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现代性与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

2017-12-29胡华田

求知导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现代性马克思主义

摘 要:在现代化进程中,现代理性与宗教信仰交织而行,大学生信仰宗教的问题日益突出。现代性悖论是大学生信仰宗教的重要原因。作者认为高校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从理论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引导、关怀大学生,逐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坚定他们对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的信仰。

关键词:现代性;现代性悖论;马克思主义;宗教信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价值追求呈现多元化,信仰问题日益突出,各种宗教在我国发展迅速,境内外宗教势力都把高校学生当做吸纳新信徒的重要对象,大学生信教的人数也在逐步上升,宗教团契组织也在高校校园中蔓延。大学生信仰关系到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和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重大问题。因此,在我国现代化进程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探索大学生宗教信仰产生、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规律,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研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现代性的历史进程:现代理性与宗教信仰交织发展

从现代性生成的历史角度看,现代性是一个开启于启蒙时代的文化概念,肇始于近代西方。从文艺复兴开始,历经近代自然科学发端、宗教改革、英国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及资产阶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所代表的历史进程,在思想、文化、自然科学、经济、政治等不同领域形成了现代性的理性沉淀,表现为个体自由和主体性、理性化和契约化的公共文化精神、科学化的世界图景、市场化的经济运行、民主化的政治权力、层级化的行政管理、自律化的公共领域等重要的现代性维度。现代性的生成推进了现代化的进程,进而成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特征。它从总体上突出表现为理性化的进程,理性深刻地影响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展的各个方面,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在现代性的历史发展中,一个公认的事实是:理性与宗教的对抗。近代宗教批判者从理性启蒙的立场批判和拒斥宗教,直指基督教内在的文化精神,批判基督教的非理性或反理性的特征以及宗教对人的个体意识和自由理性的压抑。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就强调宗教最大的弊端就是反理性,是对人的理性本质的压抑。“自古以来宗教的唯一作用就在于:它束缚了人的理性,使它无法认识人的一切正确的社会关系、真正的义务和实在的利益。”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也是从维护人的自我意识和自由理性出发的,“对宗教的批判使人不抱幻想,使人能够作为不抱幻想而具有理智的人来思考,来行动,来建立自己的现实性。”对基督教的批判,除了文化精神层面,还指向基督教的制度层面,包括基督教会的活动方式、社会地位和社会历史影响等诸多方面。在中世纪,基督教拥有广大的信徒,用一个文化共同体的形式塑造了欧洲,逐步演变成为一个凌驾于世俗领域之上的神圣领域。基督教会不仅控制着人们的宗教生活、教会的领地和人们的精神,还控制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全部社会领域和世俗的权力。在这种社会统治结构中,基督教在很多历史时期对各种所谓“异端”进行了残酷的迫害,例如,宗教审判所以判处异端的名义,处死科学家布鲁诺、社会思想家莫尔等人,突出体现了基督教敌视理性和人性的本质。所以,在现代性生成的历史发展中,基督教受到理性思想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打击,现代化的发展也似乎预示着理性将战胜宗教、科学将战胜神学。

但是,由于现代性的悖论及其鲜明的功利色彩,也就使人们始终保持了一种对宗教的诉求。在高度发达的现代西方社会中,宗教并没有因为现代化的进程而随之消解,而是一直作为现代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延续。基督教在现代西方文化中依旧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仍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思维习惯和文化习俗起着支配作用,它所代表的文化资源构成西方现代性内在的价值约束性维度。著名社会学家韦伯对这一问题曾做过最权威的论述,他认为一种从宗教改革产生的世俗化的和理性化的新教伦理,是经济合理性所依赖的内在的文化精神。“近代的资本主义精神,不止如此,还有近代的文化,本质上的一个构成要素——立基于职业理念上的理性的生活样式,乃是由基督教的禁欲精神所孕育出来的。”韦伯认为,基督教具有一贯的禁欲主义传统,而在近现代,这种传统经过世俗化而同理性化精神融为一体,成为现代性的重要维度,一种既肯定世俗经营活动和获取利润的行为,又强调节俭反对放纵物欲的职业精神和伦理规范。“基督教同现代性的关系,同理性、科学、法律等的关系的确十分复杂,二者之间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或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而是既相互冲突又相互促进的张力关系。”所以,从现代性的生成历史来看,现代性的生成与基督教的改革史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现代理性并没有完全战胜宗教,宗教信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心理始终伴随着现代性的进程。

