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

2017-12-28沈成林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

沈成林

[摘要]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治疗效果。选择102例骨外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骨髓炎发生率、皮肤坏死率以及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本文主要通过观察和对比常规换药治疗及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对骨外科创伤患者产生的治疗效果,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骨外科创伤;治疗效果

骨外科创伤发病时间长且不易恢复,若治疗不当还会引起患者患部肌腱、血管、神经等软组织受损,并引发骨髓炎、皮肤坏死等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上常采用常规换药治疗以及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旨在改善患者患部的坏死细胞,促进创口肉芽长成,从而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接收治疗的102例骨外科創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分布:23-65岁,平均年龄为(47.5±2.5)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分布:21-68岁,平均年龄为(45.5±3.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特征等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伤口烂组织均进行清理并采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进行消毒处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换药治疗,对患者患部实施药敏试验及病原学检查,按照患者伤口变化情况替换敷料,并配合抗生素治疗,待患者伤口处长出新肉芽,实施伤口缝合或创面植皮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手术期间,维持24小时负压,通过负压吸出创面坏死组织及渗出的血液。术后给予患者服用抗生素辅助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伤口愈合情况以及创口愈合天数,治疗总有效率按伤口愈合情况分为痊愈、显效、无效。痊愈:患者创面无皮肤坏死和水肿,经治疗创口完全愈合;显效:患者创面无皮肤坏死,创口分泌物明显减少,有轻度水肿,经治疗创面面积明显缩小,创口接近愈合;无效:患者的皮肤坏死、创口分泌物、创口愈合情况均无明显变化。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字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创口愈合天数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骨髓炎发生率(3.9%)明显低于对照组(15.7%),观察组患者的皮肤坏死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13.7%),观察组患者的创口愈合天数(6.5±2.5)明显短于对照组(10.5±3.5),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70.6%),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骨外科创伤会造成患者创面损伤以及创面周围一定范围的皮肤坏死,若不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会导致患部与外界环境接触并诱发多种并发炎症的发生,同时损伤患者局部软组织。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是利用特殊材料覆盖创面并与创口一起缝合,为控制和减少创面感染,可通过负压吸出创面坏死组织及渗出的血液。相关研究表明,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能有效减少创面感染率的发生,并促进创面肉芽生长。与常规换药治疗方法相比,其具有杀菌彻底、创伤小、且能有效促进创口周围组织水肿的消退从而达到缩短创口愈合周期的功效。

综上所述,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