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模式的构建

2017-12-29张磊

求知导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模式构建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

张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聚集的场所,具有丰富的文献资源,但是独立院校的图书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要想全面地丰富图书馆的资源需要增加大量的经济和人力投入,所以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必然。文章主要对信息技术条件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模式中当前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模式构建

一、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存储中心,是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图书馆不能过于封闭而是要实现馆间的联系和交流,高校图书馆必须是开放的,这样不仅能够为社会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同时对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也是有利的。高校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是要保证馆藏的丰富性,同时馆藏的资源必须具有研究和应用的价值。此外,馆藏的资源要具有层次性,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和年龄人群的阅读,这样才能够保证资源共享的效率。但是从当前的高校图书馆运营情况来看,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图书馆数量不多,所以还需要各高校加强对图书馆馆藏的建设,促进资源共享的实现。

其次,在科技的高速发展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科技的发展使得知识不断地更新,而大部分知识都记录在文献中,图书馆作为文献的聚集地有义务促进文献的流通,进而更好地发挥文献的作用。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使得各个学科不断地进行综合和分化,进而演化出更多的分支学科,这些学科间互相交叉,从而形成一些边缘学科。一个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即使再丰富也是有限的,所以为了能够满足当前学科发展的趋势和人们对知识的需求,高校必须加强对图书馆共享的重视,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最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也能够有效地解决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经费问题。高校图书馆为了保证知识的更新,必须定期进行馆藏资源采购,这笔支出不是一个小数目,同时还涉及图书馆的空间扩容等问题。而且图书馆在馆藏资源的更新过程中,采购的数量是有限的,但是文献增长的数量却是无限的,因此仅凭一个图书馆的力量难以实现大范围文献的更新和采购,而通过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不仅缓解了图书馆的资源采购经费紧张问题,同时也使馆藏资源更加丰富,有利于图书馆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1.共享的范围有限,效率低

从当前的图书馆资源共享模式分析可见,线上共享模式的效率较高,但是线下的图书馆资源共享却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图书的共享和借调需要先有读者的需求,然后根据读者的需求填写互借报表,再寻找具有该项资源的高校图书馆,办理互借手续,最后将图书运送到具有需求的图书馆与读者办理借阅手续,过程烦琐而且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同时这种借阅的范围所服务的对象人数并不多,不可能进行大范围的借调活动,从而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这也显示出当前资源共享的被动性。

2.资源和资金浪费严重

通过不完全统计可知,当前我国的普通本科院校有700多所,高职院校1100多所,独立院校300多所,如果所有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中换算成为300所普通本科院校,那么保守估计,每所院校投入的图书馆建设资源将为200万左右,一年中我国本科院校的图书馆资源就超过200亿,尚不包括民营和三本院校。但是如果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那么将有效地节约大量的资金。但是当前我国在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建设中还无法实现全面的资源共享,对于一些“211”和“985”院校,国家投入的图书馆建设资金更多,而其主要应用在各种国外数据库的建设上,这对于其他的普通院校来说并没有太大的使用价值,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3.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其他方面的阻碍因素

我国的高校众多,不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经费间存在很大的区别,这也使得图书馆的资源分配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实现全国或者地区的高校图书资源共享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有效解决当前图书馆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重要手段,当时要想有效地实现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还存在很多的阻碍因素。比如物理条件方面的制约,当前高校图书馆资源的统一是所有高校图书馆建设的目标,但是当前图书馆所应用的Web.20系统还无法有效地实现这个目标,由于该系统下网络宽带为MB级,所以无法承受大量数据的流动;从技术手段方面来看,当前不同的高校所采用的数据库格式存在一定的差别,同时不同的图书馆检索方式也不同,各个高校的数据库资源建设各自为营,无法实现统一;此外,高校图书馆间存在一定的利益之争。当前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都需要各高校自主投入,但是一些国际知名的数据库应用的年费高,同时这些资源的研究价值也比较高,影响着高校的实力和排名,因此很多高校并不愿意对这些宝贵的资源进行共享。

三、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模式分析

1.加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和服务共享

为了提升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效率,首先需要对图书馆的数字技术和传输宽带进行升级,进而有效地提升数据的传输速度,避免造成网络拥堵,这也是提升资源共享的物理前提条件。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器的联网,能够为读者提供梯级式的服务,也就是每位读者根据自身的需要先在本校的资源中进行查找,如果没有再就近查找,如此依次查找,而这些不需要学生根据远近距离选择,而是通过智能模块自动进行。同时还可以建立读者问题库模块,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到图书馆中寻找答案。

2.根据读者的特点,建立个性化图书馆

通过对图书馆系统的完善,可以扩大数据库的容量,使得每个图书馆都能够为读者分配适当的空间存储数字资源,进而有利于读者随时访问信息。通过数据库和云存储,读者不需要随身携带电脑也能够查阅相应的信息,而且不需要担心数据的丢失。同时读者还能够根据自身的爱好设计自己的图书馆頁面,扩展图书馆功能。

3.统一数据库格式,便于读者应用

针对不同的高校数据库格式不同的情况,还需要各高校达成共识,保障图书馆数据库格式的统一性,防止出现不兼容的情况,读者需要反复进行操作才能够检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因此加强对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和浏览器的统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图书馆资源共享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对于高校师生的文献检索以及高校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图书馆成本的节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由于技术、人员以及资源等问题导致图书馆资源共享还存在诸多的阻碍因素,所以还需要通过各方的努力不断地提升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何都益.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2(2):266-267.

[2]周怡波、郝培蓉.浅析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资源共享[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9):39-42.

[3]袁冬梅.基于市场引入制度下的图书馆资源共享[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11):116-117.

猜你喜欢

模式构建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长三角加快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示范工程
多元化评价体系融入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构建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贵州铜仁万山区:探索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