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景语境理论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持续发展

2017-12-27兀瑾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摘要】网络流行语在网络交际中发挥了重要的言语交际功能,并成为网络用语标志。通过对近十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的观察,发现其中一些词语从产生时流行至今,逐渐融入生活用语甚至被纳入现代汉语系统。本文将以情景符号结构理论对以上现象结合微博语料做详细分析,并对近期典型流行语做发展趋势的预测。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情景语境;情景符号结构;语义系统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网络媒体作为一种便捷的信息交流方式,为广大网民提供了广阔的言论空间,网民也用自己的创造力与传播力丰富着网络用语。近十年来,各大门户网站(如搜狐、百度、新浪)及论坛都评选出年度最流行的若干网络流行语,“汉语盘点2016”评选出的十大网络用语是“洪荒之力”“友谊的小船”“定个小目标”“吃瓜群众”、“葛优躺”“辣眼睛”“全是套路”“蓝瘦香菇”“老司机”“厉害了我的哥”,它们很大程度上反映了2016年的民众生活现状,映射了民众的精神状态。

有关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成果丰硕,涉及修辞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语言学、符号学等学科领域。陈一民(2008)从语言学层面解读网络流行语,认为“网络流行语将社会矛盾或公告事件变成意味深长的语言符号”。更多学者从模因论解析网络流行语,大多数研究认为网络流行语属于强势模因因子,容易被精准地复制以后广泛散布,崔颖(2010)认为形式越简单的网络流行语越容易记忆,其传播的广度与蹿红速度成正比,强势因子的长久复制需要具备强大的内在力量。于家杰(2011)从修辞角度论析,参照修辞方法将网络流行语的来源分为谐音、借代、讽刺、词义引申四类,并预测了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黄碧云(2011)从符号学角度解析了新生代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并提出了网络流行语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所存在的问题。

现有研究成果大都聚焦于探究网络词语“流行”的原因,并归纳出周期短是网络流行语的必然命运,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前景和发展研究不够。事实证明,不少入选当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的热词在红极一时后被人淡忘,少数网络流行语自产生以来流行至今,词义扩大,试用语境变广,逐渐纳入人们的生活用语,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詞汇。笔者搜集了近十年的“网络十大流行语”,发现这些生命力较强的网络流行语得以持续发展的原因是其独立的语义系统与生活紧密连接,从而实现了更广泛语境下的言语交际目的。本文将重点分析长久流行的网络流行语具备的情景符号结构如何有效激活语义系统,形成其独特语域,作为一种真正的语言变体活跃在言语交际中。

一、情景符号结构与网络流行语

社会结构包括不同的社会群体和由社会群体构成的交流网络,在此基础上开展着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网络属于典型的媒体交流方式,是一种经过人类加工的社会活动,主要通过语言来实现交际目的。

(一)网络虚拟环境中的情景语境

网络虚拟环境是网络语言产生的土壤,网络流行语是在网络中被高频次转发和使用的一种形式简洁、传播迅速、时尚流行的语言变体。我们在谈话中不得不考虑谈话的内容、交际活动的参与者、交际的渠道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一个情景构型,称为“情景语境”。格里高利把情景语境分为三种: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话语基调(tenor of discourse)和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话语范围是包含语篇的社会行为——主题是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即交际活动在哪儿发生,做什么事;话语基调是相关参与者之间的一系列角色关系——正式程度的不同是它的一个实例,即谁与谁交际,为了实现什么样的人际关系;话语方式是语篇所选择的渠道或者方式——它是语言在整个情景结构中被赋予的一个主要功能,即话语是如何说出来的,以什么样的方式组织信息。

网络环境与现实社会生活环境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是虚拟的,一般使用媒体文字进行交流,但要实现言语的交际功能,同样离不开情景语境。如:

