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乌托邦:构建学生情感自我交往的课堂

2017-12-27顾雪梅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凯凯大路家庭

顾雪梅

【摘要】语文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的特点,基于促进情感自我交往的语文课堂化教育的目的性于无形,有效地唤醒了学生善良的本性。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善良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聋子“听到”。唤醒善良为教育的本真。用情感课堂换学生的情感交往,这是我的乌托邦,享用这份以心换心的和谐安宁。也希望更多的语文老师能够同享此乐。

【关键词】学生情感;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背景】

“别和我说话,我正在叛逆期!”办公室里,凯凯(化名)倔强地仰着头,脸色暗沉,眼中透着不屑,嘴角紧锁,他用尽全力地宣告着自己强烈的存在感……“这孩子,怎么就这样了呢?我和他妈妈恨不得掏出心窝子给他了,但凡他有一点点良心,都应当体谅父母的艰辛,是吧,老师?”凯凯的父亲痛苦得无法自拔。我倒上两杯茶递给了剑拔弩张的父子俩。对凯凯的嘀咕——“说得好听,什么时候把我放在心上了,只知道对我提要求,只认识分数!”故作未闻。“这样吧,上课时间到了,孩子先跟我上课去吧!回头我们再聊,好吗?”僵持着的父子俩都没有反对。

【案例过程】

今天学习《散步》这篇文章,文章虽短,却可以引发深沉的思考。凯凯坐在前排,脸绷得紧紧的,貌似无心于课堂。“同学们,现在看看顾老师家近年来的两张全家福,说说,你们都发现了些什么?”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感是长久的师道尊严思想的沉淀,但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渴望每天陪伴着自己的老师能够成为启发他们精神的媒介,渴望老师的共鸣。与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生活的导语瞬间打开了他们的心扉。凯凯不由自主地说出了他的发现:“多了!少了!”“多了谁?少了谁?”我趁热打铁。“多了一个小孩,少了三个老人!”“是的,你很细心。多的是我的幸福,少的同样是家中的宝贝。”我沉重地说,“所以,我会抓住一切机会,在他们还能走动的时候,带着他们享受生活之乐,留下幸福的瞬间,提醒后人,生活的真谛是使家中的每个人都能满足快乐!如果爱是左右手,我们把一只递给了孩子,一只递给了老人。”我悄悄关注凯凯,他,若有所思!

“都说带孩子越带越快乐,老人越带越无趣。因为孩子会成长,越看越有意思;老人只会越发衰老,越来越麻烦。但是文中的‘我决定委屈儿子,坚持照顾母亲走大路,这个决定容易做吗?”一个需要学生全面思考的问题产生了!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了:“不容易,要得罪人!”“得罪谁?”“妻子!妻子爱儿子!”“儿子!”“母亲也会得罪,奶奶也是爱孙子的!爸爸吃力不讨好!”我笑了,这些机灵鬼,看来,平时没少观察家庭关系。“凯凯,你觉得这个决定做得好吗?”凯凯愣怔了,他在思考,答案让人吃惊:“决定做得不好,不能两全,但似乎没有更好的方案!”“那么,这是目前最好的方案?委屈儿子的方案也是最好的?”接连的追问迫使凯凯权衡……“是的,最好!”“看来,基于爱的委屈也能令人甘之如饴?”我倾下身子,亲切地询问他。“当然!”他肯定地回答。

培根说过一句话:“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尔雅》中说:“百善孝为先,善父母曰孝。” 《说文解字》解释“孝”为“善事父母者”善事即为“顺从”。“请具体解释‘顺从!”孩子们沉默了,凯凯低下了倔强的头。我心中暗叹口气。播放了视频短片《感恩父母》,一段短片下来,女生们已经眼眶湿润,男生们也肃然沉思。“那么,请再次朗读‘走大路的决定!”“走大路!”“走大路!”“走大路!”坚定的朗读声中已经有了凯凯的铿锵。

……

课堂在情感的浸润中逐渐走向尾声,孩子们在本课中已经基本体悟到中年人对于家庭历经早晚,坚守四季的担当和浓浓的家庭责任。凯凯在我的要求下声情并茂地朗读了“我的肩上和他的肩上就是整个世界!”我的目的有两个:赏析语句的含义;暗示凯凯父母的不易,唤醒孩子善良的本性。此时,凯凯的眼睛中已经再现清纯,笑容平和……我能察觉,孩子的情感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

最后,我为本课设计了这样的结尾:“以屋顶盖心的图案作为‘国际家庭年的标志,昭示人们用生命和爱心去建立温暖的家庭。PPT《全家福》讲我家的家庭日的故事。说说你要把哪天作为你家的家庭日,为什么?”凯凯的回答令全班动容:“今天吧,今天将是全新的开始!”

“孩子,真棒!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历史,一只递给未来。我期待有爱的未来!”我在他面前竖起了大拇指……

【案例分析】

初中生正处于向独立性转变、从少年向成人转变的过程中,对这样的群体不能板起面孔一味说教,目标明显的教育教学会使他产生抵抗情绪,衍生情感障碍。教育追求受教者情感的震动、素养的提升,在潜移默化中发生预期的质变。这堂课中的几个环节貌似随意,实质上都达到了对孩子心灵拷问的效果。如:导入的照片及其解说实质上是老师的身教,这就切实保证了下面的情感交流的说服力,架起了权威的桥梁。对于一个中年人的抉择的慎重性的思考,巧妙地引导学生对于父母的每一个家庭决定的深层审视,帮助他们理解父母的苦心与艰辛。思辨性问题:尊老和爱幼不能兼顾的情况下,作何决定?得出的结论是唯一的。这就是学生在情感交流中得到自我交往提升的显著标志了,他们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有大局意识而非唯我独尊了。最后的家庭日的自我選择,是教育等待之后的回响,学生能够融入情感,融入生活,融入社会了!最终有效地实现了这堂课的情感价值目标。语文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的特点,基于促进情感自我交往的语文课堂化教育的目的性于无形,有效地唤醒了学生善良的本性。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善良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聋子“听到”。唤醒善良为教育的本真。用情感课堂换学生的情感交往,这是我的乌托邦,享用这份以心换心的和谐安宁。也希望更多的语文老师能够同享此乐。

(编辑:李艳松)

猜你喜欢

凯凯大路家庭
大路长歌
孩子,你慢慢来
“班霸”改良记
家庭“煮”夫
大路弯弯 溪水缓缓
高宇 大路弯弯 溪水缓缓
大路河红军石刻标语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