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7-12-27马西刚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摘要】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传统文化是我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因此,发扬及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一名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在当前西方文化冲击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刻认识到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传统文化渗透,进而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工具学科,同时也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学习既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其他各学科学习的工具。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诸多丰富的语言知识及文学艺术作品,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对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传承做一点贡献。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具体来讲,就是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语文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为鲜明的人文性。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能够培育学生优秀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從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中华传统文化是几千年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形成。由于小学生特殊的年龄特点,他们性格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这一阶段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助于提升其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同时能够逐渐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精髓,更加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及弘扬。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表现及表达方式也是极其丰富。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经典中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其中意境的探索,使学生深入体会诗词中的情感意境,同时进行自身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形象力及创造力。教师在古诗词教学前,充分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搜集相关资料,如作者的时代背景、诗词的创作背景等,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想象。例如在学习《回乡偶书》时,首先让学生通过教材中的注解以及自己的理解进行预习解读,然后再课上提问进行学生自学情况的了解。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问题创设。“如果你是作者,在离开故乡的几十年之后再次回到故乡你会有何感受呢?”通过这样的设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使其自觉主动地学习传统文化。

(二)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文化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可以进行合理的情境创设来营造轻松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放松自己,充分融入文化经典的学习中来。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进行丰富教学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内涵。例如在小学五年级诗歌《牧童》的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了诗人的生平事迹及生活时代背景,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诗歌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创设故事的情境进行导入。此时可以给学生讲神话故事“八仙过海”。传说八仙中的吕洞宾是这首诗的作者,然后通过教师更进一步的讲解,使学生逐渐进入作者环节。吕洞宾原名叫吕岩,生活在唐代。他在年轻时为了科举考试饱读诗书,最后金榜题名成了县令,但由于当时农民起义爆发,战乱四起、民不聊生。吕洞宾逼不得已带领全家躲进了深山过起田园隐居的生活,在传说中吕洞宾最后得道成仙,位列八仙之一。通过这样的故事情境的创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引导其进行课堂内容的学习。这种方式既让学生了解到了传统文化中的故事,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从而提升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的同时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渗透。

(三)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除了诗词学习中能够渗透传统文化外,小学识字教学也能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传统文化渗透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从而促进祖国灿烂文明的传承,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也是很多小学教师忽略的地方。识字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大量字词的学习。首先,单纯从教育角度来看,识字是较为枯燥的学习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灵活的方法进行教学。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识字教学中,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还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认真写字过程中,可以不断向学生强调“写好字、走好路、做好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写字过程中能够将写字与做人联系起来,这种方式使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文字教学之中。同时,教师在教学生进行写字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汉字的由来及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汉字的兴趣,还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爱”这个汉字时,可以给学生讲解,繁体字中的这个字是心中加了个心,这就表示要用心地爱我们的亲人和朋友以及生命中的一切。这样不仅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渗透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爱”。

(四)结合传统节日进行传统文化渗透

我国有诸多民族习俗以及传统节日。小学语文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些民族习俗及传统节日进行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兴趣的激发。例如我国的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都是比较隆重的传统节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介绍这些节日的由来,在这些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些什么,如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会赏月、祭月、吃月饼;春节,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鞭炮、守岁、舞龙舞狮,等等。详细讲解为什么人们又要以这样的方式庆祝节日。此外,教师根据我国的诸多少数民族,介绍各个民族的节日、民族特色及民族习惯以及爱好,进而活跃班级的文化氛围,促使学生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中健康成长。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应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小学生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中茁壮成长,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中实现文化素质的提升的同时,继承和发扬爱国精神及民族自豪感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作者简介:马西刚,1963年生,回族,专科,宁夏隆德县人,现任教于隆德县张程乡张程小学,主要教学小学语文。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