二、现代性悖论:宗教信仰存在的重要原因

“现代性既对传统社会和人的解放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又必然带来诸多负面的问题,这就是现代性的悖论。”现代性悖论产生的根源源于在现代性深入发展过程中,工具理性取代了存在理性具有的至高无上的本体论地位。“作为一个源初统一的、复杂多元的概念,从近代社会开始理性蜕变为主体性的、简单同质性的概念,作为传统社会中存在理性之一部分的人类工具理性代替存在理性本身,构筑了现代新的‘形而上学独断论神话,成为现代社会用以衡量一切的终极圭臬。”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正是通过工具理性主义,现代性悖论在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普遍存在。在社会经济领域,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占主导的经济类型,也是被实践证明最有效率、最具创造性的经济模式。在市场经济中,主体都是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科学计算、数据精确、利益权衡成了理性能力和理性精神的世俗基础。追求效益最大化而导致的生态环境的恶化、物质资源的日益匮乏等社会问题日益突显,消费促进需求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也导致了社会集体无节制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经济发展特点必然会使市场经济本身的道德合理性丧失,成为反道德、反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政治领域,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现代政治管理的工具理性表现为“法理型”统治,其特征是形成严密的组织体系,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以求社会管理效率最大化。在这种组织体系中,人被具体的职位分工而分割成碎片,工作体系的理性安排却导致人的非理性状态。现代政治管理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主宰走向极端所导致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当代世界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鲍曼甚至认为,科学的理性计算精神、技术的道德中立、社会管理的工程化趋势,正是现代性的这些本质要素,使得“二战”中的大屠杀不只是犹太人历史上的一个悲惨事件,也并非德意志民族的一次反常行为,而是现代性本身的固有可能。“大屠杀展示了如果现代性的理性化和机械化趋势不受到控制和减缓,如果社会力量的多元化在实际中被销蚀,那么现代性的理性化和工程化趋势就可能带来的后果——因为一个有意设计、彻底控制、没有冲突、秩序井然和和睦协调的社会的现代理想才会有这样的趋势。”在文化领域,由于现代信息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单调、平淡、庸俗的文化被人为地、理性化地加以传播和操纵,这种即时性和商业化的大众文化,已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主宰着的人们精神世界。 这种 “快餐式”的文化,使人们沉溺于狭隘的和平面化的生活,从而使文化艺术的自由创造本质和对现实超越性的理想追求进一步被消解。现代性悖论在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的突出展现,已经引起世界学者的广泛关注,对现代性悖论的化解、超越,成了当代人类面临的新难题。endprint

要超越现代性悖论,必须有一种更高的文明形态去实现对现代性的扬弃,就要重新回顾曾经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乌托邦精神,发挥其反思、批判社会现实的价值功能,使其与人们的现实生活保持合理的张力。“现代性使社会摆脱了自然经济、神权政治、蒙昧主义的束缚,使市场经济、民主法制、科学理性发展了起来,但它又使人类的不平等空前加剧,这必然引起人们的批判和反思,形成一种超越现代性分裂的乌托邦追求。”而乌托邦的思想起源、发展,却始终与宗教相互交织、相互促进。赵林认为,犹太教弥赛亚主义最早表现了一个苦难民族期盼社会解放的乌托邦理想,随着基督教从犹太教中脱颖而出,这种关于社会解放的乌托邦理想就转化为灵魂得救的天国福音,一个幸福美好的“千年王国”也从人间上升到天国。到了宗教改革时代,托马斯·莫尔、托马斯·闵采尔和再洗礼派又重新提出了在人间建立“千年王国”的乌托邦理想,并且在德国农民战争和闵斯特公社中付诸实施。现代性的深入发展并没有使宗教走向消亡,由于现代性悖论的存在,反而使人们在某种程度上认为宗教是超越现代性的乌托邦,“宗教既包含某些对人的存在的肯定,同时又包含着某些对存在的合理的超越,而更多的、作为主体的是它包含着整体的对存在的不现实的‘超越,这便构成为宗教乌托邦”。甚至有些学者直接引证宗教的某些资源可以超越现代性悖论。“面对现代性的问题与困境,以佛教哲学资源来进行反省和诊疗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佛教思想家和研究者们对现代性的诊疗主要基于佛教自身的‘理性对现代理性进行反省和批判,其核心思想在于揭示西方现代‘自我的虚妄性,指出西方现代理性本身也必须进行‘祛魅,从而实现真正的自我、自由并呈现意义世界。”所以,正是由于现代性悖论的存在,使人们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充满了沮丧,转而寻求宗教的救世主,现代性悖论构成了目前宗教信仰兴起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三、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关怀