例1:一起床就喝了一大碗药膳鸡汤,感觉身体里充满了洪荒之力。

这是一位网友在新浪微博发布的状态,根据情景语境理论分析以上话语可知,话语范围是在新浪微博的主页中发表文字微博的网友,话语基调是该网友与除他(她)之外的网友的互动,话语方式是含有网络流行语的媒体文字加表情符号,由以上三种因素构成的情景语境作用于语义系统,当其他网友浏览该微博时,很快就能明白其喝完鸡汤后充满力量的核心语义,甚至与发布状态的作者有评论与回复,这样就实现了交际目的。

(二)情景符号结构与网络流行语的相互作用

由上例可知,情景语境与语义系统发生作用是通过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三要素,它们分别对应于语义系统中的三大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根据韩礼德的观点,情景语境和语义系统都可看作是由符号组成的系统。

1.网络流行语的情景类型——以“你太有才了!”为例

历年评选出的“十大网络流行语”是颇具代表性的网络用语,它们流行的原因主要是在使用中形成了明显的情景类型,可以通过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这三个基本要素来表述。如:

例2:这是我的闺蜜@张雅小涵子给我和我老公画的,用做婚礼主题LOGO的画像,我真是太喜欢了,我因为有这样一个闺蜜而感到骄傲。亲,你太有才了!

例3:他们是城市最可爱的人……巡逻途中发现一环卫工人晕倒,我大队民警@蜀都孤衣客@小小莱茵哈特迅速将伤者送往医院,目前晕倒的环卫工人已经醒过来了,祝早日康复!@成都特巡警@平安成都阿姨,你太有才了!

“你太有才了”居2007年“十大网络流行语”首位,出自2007年央视春晚小品《策划》,后流行于网络和社会生活中,表达对某人的高度赞扬与欣赏,感情色彩浓厚。“你太有才了”在例2中表示作者对闺蜜画画技术的高度肯定和闺蜜送自己结婚礼物的感谢;在例3中表示作者对两名大队民警救人行为的赞赏和对行为结果的满意。当网友们想要表达欣赏、肯定、赞许意义,进行传达喜爱情感的网络互动时,会选用“你太有才了”,这就是网络流行语的情景类型。

2.网络流行语长久流行的原因

寿命是研究网络流行语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寿命长的流行语在网络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以上例子“你太有才了”属于流行长久的网络用语,因为该词具有相对独立、完整的情景符号结构,能表达明确的语义,当听者说出“你太有才了”这句话,听者便明白了其交际意图,并知道作何回应。下面将结合其他例句进行分析。

(1)“给力”

“给力”是2010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迅速蹿红,“给力”源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一些方言词,表示有帮助、作用很大的意思,现已被收录于《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

例4:面包车也太给力了……20分钟就到了……差一分钟 关门。

例5:1号店速度很给力!吃货很happy!

例4中“给力”表示面包车开得很快,到达时间特别及时,满足了作者赶时间的要求;例5中的“给力”表示网店“1号店”满足了作者网上购物的速度需求。根据以上例子以及人们生活中使用该词的经验,可归纳出“给力”一词的情景符号结构,话语范围是说话人对听话人表示某种需求在某件事中得到满足,话语基调是说话人对听话人表达赞赏的感情,并希望听话人或者第三方得知的互动过程,话语方式是网络媒体文字的网络用语。

(2)“正能量”

“正能量”位列201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榜首,网友们用“正能量”一词激励自己,也鼓励他人,表达对未来美好世界的憧憬与渴望。

例6:人一旦过多地关注自己的感受,那么他就显得有点自私了。我需要正能量~正能量~正能量~正能量!不要影响学习的心情,更不要影响生活的心情。

例7:小太阳钟汉良#他永远在那里,他是我们的信仰!他永远能带给我们正能量~

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能量,都属于“正能量”,例6中的“正能量”是相对于自私而言,表达作者希望所指对象多一些大爱;例7中的“正能量”是作者对演员钟汉良的评价用语,表达对钟汉良树立良好公众形象的喜爱。因此,当人们用正能量时就可以很快领会其情景符号结构,话语范围是某人在某时某地发表正确价值观的活动,话语基调是说话者表达鼓励、积极、乐观等情感,并希望听话者得到共鸣的互动过程,话语方式是网络媒体文字中的网络流行语。和“正能量”相对应的还衍生出“负能量”一词,后者的情景符号结构与前者也存在对应关系。

