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新品种长农34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2017-12-29刘英群蔡欣培李琳英项阳花郑朝春程延喜

种子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晚熟区域试验籽粒

兰 磊,王 楠,刘英群,蔡欣培,赵 宽,李琳英,项阳花,郑朝春,程延喜

(吉林省长春市农业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1)

大豆新品种长农34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兰 磊,王 楠,刘英群,蔡欣培,赵 宽,李琳英,项阳花,郑朝春,程延喜

(吉林省长春市农业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1)

长农34号是由长春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以吉林20为母本,CK-P-1为父本杂交组配制育成的大豆新品种。2014—2016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该品种高产、高油,丰产稳定,耐密抗倒,于2017年通过吉林省审定。

大豆;新品种;长农34号;栽培技术

长农34号是由长春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于2006年以吉林20为母本,CK-P-1为父本杂交组配制育成的大豆新品种。2014—2015年吉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224.5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9.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804.3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2.7%。该品种主要特点为高产、高油,丰产稳定,耐密抗倒。该品种于2017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170008。

1 选育经过

2006年配制杂交组合,收获F0种子;2006年冬海南加代种植F1种子;2007—2009年在所内试验田进行F2~F4后代选拔,选择优良植株;2010年种植F5代,选择优良株进行测产。2011—2012年参加所内品种产量鉴定及比较试验。2013年参加吉林省大豆中晚熟筛选试验。2014—2015年参加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3 224.5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9.6%。2016年参加吉林省大豆中晚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804.3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2.7%,明确了该品种的适应区域和推广利用价值。

2 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性状

长农34号出苗至成熟129 d,需≥10℃活动积温2 700℃以上,为中晚熟品种。亚有限结荚习性,平均株高79.6 cm,主茎型结荚,主茎节数14.9个,四粒荚多,荚熟时呈褐色。尖形叶、紫花、灰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微有光泽,种脐黄色,平均百粒重15.1 g。

2.2 籽粒品质

长农34号籽粒品质优良,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粗蛋白质含量36.86%,粗脂肪含量22.69%。

2.3 抗性鉴定

长农34号人工接种鉴定结果,抗大豆花叶病毒1号株系,中抗大豆花叶病毒3号株系,高抗大豆灰斑病。

3 产量表现

两年省区域试验14点次,13点次增产,两年平均产量3 224.5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9.6%。见表1。

表1 区域试验产量

2016年生产试验6点次,有5点次增产,平均产量3 804.3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2.7%。见表2。

表2 2016年生产试验产量

4 栽培技术要点

长农34号大豆新品种适于吉林省中晚熟地区种植。一般于4月末到5月初播种,在中上等肥力地块播种量为60 kg/hm2,保苗22万株/hm2左右,不宜稀植。一般在打垄前施农家肥3万kg/hm2,结合施磷酸二铵150 kg/hm2作打垄底肥。生育期间注意防治蚜虫,8月中旬及时防治大豆食心虫。

1005-2690(2017)12-0071-02

S565.1

B

2017-11-10)

兰磊(1982-),男,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晚熟区域试验籽粒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山西省主推小麦品种籽粒形态性状分析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晚熟
晚熟苹果摘袋五忌
晚熟
机收玉米籽粒破损率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
晚熟脐橙映峡江
玉米籽粒机械直收应注意的问题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