现代性悖论的存在,也使部分大学生模糊了历史发展的方向感,消解了他们追求远大理想的精神动力,这就为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宗教是一种人们对现实虚幻的、歪曲的反映,虽然有一种人道主义和寻求精神归宿的品质,但它在现实中又表现出一种消极的态度,宗教的本质决定了宗教乌托邦不能从根本上超越现代性悖论。超越现代性悖论,既需要反思、批判社会现实的价值功能的乌托邦精神,又需要在此基础上寻找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的可行途径或道路,这就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体现为对现实的批判和超越,以积极的态度在实践中探索从现实走向理想的道路,进而使青年人以健康奋进的心态追求有意义的人生。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宗教信仰教育,关键是要提高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效果,让广大学生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物质财富极大地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地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这是人类诞生以来都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揭示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规律,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衰落和必然为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历史趋势,并且指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阶级力量和革命道路,这就超越了人类企盼的宗教救世主,为人类实现理想社会、实现自我解放找到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需要各阶段的共同理想的逐步实现而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体中国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经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与个人的幸福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凝聚了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亲和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其前途是共产主义)不仅是全体人民共同的政治基础,而且是全社会保持健康精神追求的思想源泉。”共同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不懈追求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大学生要把个人的追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联系,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在建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超越自身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大学生追求个人的信仰,信仰宗教不是正确的出路,而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个体生命的永恒。部分大学生对宗教的信仰,折射出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部分人包括有些共产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这是当下大学生信仰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广大党员要以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去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大学生要认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所以,解决大学生信仰问题的重点,是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效果,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引领、筑牢大学生个人信仰的根基。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科学理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超越现代性悖论,不仅需要具有批判精神的远大社会理想追求,也需要分析其存在的社会客观原因。对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切实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所以,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需要高校理论宣传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社会热点、敏感问题,解答广大学生热切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现代性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人们的社会习惯等广大领域逐步生成,但是随之也出现了环境、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和社会道德水平滑坡、民主法治缺失等一些社会问题,从而给人们的信仰带来了混乱。对广大学生进行宗教信仰教育,就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健全服务学生工作机制,解决和回答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和就业上的困难和困惑,消除宗教信仰存在的现实基础,从实践中使广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endprint

由于现代性悖论的存在,高校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将长期存在,这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高校人才培养中,不仅要用马克思主义回应大学生面临的理论热点问题,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而且要对大学生的现实问题进行关怀,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消解由于现代性悖论而给大学生带来的思想困惑,才能使大学生回归马克思主义,自觉放弃对宗教的信仰。

参考文献:

[1](法)霍尔巴赫.健全的思想[M].王荫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17.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3](德)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康 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81.

[4]衣俊卿.现代性的维度[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258.

[5]胡华田,董四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范式:现代性与乌托邦[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12-116.

[6]张彭松.乌托邦语境下的现代性反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46.

[7](英)鲍 曼.现代性与大屠杀[M].杨渝东,史建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151.

[8]董四代.传统理想与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资源[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77.

[9]赵 林.基督教信仰与乌托邦的变迁[J].社会科学战线,2012(3):27-34.

[10]丁松泉.宗教乌托邦论略[J].云南社会科学,1992(6):79-83.

[11]唐忠毛.现代性困境与佛教哲学的诊疗价值[J].华東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4-40.

[12]侯惠勤.当代中国信仰问题的出路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4):4-7.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262.

[14]左 鹏.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解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6(17):40-43.

[15]赵 良.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1.

[16]贺艳梅.对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与思考[J].世纪桥,2010(19).

[17]贾红棉.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分析研究[J].理论观察,2008(3).endprint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现代性马克思主义
谈李少君诗歌的“另类现代性”
古代埃及墓室壁画“彼岸时间观”图像研究
重构现代性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与德育方式解析
“信仰的力量”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现代性:未完成的和不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