3.盛极而衰的网络用语

蹿红很快却流行时间很短的网络用语不具备完整的情景符号结构,用于实现交际目的的情景语境就这些流行语本身而言,也没有独立的完整的语义系统与之对应,因此难以持续发展。

例8:“今天,你躲猫猫了吗?”(中国新闻网,2009年2月)

“躲猫猫”是2009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本义是“捉迷藏”游戏,在2009年2月,云南省晋宁县看守所里发生了所谓“躲猫猫”事件后,“躲猫猫”就有了多种新义:或隐瞒事实,或逃避监督,或暗箱操作,例8中的“躲猫猫”就是这个意思。今日“躲猫猫”作为网络流行语要实现的交际目的必须结合上下文语境才可以理解。“躲猫猫”一词“暗箱操作、隐瞒事实”这一主题没有超越“玩儿捉迷藏”这一主题,因此其作为网络流行语的话语范围不好界定,话语基调也没有明显地要实现的人际关系和交际意图,话语方式也很难辨别是日常用语“躲猫猫”还是网络用语“躲猫猫”,由此可见,如“躲猫猫”等网络用语并没有独立的、完备的情景符号结构作用于语义系统,当产生这类网络流行语的根源(如社会事件)被人们忘记后,便无法适用于新的事件与更广阔的生活背景,逐渐销声匿迹。

二、网络流行语流行性预测及规范问题

2016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它们不仅活跃在微博、微信,向生活用语中蔓延的速度也在加快。2016年“洪荒之力”“定个小目标”“全是套路”“厉害了我的哥”这四个网络流行语具备独立、完整的情景符号结构,可单独出现于言语交际中,说话者与听话者都能在一定的话语范围内抓住言语行为所包含的语义重点,实现交际目的,因此有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更广泛的使用。2017年首个网络流行语“我可能××了假××”(如:我可能复习了假书),表达了自我表现、谋事或外界描述与期望不符的话語主题,具有调侃情感;其网络流行语形式辨识度高,情景符号结构明显且完善,事实证明其活跃程度自产生至今高居不下,大量词语都可进入“我可能××了假××”这个结构,预测该流行语将来会持续发展。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和发展一方面丰富着网络用语,充实了人们的网络交际方式,但也不乏低俗、恶趣味的网络用语出现,例如,2008年的网络流行语“很黄很暴力”,是网络一段不良视频所引发的一名北京女学生的评论,“很黄很暴力”代替同为网络流行语的“很好很强大”火速风靡于网络媒体,从情景语境的角度分析,“很黄很暴力”具有独立的完整的情景符号结构,但其情调低俗、反应不良事物的网络流行语违背主流价值观导向,发展受限。因此,在以情景符号结构理论下的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符号,是为了更系统地发掘言语交际背后隐藏的本质特征,不能做绝对论证。

三、余论

对情景语境的研究,以韩礼德为代表的功能语言学学者一直走在学术前言,该研究使用的情景符号结构来源于韩礼德的语境观理论。但一些网络流行语会依托句式衍生出同系网络流行语(如“且××且××”),网络流行语的持续发展也并不仅仅依赖于完整独立的情景符号结构,还受到词语本身含义、社会大事件、传播者价值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网络流行语的焦点问题还需做出其他视角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张德禄,张爱杰.情景语境与语篇的衔接与连贯[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3][英]韩礼德.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语言与意义的社会诠释[M].苗兴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兀瑾,女,1992年生,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部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2015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话语分析。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消极影响及对策
从目的论角度谈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网络流行语言的变迁及其特点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从“使用与满足”看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