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对初中生进行孝道教育

2017-12-29张应坤

求知导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初中生

张应坤

摘 要:造成初中生孝道思想缺失的原因既有家庭重视不够,又有学校教育乏力的因素,因此,文章作者认为必须加强对中学生的课堂孝道教育,引导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有关孝道的社会活动,同时要对家长这个教育者进行再教育,多管齐下,才能使孝道这个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传统传承下去。

关键词:初中生;孝道教育;学校教育

早几天听到朋友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他的一个远房亲戚,是个农民而且长年患病,家中有一老母亲须赡养,家里主要靠妻子种几亩田支撑,日子过得很清苦。他有一个读初中的儿子,不好学、不听话,好吃懒做,从不体恤父母。孩子在5月14岁生日那天,向母亲提出要200块钱去跟同学一起庆祝生日,母亲对他说,今年经济紧张,等明年经济好点再好好过个生日。他极不高兴,说别的同学过生日父母都给钱请客,热热闹闹,客客气气。母亲只好在儿子面前赔小心、讲好话。吃饭的时候,儿子见饭桌上只比平常多了两个荷包蛋,板着脸把碗一推,起身就往外走,坐在旁边的奶奶见状,立马去拉他,他用力一甩,破门而出,结果奶奶被甩在地上造成骨折。这一甩使本就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事情发生之后,当地人议论纷纷,说这个孩子不孝顺、不懂事,是家长平时没教育好,也有人说学校也有责任,只片面追求升学率,传统教育搞得太少了。

听完这个故事,笔者作为一个初中品德课的教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也觉得有必要强化对初中生的孝道教育。那么什么是“孝”,如何进行孝道教育,是一个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事后笔者就此做了一些思考,今天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何谓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孝界定为“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说得更明白一点,儿女应该负起承继和赡养父辈的责任。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孝道。孝道是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把孝视为人格之本、家庭和睦之本、国家安康之本。

近代由于种种原因,孝道文化日渐没落,出现孝道观念淡漠、亲情冷淡,甚至发生弃老遗亲、欺老凌弱的现象,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倡导孝道极具现实意义。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着重强调敬老尊老的孝道思想。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的讲话中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习近平同志这个重要讲话对于大力弘扬包括孝道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推动力量。

初中时期正是人格形成最重要时期。初中教材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主要讲的就是孝道。如何讲好这堂课,下面我谈一下个人体会。

一、授课正反典型结合生动丰富

教师如果只是干巴巴地对着课本照本宣科是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宜采取典型引导、反面批评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初中学生具有典型英雄崇拜心理,我们应充分利用这种心理状况,多讲英雄实例进行正面引导。如我们可以讲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讲毛泽东主席的祭母文,讲陈毅元帅给病中母亲洗脏衣服做家务的实例。尤其要去挖掘孩子们喜欢的明星孝顺父母的故事,如周杰伦外地演出经常带着母亲,林心如除小时候和父母争吵过一次外,一生再没和父母顶过嘴,葛优经常帮父母梳头等,这些故事会让他们觉得孝道是一个人人生的成功基础。

对于不孝顺的现象旗帜鲜明地进行批评也是非常必要的,从反面进行否定,易在学生心理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应对社会上不孝事例进行揭批,对学生中存在的不孝现象进行点评(但不要点名以免伤及学生自尊心)。当下一些学生不认真学习,经常违反学校纪律,使父母操碎了心;在家中以“小皇帝”“小公主”自居,对父母颐指气使,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不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贪图享乐,生活上攀比,讲究名牌;更不用说关心父母身体病痛以及父母艰辛等,这类现象比较司空见惯,对这种现象进行批评式点评容易在学生中引起共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布置特殊的家庭作业

孝道课的家庭作业可以不是书面的,完全可以让学生付诸实践。例如,要求学生帮父母做一两件家务活,或陪同父母干活,或协助父母带弟弟妹妹,要让他们体会父母的辛劳。同时还可要求学生给父母泡茶,打洗脸水、洗脚水,给父母捶捶背等,让他们懂得对父母的关爱是必需的。这类作业布置下去后,一定要听学生的情况反馈并进行点评,对做得好的给予充分鼓励。教师要让他们明白对初中生而言搞好学习、锻炼好身体、遵纪守法是他们对父母最大的孝顺,体恤父母、关爱父母也是不可或缺的。

三、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在我国传统节日中,很多与孝道有关,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都是如此。春节民间往往有祭祖活动,清明节上坟缅怀先人,中秋节讲究家人团聚,重阳节敬老、访老。要鼓励学生积极随同大人参与这些活动,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受教育。这些活动的教育效果比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更加生动,更有说服力。

人死之后办丧事,各地风俗尽管有很大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悼念追思亡者。不管它以什么方式进行这种活动,对后人都是一种教育。如果有学生家中长辈去世了,我们应鼓励学生回去参加悼念活动,参与这种活动对于学生孝道思想的形成及传承是很有好处的。

四、教师、家长以身作则

对学生而言,老师是教育者,其实,老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自己也应受到教育,所谓教学相长。现在初中生寄宿的多,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连同家属也住在学校里面,如果老师自己在孝道方面做得不好,甚至做得比较出格的话,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老师的以身作则是十分重要的。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更是终身教育者,家长对父母亲不孝顺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现实情况是很多学生家长,对孩子重物质关怀,轻思想教育;重学习成绩,轻品德培养,但自己就不孝顺父母。家长是个不孝顺的人,如何能期望孩子很孝顺呢?还有一种现象大量存在,就是祖辈对孙辈过分溺爱,在孩子犯错误时进行无原则的庇护,致使孩子有恃无恐甚至胆大妄为,这对孩子人格的形成起到不良的作用,令人心痛。所以对家长进行再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对家长进行教育,学校老师可采取三种方式,一是召开家长会,在会上对家长提出建议。二是家访,与家长进行单独沟通,推心置腹说服家长,让他们从教育儿女的大局出发,注重自己的言行以身示范。三是鼓励学生对家长的不孝顺行为进行批评,这既是对家长的教育又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

参考文献:

[1]周 玲.中学生孝道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

[2]刘宪英.中学生孝道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初中生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