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

2017-12-27李菁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小石文言文美的

李菁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课程活动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开展工具性教学与人文性教育的有效载体和良好平台。然而,在语文传统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甚至学生习惯了“一读二译三背”的“三部曲”活动模式,让原本文质兼美的文言文被当成一堆文字进行简单化处理,直接导致了文言文教学长期处于“一高三低”的运行状态,即高投入和低收益、低情趣、低层次化发展现象。语文新课标强调:“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究竟如何开展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活动呢?笔者拟从如下几个方面,试简要阐述之。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情境教学法的构建

就初中语文来说,凡是编入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富含情节性、说理性和哲理性等,非常有利于通过创设多元化情境来开展教学活动。有些可结合历史背景和历史故事来创设趣味语言情境,有些可通过多媒体来创设信息化情境,有些还可以创设各种活动类情境,等等。通过情境教学法,不仅有利于激发课堂学习情趣,而且有利于在启智益能中攫取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益。以《愚公移山》教学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首先播放了江涛演唱的《愚公移山》这一同名歌曲,然后在学生的兴奋和好奇之下,笔者提问:“愚公是何许人?他为何要移山?最终成功了吗?后来人为什么要赞叹他?”这些疑问激发了大家的学习期待,由此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堂教学程序。良好的课堂导入,有利于充分发挥先声夺人的正强化作用。

二、诵读感悟法的构建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多悟既可“见其义”,又能“见其情”。尤其对于文質兼美的文言文来说,善于读悟并且把握技巧,非常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获取对文本内涵的感悟,享受对蕴藏其中的美的体验。以《醉翁亭记》教学为例。笔者通过激励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比较准确地把握文中21个“也”字的不同语气,不仅有效地把握了文本主旨,理解作者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复杂思想感情,而且通过“也”所体现的不同意思,在读出韵味的同时帮助学生快速地背诵了文本,从而让学生们在“以读促悟、以悟促背”中轻松学习,又收获了审美愉悦之感。还有《陋室铭》《爱莲说》《岳阳楼记》等,都可以让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多读多悟,进而品味文本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三、比较阅读法的构建

通过比较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篇内容的理解与探究,并能促进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让所学知识和技能融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小石潭记》《记承天诗夜游》,同为游记,写法相同。然而同为被贬之人,柳苏在文中所流露的情感是一样的吗?通过比较,既可激发深入探究意识,又能帮助学生加深阅读与感悟。再如把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与《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进行比较,用后一篇所流露的思想情感,就能更清晰地理解作者在前者中的复杂感情——既表达了壮志难酬的自我排遣,又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此外,还可把文言文与现代文比较阅读,如教学《小石潭记》时,引导学生根据现代游记特点来学习,就很容易找出游踪:第一段移步换景,交代了小石潭发现过程;接着找出小石潭特点,思考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然后在理解基础上探究作者情感世界。

四、古为今用法的构建

就是本着“学用结合”的思想原则,结合生活现实,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并学习文言文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生活道理和思想品质,并努力指导学习和生活,以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健全自己。比如《〈论语〉八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则中,既有学习方法的引导,又有人际交往的教育,更有人性修养的启发。

再如《黔之驴》启示:(1)从老虎角度来说,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并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2)从驴的角度来说,无才无德、外强中干而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终究要被淘汰,人活在优胜劣汰的环境中,要有自知之明,面对强敌要沉着应对,以智求取生机;(3)从好事者角度来说,人尽其才须要放在合适位置上,否则就会被荒废扼杀。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个性化见解中获得心灵陶冶。

五、归纳复习法的构建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习更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厚积薄发的过程,文言文学习尤需如此。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不断地反刍与整理、归纳与提炼,从而在“滚动学习”中不断地积累与积淀知识,而且逐步培养自己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语文学习能力。比如一篇文言文或者某一单元学完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与整理,注重积累一词多义、通假字、成语、佳句妙语等重要文言词语和句法。在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更要善于广泛而又深入地讨论和交流,努力达成相互促进、资源共享、教学相长的目的,尤其要交流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先进经验,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综上所述,在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坚持以“情境教学”“诵读感悟”“比较阅读”“古为今用”“归纳复习”等教学方法为抓手,并且持之以恒地实践与反思,就定能赢得令人期待的良好效果。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小石文言文美的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好美的雾
师与书·庄小石
小石鸻与大犀牛
彭黎明 书法作品欣赏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