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的相关问题及情感教育德育的实践研究

2017-12-27何海明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实践

何海明

【摘要】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大批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加快城市化进程,但也因此导致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留守儿童,在生活和教育以及心理状况方面均呈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核心集中于道德问题与情感问题上。本文主要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道德问题与情感教育实践,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道德问题;情感教育德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留守儿童是父母均外出务工或是一方工作另一方无监护能力而产生的年龄不超过16岁的未成年群体,留守儿童群体的产生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带来的影响。受到城市人力教育资源的限制,很多进程务工的父母都没法创造条件将孩子带在身边,于是代由亲戚或其他长辈照顾。当前,我国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问题较多,已经引起了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

一、农村留守儿童道德问题及现状分析

(一)认识模糊

在我国农村的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儿童对道德观认识模糊的情况,再加上我国当前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不同的人们都在生活和工作上遭遇着巨大的变化,同时利益多元化也进一步充斥社会,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在这一意识形态下,一旦缺乏父母直接教育的留守儿童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指导,就很容易形成错误认知,严重影响道德的判断。另外,留守儿童的父母普遍也存在文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不少父母将自身的社会经验或狭隘的价值观作为真理直接或间接强加在儿童身上,更导致其对道德观念认知模糊。

(二)情感缺失

情感缺失是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务工后产生的直接且最重要的影响,表现为一种处理互相关系中对不同对象行为和道德要求的主观情绪体验,由于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亲情关怀严重缺失,很多儿童的心理难免产生自卑、孤僻和内向的体验感受,再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沉淀,逐渐形成不良的道德情感。

(三)意志力薄弱

意志力也是人们所表现的一种道德观念,是人们主观努力的体现,人在形成正确道德观以后,会以意志力的形式约束自我行为。但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其意志力的形成需要强有力的监护。有研究发现,不少留守儿童在出现行为上的问题时其家长反而会去埋怨是被其他孩子带坏,这与儿童自身的意志力及其家长对自身监督的无力有关,严重影响孩子成长。

(四)行为习惯失范

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需要经过长期磨炼形成,而在其成长过程中,这种磨炼也应该成为其发展的内在要求,并持之以恒。但放眼当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很多均不具备这样的约束力。留守儿童内心也相对敏感与自卑,不少孩子为了不受到其他人的嘲笑而希望用成绩得到表扬,但这种心理一旦没有得到理解与注意,或是他人的指导方法不合理,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努力的动力甚至用自暴自弃的方式生活学习,在不良动力的促使下孩子们还会出现如扰乱课堂、不听管教等叛逆的行为。

二、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教育的实践

(一)加强留守儿童道德情感辨识性教育

教师要为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营造道德情感培育的环境,避免过度美化环境或恶化环境的不实误差,尽可能及早让留守儿童看到生活的社会化,比如可以模拟社会环境让孩子获得更早的认知。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联系真实的社会生活,获取足够的社会信息,将各种情感教育的内涵与态度潜移默化地注入环境的营造与教育中去,确保留守儿童在自身生理年龄适应的情况下认识到现实的情况,具备足够的判断力,形成情感。同时还要扩大德育教育的空间,比如缺乏父母直接关爱的留守儿童本身的依赖性更多的集中于学校,那么就可以从课程中渗透道德情感培养的相关知识与活动,让留守儿童通过活动接触到更多的人與情感,在实践中认识到道德情感的力量,增强自身的辨别能力,逐渐培养正确的道德观。

(二)构建留守儿童情感为主线的人际圈

教师要将交流当作留守儿童重要的成长手段,在日常生活或教学中都要注重引导儿童积极构建人际关系的网络,比如加强校内人际圈的交往,通过协调学校管理者与教育者,以学校、班级甚至小组为集体为儿童创造情感依赖的渠道,确保交流与互动为活动主要形式,缓解留守儿童长时间情感上的空白,也避免不良心理的产生。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注重重建留守儿童亲情的交往圈,尽管父母的外出使得留守儿童最亲密的亲情暂时消失,但很多留守儿童实际上还有着强大的亲情后盾,那么教育的方向就在于以积极鼓励的方式帮助留守儿童调节与家庭留守亲人之间的关系,确保情感得以持续。并以拓展儿童交往圈的方式实现情感的横向发展,比如提供更多人参与或范围更广的活动,在共同的环境中帮助留守儿童挖掘潜在的情感寄托。

(三)关注留守儿童个性化的教育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注重“以人为本”,那么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则更要强调个性化发展,教师首先应承认并尊重儿童的个体发展现实,加强监督,注重引导,积极应用价值澄清理论看待其个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要注意不同留守儿童自觉性的道德发展选择,针对孩子的错误,要应用其能适应和接受的方式指出与指导,尊重孩子的权利,避免情感冲突,也预防影响德育教育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道德问题及情感教育德育发展问题需要得到广大教育者和社会大众的关注,为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支持,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才能搭建平坦的道路让留守儿童更茁壮地成长与发展。

附 注

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初级中学留守儿童德育模式探索”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7]GHB0041。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实践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
浅析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