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疗效研究

2017-12-28贺应连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

贺应连

[摘要]目的:对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共计5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经过对比得出,观察组痊愈患者17例,好转患者7例,无效患者1例,总体有效率为96%;对照组痊愈患者13例,好转患者9例,无效患者3例,总体有效率为88%。可见,观察组在治疗效果上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上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较好,总体有效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脑供血不足;治疗效果

在临床中,脑供血不足性眩晕出现的几率比较大,并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经过有关医学研究表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所含的丹参和川芎嗪成分能够对血管起到很好的扩张作用,并能够降低血液的粘稠程度,使红细胞的流动速度加快,促进血液微循环,并对脑血流量进行提升,对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以下将对其进行具体研究,本次研究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共计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这50例患者都经过CT等检查,并确诊为脑供血不足性眩晕。并将这5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11例,年龄区间为45-75岁,平均年龄为67.3±3.1岁,合并高血压患者3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例;观察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区间为45-75岁,平均年龄为67.7±3.3岁,合并高血压患者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例,通过对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均对两组患者进行采用降血压之类的常规性治疗,针对糖尿病患者采用降血糖进行辅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长春西汀注射液静脉输液治疗,每日进行输液1次,每次使用20mg,并将药物溶至净含量为250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之中,持续进行治疗14天,共计1个疗程;观察组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静脉输液,静脉输液的药物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每日进行输液1次,每次使用10ml,并将药物溶至净含量为250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中,持续进行治疗14天,共计1个疗程。

1.3疗效判断标准

两组经过14天的治疗后,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在治疗后基本消失的为治疗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在治疗后有所好转的为治疗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未见任何改善迹象或者出现恶化迹象的为治疗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相关的统计学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取用t对计量资料的对比进行检验,采用x2对计数资料的对比进行检验,当两组患者在治疗上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1)如表1所示,经过对两组1个疗程,共计14天治疗后,经过比较可以发现,对照组治疗痊愈患者13例,治疗好转患者9例,治疗无效患者3例,总体有效率为88%;观察组治疗痊愈患者17例,治疗好转患者7例,治疗无效患者1例,总体有效率为96%。相比之下,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更佳,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从两组的起效时间观察,对照组的起效时间为4.6±1.1天,观察组的起效时间为2.9±0.9天,通过对比,观察组的起效时间要比对照组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的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未发现任何不良现象,因此,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中,脑供血不足容易引发脑梗死,所以在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情况下,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本次研究主要采取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方法进行治疗,此类注射液中含有的丹参和川芎嗪能够有效的使血管进行扩张,并降低血液的粘稠程度,使血细胞的流速加快,使血液的微循环得到促进,脑血流量得到提升,使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得以改善,使神经功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使患者的眩晕症状得到缓解和治愈。因此,对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进行使用,能够有效的治疗患者的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病状,并且有效率高、恢复快的优点,其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廣泛推广。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