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藻”为主题的生物校本课程开发

2017-12-29沈帆

求知导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蓝藻藻类成果

沈帆

摘 要:文章尝试结合无锡的當地特色,生物的学科性质,开发以“藻”为主题的生物校本课程,以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和学校特色的建设。

关键词:生物教学;藻;校本课程

一、课程开发背景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本次的校本课程结合了无锡太湖蓝藻爆发事件,围绕课本原理进行设计,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发了以“藻”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纠正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一些错误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其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二、课程开发的情境分析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基于学生和教师特点和学校特色,因此要充分利用学校校内的一些资源,以及校外周边的自然资源。中学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知识储备和动手操作能力,学校已具备基本的开展校本课的条件,教师也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藻类的分类,常见的典型物种,不同藻的识别和鉴定。藻类的基本结构及生存的条件。

(2)能力目标:能够自主设计实验,统计整理数据,绘制图表,能够清晰表述观点,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报告和成果展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认识到藻类的价值和生态功能,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课程内容

1.认识藻类

(1)藻的分类,纠正错误的前概念(如:蓝藻和绿藻是同类藻的总称)。

(2)藻类的识别和鉴定,认识一些常见的藻。

(3)认识藻的结构(学会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藻的结构。比较蓝藻和绿藻的不同,并由此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不同)。

2.养藻

①藻的培养。②绘制藻的生长曲线。

3.探究藻的生长条件

①探究N、P、K等元素对藻生长的影响。②探究藻吸附重金属的能力。

4.藻的的价值

①经济价值。②研究价值。③生态价值。

五、课程评价

1.评价内容

(1)学习情况。包括:①小组的合作情况的出勤情况;②课前准备(收集资料,合作探讨,材料准备,设计的实验方案);③课堂活动表现(课堂表现,PPT的制作,发言情况);④实验情况(实验的操作规范,记录情况,实验结果的记录)。

(2)学习成果。包括:①实验后的书面材料(实验观察记录、实验报告或心得体会、探究的方案设计、针对研究成果制作的多媒体课件);②活动后的作品(有关藻类的图片)。

(3)结业式汇报。小组汇报展示的准备与展示表现

2.评价形式

评价不只是教师评价,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多角度地去评价学生。综合为观察和表现性评价、学生自评与组评、总结与调查、展示与评价、创作与评价等形式,课程结束后按等级分为优、良、中、合格和不合格,并评选优秀学员。

六、预期成果

1.显性成果

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校本教材作为活动开展的依据和工具。因此,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断总结和改进,将活动进行整理和整合,逐步完成校本课程的编写,为后面课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2.隐性成果

开设此校本课程,在校园、家庭和社区间都会产生影响。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对于蓝藻爆发有了清晰的认识,渗透了环境保护意识以及激发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会有所提高。从查阅资料,到设计实验方案,到进行实验,到最后的总结分析实验结果,学生们的自主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本课程许多内容的设计都是从课本出发,有助于较难理解的知识点的理解和提高。通过小组活动,同学关系更加融洽,敢于表达;尝试了实验报告、观察日记等的撰写;能用摄影、PPT等多媒体形式展现成果。

参考文献:

[1]李 艳.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杨筱曼,胡 源.野菜主题的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生物学通报,2017(3):41-43.endprint

猜你喜欢

蓝藻藻类成果
有“青苔”,请慢行
验收成果
动物体内有植物
地衣是一种植物吗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劳动成果评比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藻类迸发新能量
浅谈环境保护中蓝藻水华的治理
自创生存环境小能手——蓝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