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生理念下构建“和美”校园的实践探究

2017-12-27羊鉴云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和美构建策略实践

羊鉴云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的一些理念和方法都在不断更新和变化,但是人类对于美的追求没有间断过,这也就意味着在人类潜意识里面,存在着不断更新、不断创造、不断进步的发展理念,引导着人类去实践,去探索。本文围绕共生理念下“和美”校园的构建展开具体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共生理念;和美校园;现状;实践;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我们生于长于这片土地,存在于同一片蓝天之下,共同享受着和谐社会所带给我们的便利,也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个体性,同时又具有群体性,个人不仅是意识的主体,同时也会受到外界或者其他主體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生为不同的主体,却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共同进步。下面,笔者将具体探索共生理念的发展,以及和美校园的构建措施。

一、学习相关理念,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学校作为培养国家人才的摇篮,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和输送大量优秀人才的重任,因此,学校领导不仅应该加强校园现代化设施建设,而且应该在校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加强管理。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发展人际关系以及人格养成的重要场所,校领导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校的素质教育建设,引导学生“先做人,后做事”,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要想构建“和美”校园,校领导首先应该着力于加强领导班子和教师群体相关理念的学习,以提高教师群体和领导班子的综合素养,这也是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校风建设的重要前提。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理念培训,引导新老教师明确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共生”理念的重要性,使得新老教师能够深入理解“和美”校园建设的步骤措施,从而做到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努力宣传。“共生”源于希腊语,最开始是应用于生物领域之中,一般用来指两个不同而有相互影响的物种之间各种不同类型的关系,包括寄生、互惠共生、共栖和客居等,后来被逐渐应用到社会科学领域,将其延伸为事物之间合作、互相影响和共同依存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应用到教育领域。“共生”理念强调对不同个体和群体的尊重与关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美的理念最初是在哲学领域展开,西方世界从文艺复兴开始,将美学作为重点学科,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席勒等西方哲学家都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美学的含义,同时,在春秋战国时期,和谐思想在我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老子、孟子、荀子以及孔子等代表人物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比如,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在社会发展中的崇高地位。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进行类似知识的学习,创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引导教师将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从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二、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学生生活和行为习惯

学校应该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片面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抬高到同等的位置,并且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将学校的教育理念传达下来,通过反复的宣传和讲解,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和生活理念,从而在思想上引导学生正确发展。因此,学校可以成立教育研讨小组,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开展实践调查,通过调查问卷、面对面访谈或者直观观察的方法收集数据,以保证数据来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针对“和美”校园建设过程中的校园设施建设,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现状和改进措施,听取广大学生群体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为建设“和美”校园一起努力。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教师成立研讨小组,进行实践调查活动,检验学生群体对于“共生”理念以及“和美”校园建设理念的了解程度,加深学生对于和谐发展理念的认识。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以下的问题,组织开展调查问卷实践活动。“你是否了解‘共生理念?‘共生理念包括哪些内容?下列哪些行为不符合‘共生理念?下列哪些名言符合‘共生理念?你对校园‘共生理念学习和宣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你认为‘共生理念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有哪些?你觉得‘共生理念值不值得广大师生群体进行学习?”研讨小组可以利用类似的问题,初步了解学生的想法,为学校开展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事实依据,从而加快校园建设的脚步。

三、总结

古人言“天时地利人和”,讲的就是追求不同事物之间和谐发展、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境界,只有真正做到合理运用手边的资源,将环境对于个人有利的条件发挥到极致,才算是真正的“共生”。不仅在学习中如此,更应该在生活中因地制宜,灵活合理地运用“共生”理念,为寻求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而不懈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许雪娟.实践感恩教育构建和谐校园[J].卫生职业教育,2012(8).

[2]娄安钢,崔成都.和谐校园文化与大学和谐校园[J].知识经济,2011(24).

[3]杜小敏.学校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12(1).

(编辑:李艳松)

猜你喜欢

和美构建策略实践
和美之美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和美”语文:追求绿色生态课堂境界
我眼中的“和美”语文
和美校本课程润泽和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