谈会(62%),展板、宣传册及海报(58%),家长、老师、同学示范影响(58%),实践活动(40%),电视、广播(30%)及其他(2.6%)。对于参加现有榜样教育的感受,77%的学生表示有收获,乐于参加。只有2%的学生表示因为没有实效,所以比较排斥。对于在活动中所学习的榜样,49%的学生认为有些榜样在塑造了大而全形象的同时却缺乏针对性。38%的学生认为榜样的事迹值得学习与借鉴,但与学生不够贴近,渴望却不可及。此外,40%的学生认为经验交流座谈会以及38%的学生认为实践活动是最有效的提高医学生人文关怀素养的榜样教育形式,58%的学生认为展板、宣传册及海报是最无效的榜样教育形式,虽然讲座为开展得最普遍的榜样教育形式,但却是位列第二的学生认为效果不佳的一种榜样教育类型。对于现行的针对提高医学生人文关怀素养的榜样教育可以做出哪些改进,大多数学生在榜样人物的选择以及丰富榜样教育层次方面提出了建议。从整体来看,调查结果印证了目前榜样教育在医科类大学如火如荼开展的现状,几乎所有学生自入学起就接受了针对提高医学生人文关怀素养培养与提升的形式多样的榜样教育,绝大多数学生从中受益。但是从学生反馈来看,有些开展数量多、受众群体多的榜样教育形式的开展效果并不如预期。而有些开展数量偏少、受众群体不足一半的榜样教育形式的开展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肯定。调查结果印证了当前榜样教育在提高医学生人文关怀素养领域的困境,在反思的基础上,同时也指明了改进与创新的方向,对不断增强其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以提高医学生人文关怀素养为目的开展的榜样教育的问题

1.榜样的选择出现偏差导致其作用削弱

在当今医学教育范畴内开展榜样教育,最大的一个难点在于榜样是教育者给被教育者树立的模仿对象,换句话说,不同于偶像,榜样并不是受教育者自己主动寻求的模仿对象。同时,榜样的作用并不是无穷的,因为“榜样能否发挥力量,取决于学习者是不是想学; 榜样能发挥怎样的力量,取决于学习者是不是真学”。在如今这个信息化快速发展,全社会对外高度开放,外界信息无隔阂向内输入的时代,学生可接触的各行各业的人物越来越丰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自我意识提升,自主性增强,由此可见,榜样的选择已经不单纯是谨慎与否的问题,而是被动树立起的榜样能否被学生主动接受、认同,能否使学生主动想学、能学,并且能否最终被学生真学的问题。倘若榜样教育的组织策划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时代的变化、学生的变化视而不见,在榜样的选择上出现偏差,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在学生身上,那么榜样对学生的激励和感召力必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榜样教育的形式忽视学生内心认知导致其学习动力缺失

以问卷调查结果为例,目前高校开展的榜样教育类型多为外在灌输形式,如讲座、展板、公众号等。榜样站在讲台上或以图片文字等形式出现在纸质或多媒体等媒介上,单纯通过纯事迹的讲解或堆砌,促使学生去“听”或“看”,可是榜样与受教育者之间却并没有建立起任何实质性的关系。而实际上,“人作为认识的主体是一个有意识、有情感并有认知能力的统一整体”。人的意志、情绪、情感对人的行为的动力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榜样与受教者之间情感上、认知上的关系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榜样是由教育者选择的,在选择的过程中如果只注意外部的包装,在形式上与学生保持距离感和隔阂感,在内容上只注意渲染而缺乏温度,便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无法得到学生的感应及认同,大大削弱了学生的接收欲望,导致学生学习动力缺失,从而影响榜样教育的实效性。

三、优化以提高医学生人文关怀素养为目的开展的榜样教育的途径

1.准确把握榜样的选择

榜样的选择至关重要,在榜样的选择过程中,应当坚持“摈弃大全空,采用小点真”的原则,即切忌一味地过度包装榜样以营造出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距离感,榜样应该走下神坛,走近学生,切近学生,让学生能学。另外,注重榜样的真实性,应利用以情感人、以情化人、有温度、贴近时代、有吸引力的事迹得到学生的接受和认同,让学生想学。同时,榜样的选择应更具有针对性与主体性,即在人文关怀素养方面对学生有引领指导作用,让学生真学。除此以外,还应选择具有时代性的榜样。过时、不具有新时代感染力量的榜样应当摈弃,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产生叛逆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与时俱进特色的医学生人文关怀素养。在榜样事迹的宣传方面,应以针对性的事迹为切入点,榜样身上其他不具备绝对相关性的亮点应适当摒弃,以免造成模糊焦点的情况。总结来说,榜样的选择应始终围绕怎样使教育者被动树立起的榜样能够被学生主动接受、认同,怎么真正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关怀为关键点。

2.科学改进榜样教育的形式

榜样教育是一种实践教育,不是仅仅以提高认识为目的,而是要求认知与行为相结合的知行统一的教育。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也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由此可见,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任何形式单一的榜样教育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在理论的基础上,不脱离理论支撑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丰富教育活动形式与层次,将传统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结合其他辅助教学模式,递进式地、分层次地引导学生在“听”与“看”之后再观察,再交流,再实践,再体会,再反思,结合学生个人的自由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过程,才能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3.始终牢记榜样教育的意义

真正的教育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终身学习的基础。榜样教育同样如此,榜样教育不应功利化或形式化。榜样教育的组织策划者只有清楚意识到其重要性、必要性及复杂性,才不会造成榜样学习的虚假化和虚无化。此外,榜样教育的组织策划者自身既是学生参照学习模仿的榜样,其一言一行都极有可能影响到活动的实效性。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康德曾经说过:“只有人能教育人。”换言之,即是自身受过教育的人才能教育人。榜样教育的组织策划者唯有始终以榜样的内涵要求自己,以榜样的姿态直接或间接感染学生,才能引导学生最终将榜样的精神内化。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学生身上所有的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准确把握好“榜样教育”的度,充分实现其意义和价值,发挥其无穷的教育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红霞,霍红艳.社会心理学之父——班杜拉[J]. 山西青年,2013(18):198.

[2]杨俐玲.论榜样教育法在医学生医德教育中的运用[J].长沙大学学报,2011(5):110-111.

[3]何其二.榜样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1):81-84.

[4]罗源人.榜样的力量,其实是有限的[J].青年记者,2008(22).

[5]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督导评估研究中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报告·2010[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榜样教育医学生
浅析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时期医学生临床思维评价体系的实践与评价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试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榜样教育
试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榜样教育
探析酒店专业学生就业中的榜样教育
榜样教育:小学生教育的应有之义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构建大学生榜样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